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行走越相爱”,80后小夫妻“卖艺”游世界
他们相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辞职6年,自助旅行32国,拍照十几万张,记录了几十万字。2013年4月,当这对佳偶在新浪微博晒出“战果”后,迅速窜红网络,被誉为“中国最浪漫�丝夫妻”!这对平民伴侣,为什么能抵挡住岁月和现实的无情侵蚀,将激情的37。 2℃爱情进行到底?
缘自天定,
让我们相爱吧
初识7岁的张千里时,唐晓敏5岁。两家人在上海的弄堂里做了40多年邻居,连父辈都是“穿开裆裤长大”的发小。两人经常玩“过家家”,一个当爸爸,一个当妈妈。
唐晓敏很依赖张千里,因为他是她人生中除了父亲之外,第一个亲近的男性。但两年后,张千里举家搬往浙江萧山。临别时,晓敏朝着张千里远去的方向使劲挥手,哭得满脸泪痕。
多年后再见面时,18岁的张千里已经出落成白净的帅小伙儿。两人匆匆相见后再次天各一方。女孩忽然觉得时间是那样残酷,让自己没有机会再和张千里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
时光如梭,唐晓敏很快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二学生。这天,爸爸忽然对她说:“千里哥哥回上海工作了,你有时间去看看他。”她听了有些激动,情不自禁地检索着童年那些泛黄的记忆。
但这次相见,却依然弥漫着一种陌生的气息,甚至是话不投机的尴尬。然而,在之后的交谈中唐晓敏得知张千里为了摄影爱好而放弃了银行的工作,而张千里也得知唐晓敏为了从事媒体行业的梦想,没去参加公务员面试。两人多年未见,忽然觉得对方和自己虽性格各异,但骨子里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却如此合拍。
更令唐晓敏惊喜的是,尽管家里都不那么富裕,但两人都在大学时“穷游”了中国很多城市!于是,他们的话题由此展开。
一天,两人在街头的风味小吃店相见后,张千里要乘轻轨回家,唐晓敏则回学校。当那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跨上列车时,女孩心里猛地一紧,竟有些许不舍。恰在这时,唐晓敏等的列车也来了,她迈上车的一瞬间,听到身后张千里乘坐那辆轻轨的车门啪地关上,列车呼啸而去。
她禁不住转身,却发现不知何时,张千里已经跨出了车门,此时正在站台上傻傻地望着她,沉静的目光中饱含宠爱。“你怎么没走啊?”“我……看着你上车了就走。”短短几字的对白,让唐晓敏倏地眼眶湿润。原来,张千里一如小时候那样疼爱她,只是羞于表白。此后,唐晓敏便认定了这个男孩子内心有别人所没有的某种气质。
有一次,唐晓敏去帮张千里收拾房间。忙完后坐下来喝水,她眉飞色舞地侃了一番自己的旅游经历后,就和张千里彼此沉默着,仿佛都在琢磨接下去该说啥。时间不知不觉过了几十分钟,他终于憋出一句话:“做我女朋友吧。”“好啊!”一切仿佛水到渠成,唐晓敏想也没想,就爽快答应了!
当初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相爱后突然发现几乎事事看法一致,心有灵犀。他们喜欢逛街,嗜辣如命,喜欢去看地下演出,四处旅行。晓敏和千里第一次携手出游,是去中国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岭石塘。
他们凌晨4点起床,从住处到看日出的山顶要经过两个隧道。天很黑,隧道里伸手不见五指。“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唐晓敏心惊道。“不怕,我有三脚架,到时候我挡住,你负责跑。”张千里紧握着她被汗弄湿的手,她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
2005年情人节,他们在上海顶层画廊举行了“恋爱影展”和婚礼派对。看着他们在旅途中抓拍的点滴精彩瞬间,亲友们无不夸赞这对浪漫新人有创意!?
