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疙瘩面
再次见到雪莲的时候,只见她没精打采、肤色惨白,目光透着一股寒颤,淡红的指甲突显雪白。当我牵起她纤细的小手时,只觉浑身微微一颤。
微凉的春风拂过,雪莲连打了两个寒颤。我怨道:天凉,不如折返住处。
雪莲扭捏着单薄的身子,轻点我鼻尖上的小露珠,说:“林,今天一定陪我去武林路的‘故事李’,好吗?”
我抖了下,从那折射出来的荧光,绝然,但又只好狠狠咽了口气。微点了头,碎步给她披上了我的衣服。她缩卷着身子,脸颊羞答展开。
沿着古朴杭城街巷踱步,只觉风华里的岁月沧桑。纵然有倚凤凰山临西湖之景,也难去心思。南段御街中段贾市北部官邸,一骑红尘,只落下烟雨江南苦楚。一路上,我们寡言,各自兜着心思。而我只好极力掩盖着,以免坏了莲的念想。
很快,天飘起了蒙蒙细雨,我有些迟疑。看着莲,丝毫无折回去的意图,我道:本该带上那把雨伞的。莲开了口,说:“雨好雨好,早些时候我们就该雨中漫步。”此后,我不再犹豫,紧紧拽着莲,只是一门心思的走路。风雨依稀,直至我们到“故事李”。
这次,人很少,大概是因为下雨的缘故,不过倒给我们添了一份宁静。老板似乎还记得雪莲,他说道:“姑娘,近来心绪不对,可宽了心。小伙子,可是福气了。”
我们只作微微回应。一如上次,莲点了老汤面疙瘩,我选了大排面疙瘩,只是叮嘱:尽量少些辣。
疙瘩面,在汉唐时代即以供应京帅而享盛名。相传贞观七年,唐太宗为祭扫高祖陵墓,途中歇于大程乡之王店村,村民特制‘·疙瘩面’撇上,太宗食之赞不绝口。疙瘩面亦称‘·猴儿上竿”,昔日三冰名菜馆宝和园名厨张荣最擅作此食。因为,那一碗疙瘩面,我与雪莲相识,此后莲喜欢这味道,一直苦要我们再来,直到今日再来。
疙瘩面,条细如龙须。盛入碗内,面丝缕缕簇拥成团,宛如花蕾含苞待放,形似锦龙盘绕。它刀工细腻而匀长,面质柔软而筋丝,鲜嫩而醇香,既可干吃,又可汤吃。汤吃时,浇上精制的酸而不烈的臊子汤,用筷子挑起,既可看到面丝修长,根根到头,棱棱相见,肉粒均匀地紧贴于面上,如同猴子上杆,而碗内不剩断条和肉末。形既诱人,味更馋人。雪莲说:“这么多年,从不知有如此清香爽口的面,直至遇上我。要是能吃上一生一世,该多好。”
我呜咽着,故作无意,只催她快吃,冷了会显硬生。看着她嚼了几口,又放缓,最后竟望着汤发呆了。说真的,此时,我不敢看莲的眼镜,只是一个劲地捏左手。
看了莲又动了筷子,我才缓过来。她一边说道:好吃,清香爽口极了;但一边却又拼了命的夹给我,劝我多吃。我只觉腹中气胀,如何又吃得下,可更多的是不忍心,只是一个劲往嘴里塞,全然没有辛甜苦辣。吃完后,跟老板道过别,我们便折返住处了。
返途中,莲反复提到:那一碗面疙瘩,有我们青春故事里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