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夫妻的秘密
有一对和我家相处了很多年的邻居,夫妇俩平平凡凡活了一辈子。
这一辈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很普通。但有一个故事却有点不平凡,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称呼很特别。男人叫自己女人的时候,永远是这样一句:“喂,耳聋的。”女人唤自己男人的时候,永远是这样一句:“喂,耳背的。”
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们的耳朵也并不聋,也并不背。
从他们很年轻的时候,他们就这么彼此称呼了。谁也不知道这对夫妇特别昵称的来由,没有人去问,也没必要去问,这里面肯定有秘密,也许是关于夫妻之间的,爱的秘密吧。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那时候我还小。女人病了,男人给女人喂药。男人把两片白药片碾碎了,放在小勺子里。然后,男人从杯子里小心地用勺子舀出些热水,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才把勺子缓缓伸到女人唇边,说:“喂,耳聋的,小心别烫着。”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男人对女人说“喂,耳聋的”,这称呼听起来怪怪的。
男人在县城的税务局上班,女人在小学教书。据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新潮,没有奉媒妁之言,是“谈”成的。还听说,那时候,男人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乱跑,哪里都去。但无论男人去哪里,女人都跟着男人到那里。人们说,这两人闹疯了。
闹疯了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结了婚,成了家,成了我们的邻居。
我经常听到他们的口头禅。男的说:“喂,耳聋的,你别动,这点活,我来。”女的说:“喂,耳背的,快过来,这东西好香,你吃一口。”
有一天,正是下班时候,下瓢泼大雨,电闪雷鸣。女人知道,男人没有带雨具,她赶紧骑车给男人送雨披。结果,税务局门口并没有男人。门卫说,男人刚走了不久。女人赶紧转身回去,在所有匆匆奔跑在雨中的背影里寻找自己的丈夫。然而,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结果,女人一分神,撞在路边的护栏上,摔倒在泥水中。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女人才知道,男人去学校接她了。他们走在不同的路上,所以谁也没看到谁。女人说,我离家近,干吗要你接。男人笑一下,没说话。女人使劲捶他,故意要他说。男人拗不过,说:“今天的雷声太响,我怕你怕。”女人娇嗔地来一句:“你这个耳背的。”
其实,女人摔得并不重,但她故意赖在病床上不起来。从医院回到家,女人还要男人伺候,男人也不恼,小心地侍奉在左右,一直等女人闹够了。
左邻右舍知道了之后,说,这两口子。然后,大家满口地啧啧称赞。
夫妇俩有一儿一女,都考上了大学。孩子们大了之后,也不叫他们“爸爸妈妈”,也一口一个“耳聋的耳背的”,老两口满口应承着,笑容满面,像绽开的菊花。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夫妇俩好像没有闹过一次矛盾。居委会调解别人家的感情纠葛举的例子总是这夫妇俩,他们成了所有夫妻的榜样。
现在,夫妇俩有些老了。老了的女人腿脚有些不方便,男人就买了一个电动三轮车,女人想去哪里,男人就载着她到哪里。男人理发的时候,还是让女人理。只是理发的时候,女人多了一份小心,因为男人头上时不时长一些火疙瘩,她怕自己疏忽,电推子碰到了他的那些疙瘩,弄疼了他。
这夫妇俩,男的我该叫五叔,女的我该叫五婶。多少年了,好多人都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互相称呼的缘由。这其中,一定藏着诱人的秘密。有几次,我回到老家,想问问五婶,但我终究没有去。如果我真去了,五嫂肯定会微微一笑,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该叫耳聋的,他该叫耳背的。然后,五嫂一脸的幸福。
他们相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辞职6年,自助旅行32国,拍照十几万张,记录了几十万字。2013年4月,当这对佳偶在新浪微博晒出“战果”后,迅速窜红网络,被誉为“中国最浪漫�丝夫妻”!这对平民伴侣,为什么能抵挡住岁月和现实的无情侵蚀,将激情的37。 2℃爱情进行到底?
