90岁的送报工 – 女娲资源

90岁的送报工

  78年前,年仅12岁的澳大利亚人克拉克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打工兼职——送报。他每天早上都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将报纸送到300个家庭。那时的人们,都记得这么一位阳光男孩儿。

  他一送就是3年,其间,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朱莉。每当到了冬天,克拉克送报纸到朱莉家后,朱莉总会在克拉克的车把手里灌进热水,保护他的手指不被冻僵;而夏天,朱莉又总会准备好冰袋,给克拉克随时降温。

  一转眼,两位老人都到了90岁,克拉克早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但最近,他又重操旧业,骑上了多年未骑的脚踏车,再次当上了送报人。

  难道是克拉克家逢变故,需要靠送报来贴补家用吗?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妻子朱莉。

  朱莉的记性大不如前,有时候甚至认不出自己的丈夫,对生活的点滴记忆也在渐渐消失。可是克拉克发现,似乎朱莉对于当年与自己恋爱的过往,还保留着较深的印象。

  有一次,克拉克遍寻爱妻不着,没想到她竟然推着脚踏车跑到了后山,依靠着脚踏车,望着日落西山,余晖缭绕,脸上浮现的竟是犹如初坠情网少女般的微笑。于是克拉克决定,他要做回送报人,希望能够唤起爱妻更多的记忆。

  经过几次三番言辞诚恳的拜托,终于有老板肯雇用他了。克拉克或许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最年老的送报人了。他每周工作5天,每天早上5点,他都会骑上自行车,载着朱莉到两公里外的报纸分发处去取早报。通常他会在两小时内将260份报纸发完,之后,他便带着妻子一起回家用早餐。

  在维多利亚州的清晨,不论是下雨、下冰雹,都会看到这么一对自行车上的神仙眷侣,他们相互依偎,按时将报纸送给每一位订阅者,朱莉更是会很细心地将它们放在订阅者易于找到的地方。下雨天,他们会挨家挨户将报纸放在走廊上,以免订阅者冒雨出去取。

  毕竟年事已高,一次在上斜坡时,克拉克没有把握好平衡,不慎和老伴儿从车上摔了下来,为了保护朱莉,克拉克做了人肉垫,扭伤了腰和背。私人医生曾告诫他不能再继续这份本不适合他这个年纪的工作,但是克拉克还是坚持着。

  对于克拉克而言,这并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送报工作,它能使自己和妻子又回到从前的时光——自己依旧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载着深爱的女孩儿,相约一起携手到老。

  而当年的那个女孩儿,虽然如今已经白发苍苍,记忆力也已经大幅衰退,但是每当坐在丈夫的脚踏车上,她总是会记起些什么,那种温暖永恒的感觉,总会回荡在心头。

  这就足够了。

  这两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深情让人动容,从两小无猜到至死不渝,这样的人生,平淡而真切,他们追求的是一起慢慢变老,一起变得更老,更老……

  那是玛丽娅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时刻:19岁那年,她最好的朋友在车祸中丧生,在朋友的葬礼上,玛丽娅声音哽咽、嘴唇颤抖、心情比任何人都要悲伤,她明明感觉泪水在眼底汹涌,可脸上却没有一滴泪水。

  随后在医院的检查让玛丽娅绝望不已,她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病:泪腺枯竭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这种疾病的药方。也就是说,玛丽娅要永远失去哭泣的能力。没有人愿意流泪,但当你遭遇不幸,或者拥有着人人都艳羡的幸福时,难道你不觉得泪水是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吗?何况玛丽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一只小鸟的死亡都会让她伤心哭泣,男友一个温暖的拥抱也会让她幸福得泪水涟涟,更重要的是,玛丽娅学的是电影文学。如果阅读感人的剧本、观看凄美的影片都欲哭无泪,那人生不就是一出悲哀可笑的闹剧吗?医生的诊断出来后,相恋3年的男友弃玛丽娅而去,接下来的日子里,玛丽娅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8个月后,玛丽娅的高中同学约克从国外回来了。约克是个幽默快乐的男孩,玛丽娅回忆起他时总能想到许多开心幸福的片段。玛丽娅不知道,约克早在高一那年就爱上了多愁善感的她了。当约克得知玛丽娅的病情,以及她的男友因此离开她时,他决定去看玛丽娅。他希望这个因为不能哭泣而拒绝微笑的姑娘,能像当初那样挥起双手开心大笑。