辞职走天涯,
带着手艺上路
婚后,张千里和唐晓敏同在上海一家旅游类杂志社工作,他是摄影记者,她是文字编辑。工作之余,这对小夫妻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旅行。
2005年“五一”假期,两人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尼泊尔旅游。出发前,唐晓敏做了很多准备,光路线图就搜集了厚厚一摞;还一直担心当地的局势,怕到了那里被劫持被人骗没饭吃没处住。当然也怕迷路,怕他们英文太烂,或者当地人不讲英文。
怀揣着诸多担心,他们还是上路了。“去尼泊尔之前,我以为那是一个遥远的不可捉摸的国度。”直到她真正踏上这个美丽佛国的皑皑雪山,才发现只要敢走,世界就在脚下,很真实、不遥远!
但正如唐晓敏所想,“从未出过国门的我们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第二天,她就在尼泊尔旅馆发现,相当于5000块人民币的美元不翼而飞了!当摸到小口袋空空如也的时候,她不由得尖叫起来,脸色也变得惨白。
还是张千里淡定,轻声说:“咱们没把所有的钱都放在同一个口袋里。这是我们临行之前的决定啊,你忘了吗?没事儿的!”唐晓敏这才想起,而后一边庆幸并不是一无所有,一边懊恼自己实在是没经验。看着身旁镇定自若的张千里,身在陌生国度的她感到分外地踏实和安全。
因为丢了钱经费紧张,夫妻俩未能如愿坐上去珠峰的小飞机,也没有在奇旺的国家公园里,点着煤油灯看满天繁星。一路上,他们节衣缩食,竟也过得潇洒从容。自称是路痴的唐晓敏,在旅游途中紧紧抓着张千里的手,从不松开。
既来之则安之,这些小状况并没有影响夫妻俩的心情,反而越发增强了对彼此的信任。
由于两人的工资都只有3000多元,因此他们最初的旅游方式和一般的年轻人区别不大,一有空闲就出去,钱不多,就选择比较近的地方玩。身边无数朋友都十分羡慕他俩的生活,也都纳闷他们为什么总有旅游经费,唐晓敏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说:“其实你们都能做到,关键看收支怎么平衡。”
有时拟订好旅游计划,张千里和唐晓敏就提前向杂志社交稿请假。不买车,房贷也不高,也不怎么买衣服,手机可以接电话发短信即可,“两人一年存个4万元并不难,就看你是用3万去玩存1万,还是用1万去玩存3万,还是全都存起来。”夫妻俩选择了第一种,也就选择了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正是因为钱不多,才让他们认真想办法如何用很有限的钱看看这个世界。第一次去欧洲是2006年,跟团的话两人必须加起来有10万的银行存款证明,而他们的钱只够付两人的团费。
“有什么不可能的呢,要不就自己跑去领事馆签证吧!”唐晓敏搜遍全部签证分论坛,才找到两个有自助签证经验的人。好在那两个人都很热心,给了她很全面的指导。按照他们的提议,唐晓敏选择了先去德国领事馆,行程是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一共16天。
她至今无法忘记,每天半夜3点在传真机前等待的情景,内心难以掩饰地激动和成就感。每一个电话都是自己打到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旅馆,请他们发送经理签字的传真件。拿到签证那一刻,小两口忍不住紧抱在一起。
2007年3月,这对小夫妻所在的杂志社有了人事变动,两人在新环境中工作得很苦恼。于是,唐晓敏和张千里坐下来深入聊起了未来,并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不怕饿死,一个会写,一个会拍,就尝试下能否自由职业。而且还能趁年轻疯狂一把,去实现共同的环球旅游梦想!不行的话,再找工作也OK。”
如此,夫妻俩就开始了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的生活,唐晓敏成了自由撰稿人,为旅游杂志和网站撰写稿件,张千里也成了有名的旅行摄影师。两人从用积蓄旅游,变成了一边享受旅游乐趣,一边从中获得回报。
“最初稿费不高,只有几百元,偶尔上千元,还不够机票钱。后来去的地方越多,经验越多,我们的作品也越好,名气和稿费就随之提高很多。”唐晓敏由此感慨说,出来混,有个手艺是很重要的!