缘自天定,
让我们相爱吧
初识7岁的张千里时,唐晓敏5岁。两家人在上海的弄堂里做了40多年邻居,连父辈都是“穿开裆裤长大”的发小。两人经常玩“过家家”,一个当爸爸,一个当妈妈。
唐晓敏很依赖张千里,因为他是她人生中除了父亲之外,第一个亲近的男性。但两年后,张千里举家搬往浙江萧山。临别时,晓敏朝着张千里远去的方向使劲挥手,哭得满脸泪痕。
多年后再见面时,18岁的张千里已经出落成白净的帅小伙儿。两人匆匆相见后再次天各一方。女孩忽然觉得时间是那样残酷,让自己没有机会再和张千里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
时光如梭,唐晓敏很快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二学生。这天,爸爸忽然对她说:“千里哥哥回上海工作了,你有时间去看看他。”她听了有些激动,情不自禁地检索着童年那些泛黄的记忆。
但这次相见,却依然弥漫着一种陌生的气息,甚至是话不投机的尴尬。然而,在之后的交谈中唐晓敏得知张千里为了摄影爱好而放弃了银行的工作,而张千里也得知唐晓敏为了从事媒体行业的梦想,没去参加公务员面试。两人多年未见,忽然觉得对方和自己虽性格各异,但骨子里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却如此合拍。
更令唐晓敏惊喜的是,尽管家里都不那么富裕,但两人都在大学时“穷游”了中国很多城市!于是,他们的话题由此展开。
一天,两人在街头的风味小吃店相见后,张千里要乘轻轨回家,唐晓敏则回学校。当那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跨上列车时,女孩心里猛地一紧,竟有些许不舍。恰在这时,唐晓敏等的列车也来了,她迈上车的一瞬间,听到身后张千里乘坐那辆轻轨的车门啪地关上,列车呼啸而去。
她禁不住转身,却发现不知何时,张千里已经跨出了车门,此时正在站台上傻傻地望着她,沉静的目光中饱含宠爱。“你怎么没走啊?”“我……看着你上车了就走。”短短几字的对白,让唐晓敏倏地眼眶湿润。原来,张千里一如小时候那样疼爱她,只是羞于表白。此后,唐晓敏便认定了这个男孩子内心有别人所没有的某种气质。
有一次,唐晓敏去帮张千里收拾房间。忙完后坐下来喝水,她眉飞色舞地侃了一番自己的旅游经历后,就和张千里彼此沉默着,仿佛都在琢磨接下去该说啥。时间不知不觉过了几十分钟,他终于憋出一句话:“做我女朋友吧。”“好啊!”一切仿佛水到渠成,唐晓敏想也没想,就爽快答应了!
当初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相爱后突然发现几乎事事看法一致,心有灵犀。他们喜欢逛街,嗜辣如命,喜欢去看地下演出,四处旅行。晓敏和千里第一次携手出游,是去中国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岭石塘。
他们凌晨4点起床,从住处到看日出的山顶要经过两个隧道。天很黑,隧道里伸手不见五指。“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唐晓敏心惊道。“不怕,我有三脚架,到时候我挡住,你负责跑。”张千里紧握着她被汗弄湿的手,她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
2005年情人节,他们在上海顶层画廊举行了“恋爱影展”和婚礼派对。看着他们在旅途中抓拍的点滴精彩瞬间,亲友们无不夸赞这对浪漫新人有创意!?
辞职走天涯,
带着手艺上路
婚后,张千里和唐晓敏同在上海一家旅游类杂志社工作,他是摄影记者,她是文字编辑。工作之余,这对小夫妻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旅行。
2005年“五一”假期,两人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尼泊尔旅游。出发前,唐晓敏做了很多准备,光路线图就搜集了厚厚一摞;还一直担心当地的局势,怕到了那里被劫持被人骗没饭吃没处住。当然也怕迷路,怕他们英文太烂,或者当地人不讲英文。
怀揣着诸多担心,他们还是上路了。“去尼泊尔之前,我以为那是一个遥远的不可捉摸的国度。”直到她真正踏上这个美丽佛国的皑皑雪山,才发现只要敢走,世界就在脚下,很真实、不遥远!