  为了让玛丽娅开心,那天约克故意套了一只大红塑料鼻子、穿了一件他11岁时穿的小兜肚,将肚脐眼露在外面,当约克像小孩一样蹦跳着出现在玛丽娅的面前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绽放出了一丝惊喜的光芒,这一丝光芒,将约克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情愫再次点燃了,他决定要让这个女孩永远微笑下去。

  从那以后,约克经常去看望玛丽娅,每一次他都费尽心思给玛丽娅带去“礼物”:让人捧腹大笑的装束打扮、让人开怀大笑的笑话、还有无比滑稽的舞蹈表演。约克频繁的到来渐渐让玛丽娅从悲伤中解脱出来。终于有一天,她对约克说:“其实不能哭泣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只拥有欢乐和开心。”

  几天后,玛丽娅在门前发现了一大束鲜艳的玫瑰。玫瑰里面有一张粉红色卡片:“昨天晚上上帝在梦中跟我说:‘傻小子约克啊,玛丽娅就是我赐给你的天使。快把她娶回家吧,一定要让她永远笑颜如花。’嫁给我吧,约克虽是凡人,但也有着一辈子不让天使流泪的信心。”玛丽娅哑然失声,她嘴唇颤抖,感觉眼泪在眼眶汹涌,可等到她激动地跑到镜子前,发现自己幸福的“哭泣”却没有一滴眼泪时,她突然又变得沮丧伤心,就在这时,约克从背后走过来拥住她:“亲爱的天使,我对上帝发过誓一辈子也不让你哭。”

  就在这年圣诞节,约克和玛丽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当时比利时乡下有一种奇怪的风俗:新娘出嫁前夕。必须和家人抱头痛哭,哭的时间越长说明她越有孝心。考虑到玛丽娅的特殊病情,约克为家人订制了迪斯尼的可爱服装,古板的父亲和多愁善感的母亲穿上动画片里的衣服,所有人见到他们时都开怀大笑,他们忘记了新娘要流泪的规矩,一致认为始终微笑着的新娘是比利时最美丽动人的新娘。

  婚后,约克放弃了钢琴表演的工作,开办了一家私人幼儿园,这是他送给妻子的一份特殊礼物。因为世上有许多人、许多地方会让人伤心哭泣,但天真无邪的孩子永远只会让人开心微笑。玛丽娅改行做了幼儿教师,当结束一天繁忙却开心的工作回到家,玛丽娅就轻轻依偎在约克怀里,肩膀抖动、声音哆嗦地说:“请相信我,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哭泣。”

  玛丽娅果然说到做到,当34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时,玛丽娅一个人面容平静、从容有序地料理了母亲的后事,尽管自始至终都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所有人都看得见这个孝顺善良的女儿心底悲伤的泪水;36岁那年,玛丽娅有了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女儿,当护士将一对小天使放进她的臂弯,玛丽娅眼神恬淡,笑容圣洁,但所有人都看得见那一刻她的眼眶深处蕴藏着多么幸福的眼泪;当她48岁那年,约克在比利时最大的歌剧院——德拉莫内歌剧院的工人钢琴演奏会上,特意为玛丽娅演奏了一首钢琴曲《我的天使玛丽娅》,许多观众都感动得流泪时,穿着25年前的美丽嫁衣,眉毛轻扬、嘴角微微绽放的玛丽娅看着台上深情的爱人不曾流泪,但那有什么要紧呢?因为这世界上有一个人知道她的心就够了。

  玛丽娅70岁那年的冬天,约克被多发性骨髓瘤夺去了生命,当她被孩子们搀扶着走到约克身边,伏下身去最后一次亲吻丈夫的那一刹那,玛丽娅突然泪如雨下,像长久以来被禁锢的大海突然决堤。泪水从她眼睛里汹涌地奔流出来,这积聚了整整50年,绝望而又幸福的泪水,落在约克的眼睛里、嘴唇上、手掌中,仿佛永远都不会停歇……

  她6岁那年,他36岁。

  他是她们村里的代课老师,每月工资只有30元。

  他的左腿有残疾,天生的小儿麻痹症,走路有点瘸,不过不是很严重,虽然地里的活不能干,但不影响他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其实,20年前,他就是她父亲的老师,他从16岁起就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了,那时候叫民办教师。工资很低,但课却不少,她们学校里一到五年级5个班的语文全是他教,每天上午下午都有课,还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

