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思亲
月夜思亲
皓月洒辉空中悬,广寒宫里嫦娥仙。
玉兔捣制长生药,吴刚伐桂已千年。
又逢一年中秋夜,千家万户齐欢颜。
离乡游子身在外,难与亲人共团圆。
相思之苦无处诉,唯有强忍在心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虽然历史悠久,但也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也就被传播到了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兴盛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伯邑考救父等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品尝月饼了。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语道:“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加速,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许多有关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活动已逐渐消失,唯一得到继承的就属“月饼”了,但其内涵也已有所改变:少了一份团圆,多了一份思念;少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伤感;少了一份真诚,多了一份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