但正如唐晓敏所想,“从未出过国门的我们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第二天,她就在尼泊尔旅馆发现,相当于5000块人民币的美元不翼而飞了!当摸到小口袋空空如也的时候,她不由得尖叫起来,脸色也变得惨白。
还是张千里淡定,轻声说:“咱们没把所有的钱都放在同一个口袋里。这是我们临行之前的决定啊,你忘了吗?没事儿的!”唐晓敏这才想起,而后一边庆幸并不是一无所有,一边懊恼自己实在是没经验。看着身旁镇定自若的张千里,身在陌生国度的她感到分外地踏实和安全。
因为丢了钱经费紧张,夫妻俩未能如愿坐上去珠峰的小飞机,也没有在奇旺的国家公园里,点着煤油灯看满天繁星。一路上,他们节衣缩食,竟也过得潇洒从容。自称是路痴的唐晓敏,在旅游途中紧紧抓着张千里的手,从不松开。
既来之则安之,这些小状况并没有影响夫妻俩的心情,反而越发增强了对彼此的信任。
由于两人的工资都只有3000多元,因此他们最初的旅游方式和一般的年轻人区别不大,一有空闲就出去,钱不多,就选择比较近的地方玩。身边无数朋友都十分羡慕他俩的生活,也都纳闷他们为什么总有旅游经费,唐晓敏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说:“其实你们都能做到,关键看收支怎么平衡。”
有时拟订好旅游计划,张千里和唐晓敏就提前向杂志社交稿请假。不买车,房贷也不高,也不怎么买衣服,手机可以接电话发短信即可,“两人一年存个4万元并不难,就看你是用3万去玩存1万,还是用1万去玩存3万,还是全都存起来。”夫妻俩选择了第一种,也就选择了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正是因为钱不多,才让他们认真想办法如何用很有限的钱看看这个世界。第一次去欧洲是2006年,跟团的话两人必须加起来有10万的银行存款证明,而他们的钱只够付两人的团费。
“有什么不可能的呢,要不就自己跑去领事馆签证吧!”唐晓敏搜遍全部签证分论坛,才找到两个有自助签证经验的人。好在那两个人都很热心,给了她很全面的指导。按照他们的提议,唐晓敏选择了先去德国领事馆,行程是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一共16天。
她至今无法忘记,每天半夜3点在传真机前等待的情景,内心难以掩饰地激动和成就感。每一个电话都是自己打到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旅馆,请他们发送经理签字的传真件。拿到签证那一刻,小两口忍不住紧抱在一起。
2007年3月,这对小夫妻所在的杂志社有了人事变动,两人在新环境中工作得很苦恼。于是,唐晓敏和张千里坐下来深入聊起了未来,并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不怕饿死,一个会写,一个会拍,就尝试下能否自由职业。而且还能趁年轻疯狂一把,去实现共同的环球旅游梦想!不行的话,再找工作也OK。”
如此,夫妻俩就开始了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的生活,唐晓敏成了自由撰稿人,为旅游杂志和网站撰写稿件,张千里也成了有名的旅行摄影师。两人从用积蓄旅游,变成了一边享受旅游乐趣,一边从中获得回报。
“最初稿费不高,只有几百元,偶尔上千元,还不够机票钱。后来去的地方越多,经验越多,我们的作品也越好,名气和稿费就随之提高很多。”唐晓敏由此感慨说,出来混,有个手艺是很重要的!
行走并爱着,
32个国家见证浪漫
2007年,张千里和唐晓敏又先后走遍捷克、法国和西班牙。2008年去了巴厘岛和西藏,2009年到泰国和德国。每到一处,夫妻俩都会换上独具异国风情的服饰留影纪念。德国寒冷的冬日街头,古巴的半分钱小酒馆;土耳其的番红花城里,夕阳下炊烟袅袅;加拿大Banff国家公园里,天地之间他们两人的手始终紧握。
除了拍摄沿途美景,张千里还时常把镜头对准晓敏,让笑靥如花的妻子做他作品中的主角。唐晓敏曾把QQ签名改成“你负责拍照,我负责笑,如此一路到老”。字间洋溢着浓浓的幸福。
“在古巴旅游时,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只能抱着一个iPad去沟通。看到民宿的门牌上有家庭旅馆的标志就敲门,然后抱着iPad上翻译好的句子和屋主交流。有天晚上我病倒了,发起了高烧,千里一边背起我往外跑,一边用平板电脑搜索附近的医院,等把我放到病床上时,他累得一头载倒在地……”
“在阿拉斯加登山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只熊膀大腰圆的熊,活脱脱像一座小山!我和千里只能一步步后退,退到没有后路了,就跟黑熊对峙。我当时有点蒙,脑袋一片空白,我们彼此紧拉着手,两人的手都汗腻腻的,生怕那只熊扑上来。所幸的是,它最后走掉了。”
“那天晚上在缅甸,我们遇到两个劫匪,他们抢光了我俩的钱还不愿走,千里怕我受欺负,平日斯斯文文的他,竟操起三角架猛砸一个坏蛋,几下就把他打趴在地;我也不甘示弱,和他联手打跑了另一个扑上来的歹徒,虽然挨了两脚,我还是挺为此感到自豪的!”
