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等你回家 – 女娲资源

我在等你回家

  24岁那年,她和他走进了婚姻殿堂。小城,小家,过着凡俗的小日子。

  小城的景也单调,连座像样的公园也没有。小家的日子也平淡,无非是三顿饭菜,外加洗衣拖地板。她的心慢慢生出惆怅来,想多少青春好梦都未曾来得及做,就如此匆匆把自己给嫁了。

  有个大学同学在南方的大都市里风生水起地办了个公司,打电话给她,殷殷相邀,大才女啊,来南方吧,南方更适合你发展。

  心,再也无法安定在凡俗里,像一只恋花的蝶,翩翩着,就要向着那姹紫嫣红飞去。她装着不经意地跟他说,有南方的公司想聘请我呢。他停下洗菜的手,转身问她,你的想法呢?她略略沉吟了会儿,轻咬嘴唇说,我想去。他哦一声,没再问什么,只说,好,你想去就去吧。回头继续洗青菜。油烟腾起,青菜下锅,爆炒,装盘。这是他们的家常菜,清火生凉。

  她在他的背后,失落,有泪盈眶。暗暗想,原来,他竟是不在意她的。

  不日,她飞赴南方。他叮嘱,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啊,多吃蔬菜。再无多话。她一颗心早已飞了出去,答应一声,好。欢天喜地上了飞机。

  大都市的时尚与繁华让她目不暇接。不久,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生活亦掉入凡尘,紧张的工作让她必须全身心投入,有时为设计一张图纸,她彻夜不眠,却没有人“责怪”一句,你怎么不好好睡?——这是他惯用的口吻,看似淡淡,却有无限心疼。饭菜亦是应付着,平时叫的都是外卖,直吃得她犯腻。多吃青菜好啊,养眼还养胃——这是他喜欢说的,边说边夹一大筷子炒青菜放到她碗里,碧绿碧绿的,透着清新和欢喜。她就这样念起他的好。

  那日晨起,半梦半醒中梳洗完毕,去办公室,无意间一瞥楼梯口的一面镜子,她被镜中人吓了一跳,厚厚的粉底也难掩脸上的憔悴,更要命的是,她口腔溃烂,半边嘴巴都肿起来。同学从旁边走过,行色匆匆,看见她客气地招呼了一声,还好吧?她口是心非答,还好。同学于是笑笑,跟她点点头,兀自走开。

  她突然悲从中来。她憔悴成这样,同学竟视而不见,若是换作他呢?她当即拨了电话回家,未语泪先流。他静静等她哭完,说,回家吧,我一直在等你回家,回家可以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外面再好,也是奔波。

  她终于明白,能够无条件容纳和安抚她的,唯有他,和家。她一刻也没停留,向同学递了辞呈,回家。

  她其实是个顶怕吃羊肉的人。她不喜欢羊肉的那种羊膻味,每闻到,都有要呕吐的欲望。小时家里人曾把羊肉包在饺子里,哄她说那是猪肉饺子,但她,还是隔了一层饺皮把它闻出。

  可傅文喜欢吃。傅文说,羊肉肉质最为细腻,暖胃,对皮肤也好。傅文还喜欢吃羊汤泡面,一大碗羊汤泡面,他能吃得精光,连汤也喝了。

  她喜欢听傅文说话,喜欢看傅文说话的样子。傅文其实也就一普通男人,但在她眼里,就是与别的男人不一样,特别是他说到羊肉时,眼里流露出的温暖的光芒让她着迷。她认为,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男人。

  女人一旦爱上,便变得痴情。她亦是。为了傅文,她一次一次买了羊肉回来吃。第一次吃,她呕吐得恨不得连黄疸都要吐出来。比她小一岁的妹妹在一旁看不过了,气得把羊肉全倒进垃圾筒,说:“姐,你干吗自虐嘛!”她却强打精神,又去买了羊肉回来,笑着对妹妹说:“傻丫头,你不懂,这就是爱。”