  她10岁那年,父亲在外打工摔伤了腰,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愁得直掉泪。地里的活干不了,没了收成,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更别说给父亲治病了。父亲说,女孩子,书读得再多也没啥用,就省了这俩钱吧。

  他拖着那条残疾的腿,一瘸一瘸地走到了她的家。她家在山沟里,平时她到学校要走一个小时,那天他走了整整两个小时。他对父亲说,无论如何,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辍学。

  父亲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说,张老师啊,我也是没办法啊。我也不想这么做啊,可是……

  他说,学,一定要上,学费,我来想办法。

  父亲听了,泪水哗地流了下来。母亲更是哭出了声,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一把把她推到他的面前,说,快,快谢谢恩人老师。

  那时候,他家里的活里里外外都是他老婆一个人干,地里的活他干不了,家里的活他也没时间干,他除了上课就是埋头改作业,他对学生的要求特别严,作业做错了就要订正,作文不合格的还要重写,订正后交来的作业他必定会重新批改,5个班的工作量忙得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而40元的工资还要拿出一部分贴补她的学费。

  她那时想,以后等她有能力了,她一定要感谢她的恩人老师。

  中学她考到了县一中,张老师说她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大学门。

  张老师没说错,16岁那年,她的两只脚都进了大学。当时村干部们欢天喜地给她家送喜报,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村民们都三五成群地往她家走,到了门口,大家都停住了,村长扯着大嗓门嚷道,中状元喽,穷山窝里飞出了个金凤凰喽。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她看到了人群中张老师瘦弱的身影,相比10年前,他的背更佝了,身体更瘦了,走起路来显得更跛了。他笑得嘴都咧到了耳边,脸上的皱纹深深地嵌了进去,她被村干部围了起来,像众星捧月一般,你一句我一句被夸个不停,等她想起要和张老师打个招呼的时候,已经不见了他的身影。

  26岁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县教育局的公务员,成了生老病死不用愁的“金碗族”,结了婚,生了子,买了房,父母被她接到了县城,村里的老家就很少回去了。

  再见到张老师的时候,她差点没认出来,如果不是那条残疾的腿,还有他那口接近于标准的普通话。

  他说,于梅老师,我不是来麻烦你的,这里我谁都不认识,只认识你,我只想反映一点情况,提一点小小的要求。他说他能理解国家的政策,清退代课教师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虽然,他也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虽然,他上的课比公办教师多;虽然公办教师的工资高,人均拿2200,而他只拿220;虽然公办教师有医保,他没有医保,虽然……但是,他只有一个要求,一个小小的要求。说到这,他的头渐渐地低了下去,语气也低沉了下来,渐渐的,没有了声音……

  张老师,您说,您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到的,我绝对会帮您。她不由得激动起来,要不是当年张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要不是他慷慨解囊,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她交学费,她会有今天吗?她能体面地在这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而不为工作发愁吗?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恩人张老师啊!

  我只是想,只是想……算了,可能会让你为难的。

  张老师欲言又止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她,那一刻,她几乎是拍着桌子掷地有声地说:张老师,您说!只要我办得到,我就是……她也不知道她该怎么说了。

  我只是,我只是想体面一点走!我在村中心小学教了40年书,如今,就一句话,清退,给1000元就叫我走,这,这叫我这张脸往哪搁啊!知道的还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犯了什么错误,我以后在村里怎么做人啊!张老师好不容易把话说完,已经老泪纵横了。

  她的胸口好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压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刚才的凛然正气不知跑哪儿去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说什么好。清退代课老师,这是国家的政策,不是她一个教育局的小公务员说了算的。

  如果让你为难,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张老师已经拖着沉重的步子一拐一拐地走了。

  她心里一阵难受,想追出去喊住张老师,可是脚到门边,她又停住了,喊住张老师又能怎么样,她能对他说什么,她能说,行,我让你体面地走?

  她能让他体面地走吗?她又有何德何能能给一个在山村里执教育人40年的老教师一点安慰呢?

  看着一瘸一拐渐渐走远了的背影,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双眼。

  体面,还有比这更卑微的要求吗?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