谈及这些旅途遇险的经历,唐晓敏感慨不已:“我们既在漫长的旅程中学会了磨合、包容和关爱,也在一次次历险和挑战中,建立起了一份生死相依的夫妻情。所以有时候回到上海,看到一些小夫妻为点生活琐事而争吵,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我就想建议他们携手去远行,在漫漫长路中感知对方的爱,在风雨患难中感知对方的好。”
37。2℃,是唐晓敏和张千里追求的“爱情温度”。它比人体正常体温略高,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生活既平凡又不失亮点,有激情又不颠覆平凡的幸福。“平淡是生活的本质,但我们可以常常给生活一点儿波澜。”唐晓敏如是说。
疯狂的旅行,一年又一年。2008年秋天,28岁的唐晓敏从热爱生活的小清新,升格成了“文艺妈咪”。儿子“壹壹”才几个月,两人就把小家伙托付给家人,马不停蹄去了泰国。虽然只有短短1周,但唐晓敏离开了孩子,面临断奶的可能,“我只好每隔3个小时就回一趟旅馆挤母乳,不然胀得难受。”回忆起自己的疯狂,唐晓敏不好意思地笑了。但在不出游的日子,夫妻俩还是选择更多地陪伴孩子。
2010——2013年间,夫妻俩带着壹壹去了一些国家。“即使两个人去旅行,回来后也会拿一些照片给孩子看。不知道他看照片的时候在想什么,只看到他快乐地咿咿呀呀地比画,我和千里就会觉得很幸福。”
今年春天,张千里把壹壹拍的照片晒到了微博上,话里话外透着作为一个父亲的喜悦和自豪。网友们看到后啧啧称赞:一个4岁孩子的取景,居然比一些大人还专业!不愧是小小的环球旅行家!
截至到2013年4月接受记者采访时,唐晓敏和张千里已先后走过尼泊尔、德国、捷克、西班牙、美国、瑞士、土耳其、越南、日本、印尼、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巴哈马、古巴、墨西哥、以色列、约旦、新西兰等32个国家。
一路走来,唐晓敏这样说:“很匆忙地走过一些地方后回头看看,闪光的那些片段,果然都不是著名的景点。真正感动的是一起在卡尔教堂门口听卖艺人唱爵士,一起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迷了路,在banff的湖边以天为被以地为褥……生命突然开阔起来,内心也变得淡定和自信。”
如今,唐晓敏和张千里已经把工作和旅行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他们开始受邀到全国各地做旅行演讲,写文章,出游记。终于不用再为孩子的生活和旅行费用发愁,可以有条不紊地打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并继续两人的浪漫梦想——青梅竹马的爱人,带着“手艺”游遍全球!
人生就是这样,携手一生,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不完美,凝聚成心中的完美。
李凡非常强势
萧钢和老婆李凡都是从东北一个重工业城市考入北京的大学生。萧钢个子不高,人长得挺清秀,老婆李凡比萧钢还高,有点虎背熊腰,人们喝喜酒的时候都说:这身材长到萧钢身上就好了。女工委员说:我保她生儿子敞开了生,生十个儿子都不成问题。
李凡果然就生了一个九斤重的胖儿子。
他们毕业后都分到了北京,在一家不死不活的报社上班。李凡的脑子比萧钢活泛,她在专刊部积累了一批人脉,把广告做得风生水起,她是报社第一批买私家车的人之一。
报社的宿舍在定慧寺,每天早上李凡开车拉着老公、儿子去上班。15分钟到报社,萧钢溜溜达达地进报社大门,和所有见到的熟人打招呼、耍贫,李凡拉着或背着儿子风一样从丈夫身边驰过,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叭叭地亲亲小嘴,然后三步两步上楼安排一下编辑,旋风一样出门拉广告去了。
常常是李凡往外奔的时候,萧钢在大门口和什么人还没贫完,李凡见了撇撇嘴就跑了。
女人开车那几年还比较稀罕,有时交警会找茬把她拦下特别仔细认真地看驾证,特别不相信这个女人会开车。
交警有时会搭讪,望着副驾驶位子上的萧钢说:“他是你什么人?”她说是老公。交警问:“他怎么不开车?”
她撇撒嘴,把脸扭到左边,看着汹涌的车流,顶多从鼻孔里喷出两股粗气。
在家里,李凡总是在历数了萧钢的无能之后,丢出来一句话:“你说,你能干什么?”