  她“苦练”的结果,是使自己的味蕾完全丧失了对羊肉的抵抗。傅文再来,她可以亲自下厨,为他煎羊排和做羊汤泡面了。每当她坐到傅文对面,看着自己爱着的那个男人,一口一口吃掉她为他做的羊汤泡面,她内心里,就充满幸福。

  这样的爱情,很温暖,像一碗羊汤泡面,冒着暖暖的气息。她以为可以为他做一辈子的羊汤泡面。但一个冬天过去,傅文却提出分手。分手的理由是,他受不了她身上永远不散的羊膻味。“你除了会做羊汤泡面外,还会做什么?”这是傅文最后扔给她的话。

  她愣在春天的阳光下。春天的阳光,散发出花朵一样的光芒,暖暖的,像羊汤泡面上冒出的热气。但爱情,却走了。

  再认识一个男孩,她的心,已裹在一层茧里面了。男孩却很喜欢她,请她看电影,请她吃饭,请她去唱歌。她的态度不冷不热,每次男孩说什么,她都微笑着点头说好。只是在吃饭时,却固执地只点一种主食——羊汤泡面。男孩见她点羊汤泡面,也跟在后面点。但她分明看到,当他把第一筷子面条送进嘴里时,眉头轻轻皱了皱,随即却恢复常态,很开心地对她说,味道不错。

  她生日那天,男孩亲自去菜市场买菜,挽着袖子,在租住的小屋内做菜给她吃。她应约而至的时候,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内,满满当当飘着的,全是羊膻味。男孩正挥舞着铲子在煎羊排。看见她,男孩欢欢喜喜地说,“我今天给你烧了羊肉,烤了羊肉串,还烧了一锅羊汤,留着给你做羊汤泡面吃。”

  她倚着门静静看着他,就想起那年冬天,她在锅上为傅文做这些。那个时候,支撑她的是爱情。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来。

  男孩慌了,以为是油烟呛着她了。忙关了煤气灶,拿毛巾给她擦泪。可那泪却越擦越涌,终于,她说:“我不喜欢吃羊汤泡面,真的,一点都不喜欢。”

  男孩立即怔住,半天才讷讷道:“天,我也是。为了你,我苦练了两个月。”

  心,破茧而出。一个肯为她迁就着吃羊汤泡面的男孩,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她看见,爱情插着翅膀飞来了。

  来到北京,终于知道,所谓大城市,无非是更大的尘烟、更大的声响、更多的人走来走去。还有,更沉重的孤独在吞噬着我们年轻的勇气。

  在不看话剧、不听音乐会、不进行高尚消费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只和自己的居住范围有关——因为我不能每天看话剧和听音乐会,因此北京的大,对我只意味着更多的交通费以及更长的回家的路。

  我住在海淀区,距离的概念就是乘公交车到我工作的地方,需要1小时40分钟,如果先乘公交车再转乘地铁,需要50分钟。我的薪水是每月2900元,税后两千多一点。我的房租是每月1300元,我的餐费、交通费是1000元。所以,我是一个过着貌似富裕生活的穷人。我不需要信用卡这一类的东西,因为除了透支,我实在不知道我还能为它做些什么。

  从2003年考取国家公务员到现在,我离开济南有一年多了。有时候我会想起盛羽,有时候会梦见他。梦里我和他面对面站着,说些问候的话。他说,小苏你好吗,我微笑说还好。这时候他的手机响了,他接电话的时候声音变得温柔,电话里传来清晰的女孩子娇嗔的声音。我背转身去落荒而逃。我飞快地跑到没有人的楼梯拐角,眼泪流下来了。

