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心灵的慰藉
文/浅唱安静
不因写作,而写作;爱文字,如同爱生活,字里行间都是一份真情,一份感动,一份慰藉。
停下繁忙的步调,终于又能在这个黑色的夜晚,静静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给心灵一份慰藉,让心重归明亮,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拥有一颗像莲一般纯净的心,此夜如此安静,如此妩媚,让自己的心动荡不已,相随着时间慢慢征程,自己早已赋予文字一份安静,早已习惯用文字来表达一切。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熟悉与陌生擦肩而过,现实的浮夸让安静的女子难以招架,会感到无奈,会哭泣,会落寞,也会孤独;有人说安静你的文字里夹杂着一缕淡淡的忧伤,有着唯美的情感,或许,自己倒不刻意在乎写作手法,绚丽的辞藻,而是怀着一颗宁静的心,执笔纪念,为伊人,为亲情,为友情,为爱情,写下自己一份又一份感动;就在自己执笔那一刹那,心也跟随着笔尖的滑动而跳跃,常常写着文字,自己却泪流满面,安静,是一个感性的女生,也是九零后的女生,常常是九零后的装束,打扮,却有着一颗成熟的心态,有着属于的思想,有着一颗如莲一般高傲而纯净的心,一份任何人也剥削不了的灵魂。
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习惯了翻开抽屉泛黄的日记,看着自己的过去,记录着自己的现在,给未来的自己画下一个圆满的梦,用文字记录曾经那些可爱的过客,我们都知道生命就是一个芳草凄凄的过程,有些人,我们只能祝福,却不能强留,有些过客只是停在了生命的某一个驿站中,只是驻足在哪小小的时间点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怀着感恩的心,送上默默的祝福,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向前,很多人都被贴上一个“过客”的标签;渐渐地自己不想在付出真心,真情,因为会累,会厌倦;纤指红尘,只愿真心以对,现在依然很珍惜遇到的每一个过客,他们总是安然而来,转瞬之间化名为过客,如此而已,我想,真正在乎自己的,是留在安静世界的常客,也是时间腐朽不了心的情谊,过客陌路人,为你们送上祝福,这一夜风,吹走的是一份份感动,吹不走的是一份份纪念。
近日,忙碌于工作,常常交替在上班与下班的时间点,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常生活,日复一日没有多大改变,也渐渐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心也再激不起一丝涟漪,安静的表面之下,还藏着一颗跃跃欲试的心,还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自己小小的,无人问津的梦想;这样安静的工作、生活,自己常常被自己束缚得透不过气,总会停在一个无人的夜晚,用文字来缓解内心的那份忧虑,用文字来填补内心那份空虚;沉浸在文字里的小孩,常常忘却了现实的压力,忘怀在没有喧嚣,没有嬉笑怒骂的人情世俗之外;自己不希望被世俗化,也不想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给洗掉自己原来的本质,更不想被社会磨得那么圆滑。
停下脚步,走在白杨树寂寞的街道,看着过往人烟,自己一路小跑着,像一个活泼的小孩,朝着回家的路,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就那么一直一直跑着,走着;耳边呼呼的寒风将长发散乱,会有一丝丝寒意逼近雪白的肌肤,会刺痛自己的小手,会给脸蛋儿添上粉粉的“腮红”,会冷得想要掉眼泪,因为冬季是思念的季节,思念就像老树根一样蔓延得无休止,就算自己再理智,也逃不掉这微微红尘,也逃离不掉这一世情缘。
因为文字,自己追求着心的超然,情的洒脱,愿自己一直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最美的眼睛去看待世间的繁华落幕,因为文字,自己便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女生,文字里化名为安静,现实生活中是大家口中的欢儿,奇怪的孩子,脾气是那么固执,那么倔强,学不会迁就,学不会解释,会哭,会闹,会大骂现实的浮夸,会在一切沉寂下来之后,握紧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感慨,自己的不满,文字的世界,我不用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亦是如此,安静、活泼,动静皆宜。
最近,上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标题都是关于“农民工坐公交车,农民工让座”这两个话题;记得前一段时间,说重庆一位老太太,看到一名农民工坐公交车,居然说:“穿得脏兮兮的,就不该坐车,就应该走路回家”,近日,江苏南京34路公交车上,一位老人的举动,让旁边乘客感觉尴尬。一位民工小伙为他让座,他却掏出纸巾,把座位擦了一遍才坐下。此事被一位乘客发上网后,网友们对这位老人的做法大摇其头,“嫌脏,你可以不坐,但别让好心的民工寒心啊”。
这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两件小事,看似是小,其实不然,扶危济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被尊称礼仪之邦的根本。然而当今社会,歪风邪气盛行,“农民工让座,老人嫌脏”,就是这样简短的标题,却深深刺痛大家的双眼,让人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社风这么差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没有起码的尊重?为什么解放以来提倡的是人人平等,还有这样的地位悬殊?还会有这样另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同胞呢?