之后是一阵嚷嚷,萧钢总是败下阵来,躲在厨房的抽油烟机下抽上一根烟,这是老婆划定的抽烟区。
隔着厨房玻璃,萧钢看到他那个硕大的老婆穿着个肩膀都挂不住的大背心,蓬着头发脸上敷着用黄瓜或西红柿和着淀粉做成的面膜,在屋子里出来进去,因为怕面膜掉下来,所以得仰着一张或红或绿的脸,手里一刻不停地忙活着,泡豆子、磨豆浆、炸萝卜丸子、炸绿豆丸子,给地板打蜡给家具上保养、踩着缝纫机做窗帘,给孩子检查作业、洗袜子……
“每天都得洗澡、洗裤头、洗袜子,都是工人家庭出身,哪他妈来的这些讲究!”萧钢心里想,狠狠地掐了手里的烟,走进卧室。
老婆嚷:“新沏了茶呀大钢!是福建老板给的乌龙呢。”
萧钢品了品,很醇厚。茶汤上面雾一样的水汽中,有一圈朦胧的金边,是极品的金边乌龙。
李凡一个“灯泡”
就把萧钢的小草帽打飞了
夏天的一个早晨,萧钢来到单位,让领导给找个地儿让他睡觉,说和李凡打架了,人们都不相信,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啊!李凡是女博士啊!
萧钢撩开上衣,后背全是血道子,像猪八戒的耙子耙了一遍。女领导问这是被耙子给耙了吗!萧钢就像见了亲娘一样,哭出了声儿。他说老丈人摁着他的腿,丈母娘抓着头发,老婆就用指甲在他后背抓。“一点儿没人性啊!一家子没人性啊!”
女领导像柯湘抚摸着安源的矿工一样,满眼的泪水。报社的同志听了气得不得了。下手太狠了!
“这是为了什么呢?”大家问萧钢。“她怀疑我有外心。我哪儿有啊!”
大家想想萧钢,那么老实的一个编辑冬天围着个毛围脖,夏天戴着个小草帽,穿着白衬衫。多规矩本分的一个人啊!就是喜欢和年轻的女同志耍贫,这能算毛病吗,何况他有那么个虎背熊腰的老婆,男领导是一把手当场拍板,把地下室腾出一间,让萧钢住下。
萧钢白天吃食堂,晚上住进地下室。值夜班的编辑可高兴了,可抓了一个公差。李凡跟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人们也都注意有没有女人和萧钢来往,虽然看起来不像有的样子,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
传达室的大爷和其他的夜班编辑经过仔细考察发现萧钢是清白的。就这么住了一星期,李凡让他回家。萧钢大叫干啥呀我不回去。人们看到李凡拉他,他不走,耍泥腿。
萧钢急了,觉得在单位里这么弄,丢人,就说:你滚,打死我也不回去!李凡说你在外面浪了一星期长胆儿了你,你他妈还敢叫我滚。一扬手就朝萧钢脸上打了一个灯泡儿,一巴掌就把小草帽打飞了。
“这可是博士啊!女博士啊!家庭暴力啊!”人们冲到了楼道,把他们拉进了办公室。
男领导一直坐在开着门的办公室里面听,这时也出面了,边走边嚷嚷:怎么回事儿?怎么回事儿?女领导气得都快哭了,端着杯茶水,手抖得洒了一半。
萧钢也顾不上体面了,大叫:大家都看到了吧!我不能回家啊!回家得让这娘儿们打死啊!
有单位在,哪里能让一个博士撒泼呢。最后的结果是,李凡给单位的领导写了保证书,决不再打丈夫!
