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印象记
这是一座难忘的小城,我离别您太久了!时光像湘江桥下的流水,在生命中奔流,潺潺流淌,唯一抹不去的,是我对小城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其实是南方一座寻常的小镇,叫它小城,只缘于它是一方县治的所在。小城名为会昌,简单质朴,却又耐人寻味。透过这个称谓,是客家先民那份浓浓的希冀,淡淡的哀愁。
十二年了,我别您而去!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割裂了母体的爱,蹒跚成长;又像一尾蝌蚪,告别了池塘的胸怀,游向溪流;更像那蒲公英脱离了叶柄,迎着朔风,漫天飞舞……
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城,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活像一只宽大的摇篮。摇篮底部,是城的中央。小城的北部,横亘着一列苍翠的山峦,山峦东西走向,宛若一道碧玉屏障。小城在山的臂弯里,活像初生的婴儿,酣然入睡,睡得宁静,恬美,又安详。
山脉的主峰挤着城脚,它也有个好听的名字——会昌山。会昌山高仅四百公尺,它像一位娇小的女子,身姿玲珑,风韵别致。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七十年前,一位伟人即兴登临后,写下了那首激情飞扬的词章——《清平乐.会昌》,从此,会昌一举成名。
今日,在山的腰际,耸立起一座恢弘的诗词纪念碑,洁白的花岗岩上,镌刻的不仅是诗词,更是会昌人民的豪迈与荣光。
山道逶迤,苍松滴翠,古寺巍然,凉亭矗立。神奇的传说,秀美的风光,引得海内外游客如百川归海,纷至沓来。一夜之间,会昌摇身一变,俨然已成旅游之热土。
山,使会昌雄奇;水,让小城灵秀。
如果说会昌山是小城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它的血脉。三江六岸,苍龙飞渡,是小城的景致。丰饶的水系滋润了这片土地,也捍卫着它的宁静和尊严。
自古至今,会昌皆为通关大邑,雄踞于赣闽粤三省要地。江河阻隔,关山万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史上,多少沙场骁将在此惨遭败绩,折戟沉沙,空留下那一声“铜赣州,铁会昌!”的哀叹。
东来的绵江,南下的湘江,在小城中部深情拥吻,汇成一湾浩淼的贡江水。贡江是赣江的源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水的滋养,使得这里的女子分外秀丽。徜徉会昌街头,随处可见白皙细嫩的少女,个个长得眉清目秀,风采迷人,她们骑着车子,如翩翩蝴蝶,在红旗大道掠过。
会昌女孩性格温婉腼腆,心境缜密细腻,谈吐雅致平和。她们口音韵味十足,语调轻盈绵柔,尾音超长,乍听起来,带有几分少女的童真与娇羞。
亲水家园,带给小城的另份一礼物是“食品”。会昌的食品工业一向发达。会昌豆干色泽金黄,薄如蝉翼,口感劲道,细细咀嚼,口齿留香,是休闲食品中的上乘之作,时至今日,会昌豆干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独特的水质,精良的工艺,使这里成为会昌豆干唯一的原产地。多年以来,无数客商梦寐以求,试图将其技术外移,但最终都沮丧地发现,外面仿制的豆干,终究失去了其固有的风味。
小城西部,有一条富尾街,是会昌豆干生产一条街。这里工厂密布,从头排到尾。从这条狭长幽深的古巷里,会昌豆干像贡江水流一般,源源不断,流向了外部的世界。
会昌的另一特产是米粉。会昌西南部高排乡盛产一种优质水稻。优质的大米,加上独特的水源,铸就了会昌米粉业的辉煌。
会昌米粉洁白爽滑,条直均匀,富有弹性,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印象中的小城,故事太多,宛如平常一首歌……
沐浴着落日的余晖,漫步在下渡街头。饥肠辘辘时,你可以径直右转,那有一条古老的酒巷,名叫“八巷”。当年的八巷直通红旗大道,人气鼎盛,冠盖如云,在小城无人不晓。
八巷是惠昌城内一个最有名的酒巷,这里有几大特点:1、酒好,客家自酿米酒芳香绵甜,醇而不醉,甜而不腻。2、料好,下酒料颇具特色:什么鹅头、鸭掌、鸭庆、牛肉、山笋、酸豆角、凉拌豆干丝……名目繁多,诱得食客垂涎欲滴。
这里的肉食卤料味道醇厚。每当正午一过,店家就把荤料搁置大紫砂锅内,外加一大包卤料,有砂仁、丁香、茴香、桂皮等,锅盖盖上,细火慢熬,一直熬到晚上七八点。
小城的夜晚,华灯初放,幽静的小巷喧闹起来。酒客们呼朋唤友,接踵而至。酒店里头,水酒早已烫熟,卤肉也卤透了,丝丝香气迎风飘来。
一进门,客人急不可耐,直接会问:“老板,有什么好下酒的吗?”店家随手掀开滚烫的砂锅盖,同时高声应答道:
“有!有嘞!自己看哪,都在这里呢!”
锅盖揭开,一股香气冲天而起,直往客人肺腔里冒,客人往往随之惊呼一声:“太香了!”
此外,幽雅整洁的环境,低廉平实的价格,优质高效的服务,也是八巷酒店长盛不衰的秘诀。
水源造就了会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造就了会昌淳朴的民风,淳朴的民风造就了小城尊文崇儒的风尚。在这个边陲小镇,走出了不少文人名士,有戏剧名家赖声川,策划咨询界的翘楚王明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制片人朱海峰,还有许多留洋海外,植根异国它乡的会昌游子。
山水名邑,人文会昌,一座千年古镇,承载着客家先民世代不息的梦想,正扬帆起航,破浪前行。
湘江之水,日夜流淌,会昌山下,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昔日,会昌歌手钟木清写了首歌——《我的屋家在会昌》,深深打动着无数游子的心扉。
小城,在心中;会昌,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