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春天 – 女娲资源

黔东南的春天

  文/忆寒
  离开故乡黔东南已十余年了,黔东南的山,黔东南的水,黔东南的春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一刻也没有淡忘。
  明朝时,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江南四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多少年来,黔东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生态自然保存完好,素有“回归自然,返归真”的美誉。
  犹记得,孩提那时,没有烦恼,无忧无虑,故乡的山便是我们游玩的地方,每天上午放学,把牛赶到山上,下午放学,要去山上找牛,然后赶回家。就这样,周而复始,过着怡然自得的农村田园生活。
  家乡的美,不像那些精雕细琢的景点,让人感到庸俗不堪,而是用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妆点着原汁原味原生态,令人倾心神往。
  春天来了,杉乡的风景格外亮丽。微风徐徐,杨柳依依,溪流汨汨,笑语频频,宛如一副生机勃勃的画卷。
  樱花开得最早,桃花、李花、杏花、野玫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也迫不及待地绽放,红的、紫的、绿的、蓝的漫山偏野,远远望去,像撒满一地的胭脂,把整个苗疆大地装点得分外妖娆。
  杜鹃花最为美观了,山里山外疯狂地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白的、有粉的、有红的,还有紫的,有的羞耻地打着朵儿,有的豪不迟疑地抽着嫩萼,一朵朵、一团团,在柔和阳光的映射下,显得娇翠欲滴。
  野玫瑰则比较低调,稀稀疏疏地开着,花辩上的残露,犹如美人泪珠,噙着一春的闲愁。白的、红的错落有致、大小相依,顺着长长的腾条,舞弄着她的英姿,静静地舒展着怡美的内涵。
  这一切似乎来得太早,可蜂蝶却等着焦急,它们已期待太久。
  黄蜂伏在花间,尽情地懒睡,黄莺扒紧挑枝,随着春风摇曳,几只彩蝶款款流连于紫薇花下,愉快地歌舞,所有的生命都沉浸在春光的明媚里,淡忘了流年,陶醉了今天。
  慢慢地走进这个季节,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小生命似乎已忘记了危险的存在,肆无忌惮地开垦着春天的私处。
  我也一样,慵懒地睡在草坪上,醉在风和日丽的春韵里。
  不知何处风声起,一群小鸟惊逃四散,洒落一地余花,引发诸多无奈。
  离开了白日的惊艳,鸟的幽鸣,黔东南的月夜,似乎也不寻常。
  月上柳梢时,人约黄昏后,大自然的喧哗,悄无声息地勾勒着另一个惟美。
  田野里,哇声一片,咕咕呱呱叫个不停,沙滩上的蛐蛐儿,也不甘示弱,嘀嘀嘀嘀……闹个整夜。
  深谷里,蝉鸣、蛩泣,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叽叽喳喳地争吵不休。
  萤火虫像流动的心情,漫天飞舞。有的挂在树梢,有的止于眉间,有的落在美人的彩扇上,纷纷扬扬,意乱情迷。
  徜徉于巴拉河畔,挽着伊人的手,静静品味自然赋与的一切,着实令人忘却归途,而这一刻,彼此的心也贴得很近很近,让人心甘情愿地迷乱于这懵懵懂懂的人生。
  多少年来,黔东南的美景犹如一弘圣泉,无情溶浸着思乡游子的泪。
  雷公山的飞歌,丹江水的清雅,巴拉河的浪漫,还有清水江的悠扬,时时触动记忆的指尖,勾起连连旧梦。
  巴拉河,源于苗岭之颠雷公山上,从天上飞旋而泻,绕着苗岭彬乡静静东流,河水清澈如年轻少女的眸波,蜿蜒汩汩,悠悠而逝,像一首寂寂长诗,记忆着千古幽魂,养育了世世代代苗家儿女,孕生了多姿多彩的古朴文化。
  春天来了,一切像刚刚苏醒的样子,河面上氤氲着缭绕雾气,朦朦胧胧。成群结队的水鸟泛波荡漾,沉没其里,揉搓着苗岭清晨的矜持。
  河岸边,几个闲人撑杆垂钓,显然没有什么收获,但他们却笑语频频。
  似乎他们只为钓心情,而不在乎结果。
  太阳出来了,水暖暖的,一切变得快活了几许。儿童不约而同来到河边,脱光衣服,扑通扑通地扑进水里,在河里追逐或打水仗,浸泡半天,无忧无虑地滋养着年少的纯真。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享受着春日来临的每一天。