  醒来的时候,枕巾是湿的,闹钟在响。

  起床,8点钟我开始上班。我是大机关里的小公务员,我的任务是打字影印、端茶倒水、整理资料和会议记录、收发信件等。我读了19年书,硕士毕业,从1400人中脱颖而出考进这个外面看庄严神秘、内里安静成一片死寂的地方。我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师弟师妹们的榜样,可是,我却为这些失去了爱情。

  认识盛羽的时候,我22岁,是同窗们还在苦读考研的时候,我被保研了。我每天过着猪一样的生活,看电影、看杂志,高兴了就看几页专业书籍。春天里我沿着校园里深邃的林荫道闲逛,看到有人卖旧物就去翻拣。那年,我买了很多正版的CD,买到了寻觅很久的《小鞋子》。交钱的时候,我抬头,就看见了盛羽的脸。因为一张钞票,我们的指尖碰到了一起,溅起一点静电微辣的烫。我们都笑了,找钱的时候我们的指尖再次碰触,我的手带点惯常的凉。

  夜晚,打开他找给我的那张皱巴巴的10元钞票,里面夹张小小纸条:8123542。我抬眼看对面的男生宿舍楼,从每个窗口透出的灯光闪烁成了一片辉煌而盛大的墙。我点亮阳台的灯,站在阳台上,一点点看对面的窗户。我猜,哪间是他的屋?我从东看到西,从一楼看到五楼。在四楼西起第三个阳台上,我看到有人在招手。

  那一刻,我会心微笑。

  开始恋爱,我们像所有恋人一样卿卿我我。爱情不是靠形式维持,但是爱情需要形式。我是个需要温暖的平凡女子,我在盛羽的照顾下安然生活,听他说爱我想念我,看他在我生病时候照顾我。我们相爱,是因为我们默契:许多话,没有说出口,然而他听得懂;许多事,故意反着做,然而他辨别得出。爱情不需要太多跌宕起伏,我们因为生活本身的平淡而从容。对于未来,我们的规划清晰可见:我读研,然后或许会继续考博;他工作,去体育学院做政治辅导员。相爱的时候我们把生活看得清清楚楚,似乎每一步都方向明确、步伐坚定。

  几个月后,我们毕业。对我们而言,婚姻成为一种迟早都要实现的格式。没有课的时候,我会去盛羽那里,为他洗衣、买菜、做饭。我只会做最寻常的饭菜,然而每次都尽力换着花样。在柴米油盐里,家的味道是如此浓厚。他带我见他的父母,是在这个城市小有地位的人家。

  我被询问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妈姨妈舅舅伯伯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健康状况,很琐碎,然而我都微笑回答。当我接过他母亲微笑着递过来的削好的苹果,我知道自己初试合格——因为家世好,这使我从来不需要自卑。也因为可以不卑不亢,所以越发坦然诚恳。

  而盛羽是那样的青年:他有好的家境,带一点隐约的优越感;从小读书都很顺利,有才华也幸运到有展示的空间;善良温和,无论同性还是异性朋友都很多。我们在同一所学校读书,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所有人提起他,无一例外会提到“人品好”这句赞扬,这样的赞扬令我踏实。

  本科毕业第一年,我在疯狂的读书中度过,而他在学生的吵闹、入党、请假之类琐事中度过。这一年,我迅速沉淀,开始在枯燥的专业书籍里找到乐趣,再看《小鞋子》,不是简单的感动而是开始探讨节奏的起伏与视觉符号的丰富。我好像一只掘土的鼹鼠,随着洞穴的深入而感到由衷的幸福。也是这一年,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我开始敦促他考研,开始说点关于改变与未来的话题。我最初的不安分充分体现在以学历的方式对他进行渗透,他不说话,不反驳,他总是微笑着支开话题。

  他不想改变。3000元的薪水,辅导员的生活,令他满足。

  而我,我总是个那样怀揣梦想的女孩子,因为读书,因为未来的不可触摸,我反而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与无限实现梦想的可能。当我回头,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开始在365天的琐碎中为新发的100元监考费而高兴,再或者,是为比别人少发的300元奖金而懊恼。生活落实到这样精确的时候,我开始觉得眼前的人渐渐陌生。