下午,萧钢戴着小草帽,和老婆一前一后地上了车,回家了。
五大三粗的女人也有春天哪
李凡的家庭暴力就这样浮出了水面。事情的起因其实非常简单,李凡将爸妈接到了身边,星期天四个大人刚好凑一桌麻将。萧钢干活不利索,可打麻将是高手,一上来就和了三五把,也不知谦让一下老人。老丈人打得不耐烦了,说这就是陪太子练兵啊。这时李凡打出一张白板正好萧钢的七小对等着,高叫“和了!”李凡赶忙把白板收回去可萧钢不让。李凡的脸上就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恶劣表情,一句国骂脱口而出。萧钢仗着晚上喝的小酒壮胆,竟然回了句特对不住李凡母亲的话。
丈母娘就坐在身边,老丈人伸手就给了女婿一耳光。就这样打了起来。李凡骂着骂着就说起了早就看不顺眼丈夫和报社的年轻女同志起腻,还指名道姓地骂了几个妖精,这说明根结不在麻将而是李凡心里不舒服了,五大三粗的女人也有春天哪。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都是东北人大刀阔斧式的。李凡的爸妈为了家庭和睦,重新回东北。小两口送老人上了火车,还顺便逛了趟天坛。
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家里能有多大的事哪。
萧钢依然和报社的女同志贫,李凡把家里的钱管得挺死,心里明白萧钢也就过过嘴瘾。每逢萧钢上夜班,她在外面的应酬无论多么重要都要去报社接他回家。
后来有广告公司来挖李凡,当然是以更高的报酬作筹码。报社领导很紧张,李凡是报社的钱耙子,百十号人的福利有一部分就从专刊的收入上出呢。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人家李凡不去,理由挺有意思,她要和老公在一起。
这事传出来后,人们当笑话说,年轻的女编辑拿这句话招惹萧钢。他气呼呼地说李凡就是为了看住我。
放着大好的前程不去,老夫老妻了,还这么粘乎,要说真的浪漫吧,得数新来的大学生呀,哪轮得到他们,李凡私下里对别人说:“萧钢的好啊,你们是不知道。”说的时候脸还挺红。
萧钢眼神里是无尽的依恋
儿子上初中那年,萧钢老是觉得胀气,消化不好,老拉肚子,最初谁也没在意,入了秋以后,整个人迅速消瘦。李凡成天催他去医院,他回到家就歪在沙发上,李凡看了有点急,带他去了医院,结果是肝癌晚期。
这事从一开始就是个公开的秘密,萧钢对自己的病清清楚楚。李凡通知了萧钢的家人。
报社和李凡都动用了关系,萧钢迅速住了院。这时萧钢开始疼,不能够忍受的疼,唯一的办法就是肝移植。但是肝源迟迟不来,医生说已经转移了,换不换肝,意义不是很大。
李凡和萧钢的爹娘坐在主治大夫的办公室里,听到了这个结论,老母亲开始抹眼泪。李凡问如果换了肝是否能减轻痛苦?医生说理论上是这样的,李凡说:换。就是少疼一天,也换。
医院为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找到肝源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得30万。
30万!让李凡的公婆都低下了头,李凡说费用我想办法。
李凡做广告这些年有了积蓄,30万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的关键还是肝源。李凡开始在医院为自己做各项检查,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她打算切下自己的一部分肝,移植给丈夫。
萧钢对这个方案不能接受。他说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孩子怎么办。李凡说你一人得了病就跟中了头彩一样,咱家哪能连中两次呢。你使了我的肝,可就完全是我的人了,甭想有二心了。萧钢说老婆我以前也没有啊。李凡说不一定,有贼心没贼胆。
结果出来了,配型不对不能够移植。公公婆婆的身体已经快顶不住了,就回了东北,没想到肝源马上来了,手术成功了。
刀口长好之后,萧钢果然就不疼了,高高兴兴地出了院在家里静养。但是两个月后开始吐血,疼痛又开始了,他又回到了医院。
李凡唯一可做的就是到处找麻醉剂。买高价的,买黑市的,钱大把大把地往外花,以后的日子连想都不敢想。当年把萧钢揍了一顿的老丈人和丈母娘回到了北京,他们要帮助女儿,陪女婿走完最后的一段路。报社的人看了不胜唏嘘,打不散的这才是一家人啊。
萧钢疼得受不了的时候,对李凡说实在撑不住了,他也知道家里的积蓄快用完了,看着半大的儿子,很难受,他希望能给儿子留下点什么,而不是一身的债。
李凡说大钢啊,你活着这才是个家啊,儿子回家能叫你一声爸,你就是躺在床上有口气,我活着才有劲头啊。
报社的人去医院,他们看到萧钢靠在床头上,脸都是黑的。他老婆用胳膊揽着他,让他的头倚在自己的肩膀上,跟人们说刚打过杜冷丁能稳一会儿。
话基本上都让李凡说了,她不时地用毛巾给萧钢擦擦汗,把萧钢耷拉下来的头发用手抚上去。手法极尽温柔,绝不是那个在办公室撒泼的女人,一点儿也没有那时的影子。
萧钢总共只说了不到三句话,其中一句是歪过头来看着他老婆说的——“累坏她了!”眼神里是无尽的依恋。
人们出来的时候,李凡轻声说,可能过不了年了。
萧钢在腊月走了,他的老婆、儿子、老丈人、丈母娘都在身边。
什么是爱恨,什么是夫妻?
这就是爱,这就是夫妻。
人生就是这样,携手一生,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不完美,凝聚成心中的完美。
这就是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