行走并爱着,
32个国家见证浪漫
2007年,张千里和唐晓敏又先后走遍捷克、法国和西班牙。2008年去了巴厘岛和西藏,2009年到泰国和德国。每到一处,夫妻俩都会换上独具异国风情的服饰留影纪念。德国寒冷的冬日街头,古巴的半分钱小酒馆;土耳其的番红花城里,夕阳下炊烟袅袅;加拿大Banff国家公园里,天地之间他们两人的手始终紧握。
除了拍摄沿途美景,张千里还时常把镜头对准晓敏,让笑靥如花的妻子做他作品中的主角。唐晓敏曾把QQ签名改成“你负责拍照,我负责笑,如此一路到老”。字间洋溢着浓浓的幸福。
“在古巴旅游时,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只能抱着一个iPad去沟通。看到民宿的门牌上有家庭旅馆的标志就敲门,然后抱着iPad上翻译好的句子和屋主交流。有天晚上我病倒了,发起了高烧,千里一边背起我往外跑,一边用平板电脑搜索附近的医院,等把我放到病床上时,他累得一头载倒在地……”
“在阿拉斯加登山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只熊膀大腰圆的熊,活脱脱像一座小山!我和千里只能一步步后退,退到没有后路了,就跟黑熊对峙。我当时有点蒙,脑袋一片空白,我们彼此紧拉着手,两人的手都汗腻腻的,生怕那只熊扑上来。所幸的是,它最后走掉了。”
“那天晚上在缅甸,我们遇到两个劫匪,他们抢光了我俩的钱还不愿走,千里怕我受欺负,平日斯斯文文的他,竟操起三角架猛砸一个坏蛋,几下就把他打趴在地;我也不甘示弱,和他联手打跑了另一个扑上来的歹徒,虽然挨了两脚,我还是挺为此感到自豪的!”
谈及这些旅途遇险的经历,唐晓敏感慨不已:“我们既在漫长的旅程中学会了磨合、包容和关爱,也在一次次历险和挑战中,建立起了一份生死相依的夫妻情。所以有时候回到上海,看到一些小夫妻为点生活琐事而争吵,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我就想建议他们携手去远行,在漫漫长路中感知对方的爱,在风雨患难中感知对方的好。”
37。2℃,是唐晓敏和张千里追求的“爱情温度”。它比人体正常体温略高,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生活既平凡又不失亮点,有激情又不颠覆平凡的幸福。“平淡是生活的本质,但我们可以常常给生活一点儿波澜。”唐晓敏如是说。
疯狂的旅行,一年又一年。2008年秋天,28岁的唐晓敏从热爱生活的小清新,升格成了“文艺妈咪”。儿子“壹壹”才几个月,两人就把小家伙托付给家人,马不停蹄去了泰国。虽然只有短短1周,但唐晓敏离开了孩子,面临断奶的可能,“我只好每隔3个小时就回一趟旅馆挤母乳,不然胀得难受。”回忆起自己的疯狂,唐晓敏不好意思地笑了。但在不出游的日子,夫妻俩还是选择更多地陪伴孩子。
2010——2013年间,夫妻俩带着壹壹去了一些国家。“即使两个人去旅行,回来后也会拿一些照片给孩子看。不知道他看照片的时候在想什么,只看到他快乐地咿咿呀呀地比画,我和千里就会觉得很幸福。”
今年春天,张千里把壹壹拍的照片晒到了微博上,话里话外透着作为一个父亲的喜悦和自豪。网友们看到后啧啧称赞:一个4岁孩子的取景,居然比一些大人还专业!不愧是小小的环球旅行家!
截至到2013年4月接受记者采访时,唐晓敏和张千里已先后走过尼泊尔、德国、捷克、西班牙、美国、瑞士、土耳其、越南、日本、印尼、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巴哈马、古巴、墨西哥、以色列、约旦、新西兰等32个国家。
一路走来,唐晓敏这样说:“很匆忙地走过一些地方后回头看看,闪光的那些片段,果然都不是著名的景点。真正感动的是一起在卡尔教堂门口听卖艺人唱爵士,一起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迷了路,在banff的湖边以天为被以地为褥……生命突然开阔起来,内心也变得淡定和自信。”
如今,唐晓敏和张千里已经把工作和旅行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他们开始受邀到全国各地做旅行演讲,写文章,出游记。终于不用再为孩子的生活和旅行费用发愁,可以有条不紊地打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并继续两人的浪漫梦想——青梅竹马的爱人,带着“手艺”游遍全球!