  渐渐地,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当我感叹光影、色彩、音响的独特与某个细节的伏笔效果,他开始打盹,接着是不耐烦。曾经那个充满希望的盛羽,开始在日复一日的应酬中习惯。他不习惯的,是我的“说教”、我的“好为人师”。毕业一年的时间,我们在选择岔路口的时候,不知不觉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我开始觉得辛苦。辛苦的时候,我去北京开笔会,当我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这个宽容的城市以宽容的姿态容纳了我——我说一口以假乱真的“京片子”,加上从容的气质、端庄的举止、合适的装扮,在许多场合,我屡次被北京人当作是北京人。

  这样的误会令我惊喜。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同样年轻的一群人,每一个都是来自远方,做最辛苦的工作成就自己的事业。我们谈点闲散的话题,然而即便如此却还是可以撞击彼此思维。我们很快成为了投缘的朋友,他们为我描绘出最灿烂的未来蓝图。

  蓝图关乎北京这个城市,它距离济南是特快列车4小时30分钟的车程。也就是说,若我选择了北京,我的爱人,就在4小时30分钟之外。

  我激动、我犹豫、我彷徨,我爱盛羽,我也爱北京。我爱爱情,我也爱年轻。我爱梦想,我也爱婚姻。我爱事业,我也爱家庭。

  我把爱写在眼里,尽管深埋眼底,但是盛羽,依然聪明若此。

  2002年8月,他以转身离开的方式成全了我的抉择。他斩断了我最后的退路——爱情没有了,同样远离家乡的济南,对我而言是座空城。

  我理解盛羽的选择:正是因为他的优越,他的家给他温暖的依靠,济南是他或许不满意却极适应的土壤。25年来,他连读大学都没有离开这个城市,他在这里有亲人、有朋友,他们的关照令他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可以少奋斗几年。和我们这些18岁选择异乡读书,从孤独逐渐走向丰盈的孩子们相比,他缺乏最基本的尝试的愿望。他习惯了安定,他只是不想改变。

  而我,我习惯了改变,习惯了在完全陌生的境况下从零开始。

  就这样,我们分开了。2002年12月,我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1月赴京参加面试,以绝对优势被录取。看着师弟师妹们羡慕的眼,看着导师惋惜的脸,我放弃当年博士入学考试的机会,于2003年正式成为了一名拥有北京户口的中央直属机关工作人员。

  分开了,却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消息阻隔不了。听说,他谈了几次恋爱,聚聚散散。又听说,他和旧友提起了我,他问我好不好,旧友说我过得还不错。

  听到旧友提起这些的时候,我在平淡的日子中滋生感动。那个叫刘若英的女子多么喜欢唱失恋的歌,她唱:“想着联络,不如心底远远问候。最美丽,莫过于听说你,还回忆。”

  是因为听说盛羽对我的记忆与问候,突然间被打动。突然间想要请旧友代为转达我的近况:我恋爱了,新男友任职于公安部,是勤奋踏实的青年。说这句话的时候,旧友也替我高兴了。她说:小苏,祝你幸福。

  后来,她又替盛羽对我说:小苏,祝你幸福。

  再后来,听说盛羽订婚了,新女友是同校的老师,不漂亮,但看上去很安分。

  再再后来,我还是没有勇气告诉盛羽:因为默契,因为我对他的了解,我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斩断他的退路——济南对他而言不是空城,尽管,再也没有了沈小苏。

  现在,我还是一个人在北京的街上走来走去。薪水在一点点变多,29岁的时候我或许会成为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仕途从来待我不薄,我只是没有爱情。

  我只是,听说你祝福了我,突然,有眼泪落下来。我只有在心里,同样深深祝福你:希望我爱的你,一生都幸福。

  一定、一定,要幸福啊!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