  有的六七个小孩,骑在水牛身上,尽情地打压和嬉戏。
  有的小孩用手捏着又圆又扁的鹅卵石,打在水面上,激起一串串呈弧线浪迹。
  晌午时,年轻漂亮的少妇们,说说笑笑,挑起竹篮,背着小孩,来到河边浣洗衣裳,有的还轻轻哼着属于她们的歌。
  几个衣着苗族传统服装的少女,卷起裤脚,淌进河里,弯腰梳洗,盘绾发髻。
  年过七旬的老翁,拴着大大榛子,张着大网,步履轻轻,撒向河深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段远古的传说,伴随着苗族大迁徙而传承至今,苗族少男少女喜欢在河边游方,借着徐徐春日梳理春愁。
  姑娘们,穿着盛装,三三两两,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止于亭前,或泛舟桥下,舞弄着苗条的纤姿,愉悦地采摘自然。
  此时,小伙子们已耐不住寂寞,远远躲在金黄色的油菜地,隔着枫叶,脉脉注视着,有意无意吹起悠扬的木叶声。
  黄昏来临,河面上平静了许多,坐在岸上用心倾听,小鱼儿欢快地在河面跳跃,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敲打着月夜的余韵。
  月下,时不时传来几声刺耳的口哨声,另一个转场正悄悄上演。
  这就是传说中的游方了,也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译音。
  “游方”一词源于春秋时期,孔子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苗族青年男女传承着这一古老文化沿用至今。
  口哨是集结号的声音,是男孩子呼唤女孩子的暗号,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郑风”里《将仲子》的那段邂逅,一直重复吟唱着彼此的伤心。
  苗族男女爱情的美,不在于他们有多么的伟大,而在于这种爱情故事折射着远古的浪漫和清纯,她不会因为现代因素玷污其灵魂,而永远保持着传统方式的爱和真挚的情。
  男孩是要主动的,他必须用清脆的苗族情歌表达真爱,诉送心声,否则一段美好的机缘便辜负韶华。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女孩的无奈往往被矜持所误,为什么你就不能主动一点,牵着我的手,带走我的爱,这种遗憾往往会错过紫陌花开。
  情歌对唱是择偶的传统方式,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不免觉得可笑,但它却是苗族姑娘觅得心知的最佳途径,是德才兼备的有效考量。
  传说,苗族飞歌源于雷公山上,一位美丽仙女为砍柴为生的男孩唱情歌,最终他们结成连理,故有苗族情歌从天上飞来之说。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当你接到未婚女孩的素帕,你则不能辜负她的芳心,否则,你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忏悔。
  因此,台江的姊妹节闻名中外,游客们都想一探五彩糯米香的秘密,看看她心中的他,他们之间是否永结同心。
  在芦笙盛会里,以凯里国际芦笙节最为壮观,它集民族风情之精华,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据说,这个节日自唐代起就流行至今。
  有人说,进入黔东南则误入了世外桃园,没有半点遗憾。
  这话不假,苗族风情的诱惑,让游人不知不觉闻香而来,甘愿醉在这多姿多彩的苗乡侗寨里。
  远方的客人敬你一杯酒,今天的你我,不醉不罢休。
  ——这就是苗族人的热情和豪放,也是我割舍不掉的情怀。
  在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爱情,还有我的故事。
  那段记忆,那些歌声,那眼回眸,需要游人一生去品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还有家乡的故事是我一生最美的风景,是我永远读不厌倦的诗。
  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无限的热情和爱,常常滋润着游子的心。
  我爱黔东南,更爱黔东南的春天。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