我说,以仁治国,国是家,家是人,人是大众。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号,不要对别人无私的赠与,当做自己理所当然的应得,农民工把自己的老人孩子留守在贫穷的乡村,为了城市的建设,挣到的虽是不少的钞票,可是他们内心的思念是何等的煎熬和可怜!和谐的社会,不容隔阂和排斥。不能尊重不同群体的权利,容易造成社会断裂,产生对立和矛盾;不能平等看待其他群体,会产生“孤岛效应”,人与人之间因缺少沟通而变得冷漠。只有在尊重中实现共享、在包容中实现融合,社会才能向更文明的方向迈进。
现在,不少人对农民工仍存在歧视心理,在他们看来,农民工是肮脏、粗陋、低俗的代名词儿。公交车上让座,不领情;见面打声招呼,不理睬;关键时刻见义勇为了,不感谢……如此行为,反映出的到底是农民工素质差,还是这部分人素质差?
记得幼时,读书的时候,老师一遍遍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着:“中华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在哪年幼时,就深深迷恋了文科,迷恋文字,因为会让自己觉得很纯净,对文学有着很崇高的敬意,何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伦关系,然而尊敬老人也是其中一项,可是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两个老人,我们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定义呢?是和蔼?是可亲?还是他们身上少了一份素质呢?或许九零后的自己,不应该对这样的老人指指点点,但是,不好的行为,是应该改正的,中国人很注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我在想,如果当时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同时在公交车上,当老人所做的这一切,会把这样的一个坏的信息传达给自己的孙子,这是很不好的,小孩都以大人做榜样,如果连大人都不能做好,拿什么去教导小孩?有什么资格说要自家的小孩品学兼优呢?“品学”,是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当我面背着书包踏入教室的时候,启蒙老师就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
不知道自己看到这样的话题会感慨,会无奈,因为自己实在是不喜欢浮夸的社会,宁愿躲在自己的世界,没有多余的喧嚣,“农民工让座,遭老人嫌弃”,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话题,发生在城市一角,却赤裸裸的反应出当代社会民风败坏,人们的观念腐朽,人与人之间缺少的关爱和信任,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只是很少人会去关注;也记得,之前大家一直在讨论,如果你遇到老人摔倒,会去搀扶吗?有人说会,这是常识性的问题,有人说不会,因为怕老人反说是自己把他推到,到时候面对悠悠众口,也解释不清了?有谁还记得曾经,我们这安静的社会呢?人与人之间那份和谐,彼此之间的礼貌相待,难道现在的小康生活,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了,素质却下降了?那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在衣冠楚楚的外表之下,一颗浑浊的心,请问,大家愿意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好想家乡,因为那里民风很简朴,人心很纯正;我的家,在四川的一个小小的乡镇里,在哪里居住这一群可爱的人儿,人们之间互帮互助,一份和谐的乡风;常常是你家有事,其他人都来帮忙,是出自简单的心,不求回报;傍晚,大家劳作之后,回到家,一起坐在小院儿里唠唠嗑,你说,我听,我说,你听,常常能听到一阵阵笑声,是如此动人,如此可爱;每逢佳节,总会到别家去拜访,去串串门;每次这家做了好吃的东西,总不会忘了大家,总会把刚出笼的包子送给周围的邻居,呵呵,看到别人吃,自己反而更开心;生活在哪里,自己很幸福,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学会不计回报的付出,学会善待他人。看看现在的自己,虽然不出色,但是也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品质,积极乐观的为自己的人生努力。
这一刻,看惯了人世间的虚无变化,时间蹉跎,留下的是一份思念,一份怀念;很想回到家乡,哪里的乡村,乡情,多了一份自然;没有现实的浮夸,只有一股暖意温暖内心。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文字,心灵的慰藉,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自己会把看到的,听到的,理解的,感悟的,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某一个安静的夜晚,写下深深浅浅的文字,哪怕无人问津也好,哪怕别人质疑也好,只为内心最初的那份感动。
我想,安静此生注定与文字结下情缘,我写人生,人生如文,喜怒哀乐,自述胸臆。
我想,文字是一份安静的沉淀,拿文字谱写平常人生,感悟身边最重要的小事,安静亦悲,亦喜,不得其解,只愿做最真的自己;只愿自己做莲一样的女子,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只愿保持一颗高傲纯净的心,勇敢前进。
每一天的渐变叠加是人生的封面,安静的文字,便是书中的主旨!
文/浅唱安静QQ:162315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