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逸事
童年时代虽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但在父母温暖羽翼的庇护下,在父母爱的阳光沐浴下,我依旧是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因为父母的宠溺,童年时代的我非常贪玩、淘气与顽皮。那时也干出许多令人哑然失笑的荒唐事。
捉弄奶奶的小把戏
奶奶也是我们的奶奶,只不过是父亲的继母。一直以来奶奶并不疼爱我们,她唯一关心疼爱的是自己亲生儿子,我们叔叔的孩子。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为了养活我们,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扔在家里,那时刚蹒跚学步的我们,经常是摔得鼻青眼肿,滚在地上嚎啕大哭,而奶奶总是充耳不闻,甚至每次路过从我们身上跨过,也不曾伸出手来拉我们一把,更别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能分给我们一丁点。她的自私、冷漠与偏心,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不满、不平的种子。稍大一点,童年的我们,看到的不平的事也就更多了,她不光是对我们无情,对我的父母更是凶狠。为了教训“坏”奶奶,我们就变着花样想方设法去捉弄她。那时,每次姐姐做饭蒸鸡蛋羹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将蛋壳轻轻敲一个小窟窿,再将蛋清、蛋黄慢慢倒出,末了将空壳有洞眼的一面贴地,放在奶奶必经之路的院中。然后我们就悄悄地躲在一旁静观事态发展。每次看见奶奶移动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颤魏魏地朝“鸡蛋”飞奔而去,并边走边骂道:“这些发瘟的鸡,蛋不下在窝里,偏偏又下在地上,要是哪个手长的看到非捡去不可。”这时躲在一旁的我们总是捂着嘴巴忍不住要笑出来。等奶奶拾起“蛋”却发现是空壳时,便生气地摔在地上骂道:“是哪个短命鬼,把蛋壳丢在这里做啥,害得我白跑一趟。”这时的我们就会哄然大笑,作鸟兽散。童年的我们就这样促狭地做着惩罚“坏”奶奶的小把戏,然后畅快地享受着那份得意与满足,并且乐此不疲。
捉活鸡扯鸡毛
小时候我贪玩出奇,什么跳绳、踢毽子、抓子、打水枪、打弹弓等都是我的拿手好戏。而对踢毽子更是情有独钟,对毽子的喜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可那时生活贫困物质极度匮乏,在我们农村里莫说是无钱购买玩具,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玩具,所以那时所有玩的东西都是靠自己手工制作,什么弹弓、水铳、毽子等等都是手到擒来难不倒我们。对制作毽子我更是得心应手:找来一个废旧的铝牙膏皮,撕下牙嘴,剪一块铝皮,再找来鸡毛,插进嘴子,用铝皮包好,这样一个精巧漂亮的毽子这诞生了。当然,有条件的弄个大小适中的铜钱,装上鸡毛,包扎好,那就更好踢了。牙膏皮好弄,但漂亮的鸡毛却并不容易得到,不是逢年过节,又有谁家舍得杀公鸡吃?!但为了心爱的毽子,我们就打起了活鸡的主意。有时运气好,看到有一身漂亮羽毛的公鸡跑到我家的屋子里,我们就赶紧关好前后门,找来长柄柴扒,追着满屋乱飞的鸡去拍,等到我们追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小鸡儿也是折腾得精疲力尽再也飞不动了,这时我们就一把逮住,抓着尾部漂亮羽毛一阵狂扯。可怜那骄傲漂亮的公鸡,又痛又惊吓,“咯咯”地狂叫不止。做贼心虚的我们也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扯好毛,赶紧把它放走,以免鸡的主人听到来找我们算帐,或者让父母撞见,那准得挨一顿狠揍。
当然,童年时的我们坏事干了一箩筐,但值得表扬的事也没少干,其中最经典的是:
拾干柴棒为家里创收
因为家境贫寒,加上小孩多,又要供我们读书,困难时家里连买油盐的钱都拿不出来,经常是用白水泡点青菜将就一顿。迫于生活的无奈,我们稍大一点母亲就要求我们为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那时母亲买来五角钱一个的竹篾箩,一人发一个,规定每人一天拾两箩干柴棒。那时每天一放学我们就拎着箩去捡柴,很快便积少成多,家中的后院要不了多久便堆成了一座小山,家里也烧不了那么多,于是母亲就将柴打好捆挑到街上饭店或炸油条的小摊点那里去卖,一担柴买几元钱,母亲就用这些钱换取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以维持家中的日常开支。每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解决了家里的实际困难,我们的那份快乐和自豪是无以言喻的,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大人,我们干得更带劲,对劳动也越来越热衷,对生活也有着越来越美好的向往。当然,我热衷捡柴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拾柴我可以边玩边劳动,有时实在捡不到柴,我可以爬上树折点树丫,顺便掏掏鸟窝,或者抓抓知了,有时运气好时还能采到果子吃,你看这是何等惬意的美差!
童年欢乐时光就这样在顽皮、创造和劳作中慢慢溜走,那些美好的记忆也永远地留在心中。而童年时代历经的磨练,锻炼出我们勤劳、坚毅、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成为我漫漫人生路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他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劳作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勤劳和智慧来改变命运;他让我能够经得住现实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都能活得精彩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