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 – 女娲资源

相信未来

  打开电脑,去朗诵天地坐了会。听了几位朋友的朗诵,自我感觉还不错。便返回论坛,打算就我前几天刚开了个头的文稿接着写下去。谁知到论坛上一看,前几天我发在论坛上的小文《知青文学浅义》引起那么多朋友兴趣。不论是同龄人还是后来者居上的小朋友,大家都十分关心老三届的过去,关注知青文学的未来,真令我欣慰。激动之余,我也想就何坪先生过激的论调说说心里话,就算我对大家的感激之情吧!
  
  我们那一代人说是怪胎——杂种,我自已也认为这话并不过分,这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我们出身的时候虽然赶上了五星红旗飘扬,可成长的时候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生活困难;上学求知的时候,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的造反、批斗、抄家、武斗……后来的上山下乡;再后来的百万知青大返城、就业无着落;参加工作又赶上国民经济调整,工厂关门、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下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
  
  朋友,你能试想一下,这一切会给我们的肉体和心灵带来多大的创伤吗?何坪先生说我们写文章不说真话,回忆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东西,在欺骗下一代、欺骗后世人。那么我在这里回答他:我们不讲假话!著书立说之人不会讲假话也不允许讲假话。因为没有学会著文之前它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
  
  实话说,我们经历的苦难太多了!听到的、看到的、自己亲身经受的……社会的不公平、不那么光明的事太多啦!我们对这个社会,对祖国母亲、对未来也有过愤懑、失望、悲观、彷徨;也有那么一些人自甘堕落、随波逐流沉沦了……可那毕竞是少数、极个别,那并不能代表我们这一代人啊!
  
  我们这一代人的绝大多数人都自觉的在苦难面前,默默地承担起祖国母亲肩头上的担子,替她分担起历史赋于她的苦难命运。我们在逆境中挣扎,在困境中奋斗,在祖国的命运、个人的前途面前自强不息。我们不诉苦也没有时间诉苦,我们默默地在走着自己的路。
  
  做为老三届的一员,我有幸地被邀请参加了九五年初在北京,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的《共和国的儿女——“老三届”大型晚会》。400多人的庞大的演出阵容,近2000人的自愿者服务队伍,近三万人的观众把一台名不见经传、普普通通的晚会办得在北京城轰动一时、成了街弄里巷人们茶余饭后谈论了很久的话题。
  
  这台晚会的发起之初,本意是想在一个小圈子的范围内举行,也没有打算邀请外地的参加。谁知道聚会的消息不径而走,报名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远在万里之遥、天涯海角——海南的几个朋友闻讯也电话报了名。
  
  事与愿违,主办者只好改变初衷扩大规模。成立筹委会、在报上登启示、发消息,但只限于在北京市。外地个别电话联络、邀请……“老三届”,一个曾经属于一段历史的名词,一个曾经属于多灾多难的一代人的代名词,在即将被人们遗忘的时候,现在又被人们重新提起,这台晚会功不可没。
  
  晚会场地选了几处,最后定在首都体育馆。在当时的室内场地来说也只有首体是最大的了,这主要是从参加的人数来考虑的。尽管这样,这个拥有18000张座席的体育馆还是容纳不下。晚会开始后,除了座无虚席外,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座席挤了两个人……据朋友讲,有很多后面赶来挤不进场的人就在外面等,久久不愿离去。
  
  晚会如期举行……
  
  “我们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相聚在这里!”“我们以‘老三届’的名义相聚在这里!”
  
  面对台下那一张张熟悉或不熟悉,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脸庞,做为老三届一员的王刚、庞敏,嗓音因激动而发颤……
  
  晚会的另外两个主持人之一的余声,她的双胞胎姐姐余敏也是“老三届”;而另外一位主持人谢园虽然不是“老三届”,但他演的第一部电影《孩子王》,他所饰演的男主角就是一位在云南插队的知识青年。
  
  晚会在童声朗诵《接班人之歌》;童声合唱《少先队之歌》、《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中拉开大幕……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啊——未来的生活脚印啊,深深浅浅的印在偏僻的异乡……”
  
  一曲幽幽的女声独唱《南京之歌》又把人们从晚会现场带回了那悠悠的岁月……兵团连队清晨的军号,苗寨侗乡傍晚的芦笙,土家小楼的木叶声声……无不叫人回味、留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背日头,夜晚数星星;红薯饭、苞谷粑、白菜汤……生活的艰辛,岁月的蹉跎让我们这些过来者们不胜唏嘘,可我们无悔。青春无悔,今生无悔!
  
  “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顽固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
  
  我要用手指——
  
  指向那天边的波浪,
  
  我要用手掌——
  
  托起那太阳的大海,
  
  我摇曳着曙光,
  
  那枝漂亮而温暖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记本写下:相信未来!”
  
  北京知青郭路生的一首《相信末来》的诗作,让瞿弦和、张筠英朗诵的荡气回肠,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因为相信末来,才有了经历磨难、挫折后的重振雄风;也正是因为相信未来,才有了70年代后期知青大返城后第二次创业的再度辉煌……
  
  本想写个简短的回复,谁之却信马由缰的写了这么多。让朋友们见笑啦!书翰在此一并谢过。
  
  2002.3.6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