他是电视剧《水浒》中的高俅、《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湘西剿匪记》中的匪首魏彪……上海人艺老演员魏宗万因演出了这些坏人的匪气、霸气而被观众熟知。在戏外,他却是一个绝顶好丈夫。他有一个大他6岁的妻子,且是带着孩子和他结婚的。婚后,一个是没钱没名气的龙套演员,一个是“女大六”的人民教师,中间还夹着一个有些叛逆的继女,这段半路姻缘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相爱两不疑,“丑房客”娶了离异大姐姐
魏宗万祖籍浙江余姚,1938年他出生在上海,6岁就喜欢看京戏,9岁就能给长辈唱戏,其貌不扬的他是家人的开心果。
1955年,魏宗万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汽轮机厂当了4年工人。颇有表演才能的他加入了厂里的话剧队,起初只是跑跑龙套,但很快他的表演功底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个休息日,魏宗万路过上海戏剧学院门口,看到招考演员的海报,不由得怦然心动,当即决定报名。
魏宗万上进心强,工友打扑克时,他就自学了高中课程。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以及突出的表演才能,1959年,魏宗万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学毕业后,因为家里住房紧张,魏宗万想搬出来住,同学的亲戚家正好有个闲置的阁楼,就把魏宗万介绍了过去。魏宗万朴实、勤快,说话风趣幽默,深得房东夫妇的喜爱。房东4岁的外孙女于虹很快和魏宗万打成一片,一见到他就“魏叔叔、魏叔叔”地叫个不停。魏宗万没有想到,这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后来竟成了他的继女。
魏宗万已经到了晚婚年龄,由于家境不好,自身形象又差,他谈了几次恋爱都无果而终。看着别的同龄人都建立了家庭,一向乐观的魏宗万并不灰心,他坚信属于自己的缘分还没有到。
1965年9月的一个周末,魏宗万从阁楼上下来,看到房东的大女儿周惟明在客厅里坐着,就走过去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周惟明眼圈红红的,正暗自垂泪。魏宗万有些尴尬,进退两难。虽然他不是好事的人,但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房东的家事他也略知一二。他知道周惟明婚姻不太顺利,夫妻俩经常吵架,这也是她的女儿于虹长住外婆家的缘故。
魏宗万对周惟明印象很好,她是一名小学教师,人长得漂亮,性格温柔,这样的女人婚姻不顺,让他有怜香惜玉之感。看到周惟明情绪低落,泪水不干,魏宗万就掏出自己的手帕递了过去。周惟明接过手帕,默默地擦了擦眼泪,然后努力地对魏宗万笑了笑。魏宗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悄悄退了出去。
当时,周惟明刚刚结束了那桩不幸的婚姻,回到娘家时,父母不在家,想起过去,她黯然神伤,不知不觉流了泪,正好被魏宗万撞到了。面对魏宗万递来的手帕,她心里热乎乎的,心想,这个男人还蛮细心的。
周惟明喜欢文艺节目,魏宗万是个演员,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平时,周惟明回娘家经常会遇到魏宗万,两人谈起文艺话题,聊得很投机。
没过几天,魏宗万就听说了周惟明离婚的事情。他比周惟明小6岁,平时把她当成大姐姐,如今周惟明遇到了困难,魏宗万就经常和她聊天,安慰开导她。魏宗万生性幽默,喜欢讲笑话,经常逗得周惟明开心大笑。渐渐地,两人开始聊到事业和人生。周惟明年年都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而魏宗万虽然当时只能演些匪兵甲、匪兵乙的角色,但他的上进心还是令周惟明刮目相看。魏宗万信心十足地对周惟明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努力,我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接触时间长了,魏宗万和周惟明渐渐来“电”了。尽管对魏宗万有好感,但周惟明还是顾虑重重:她比魏宗万大6岁,而且离异还带个孩子,人家可是未婚青年啊!魏宗万考虑的倒比较单纯,他喜欢周惟明的温婉、可人,至于年龄、婚否只是外在的东西。魏宗万说服了家人,并请来媒人向周家提亲。周惟明家人对魏宗万很满意,觉得他相貌虽然丑了些,但人勤快、上进,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1969年夏天,魏宗万向单位递交了结婚申请。很快,相关部门来到魏宗万所在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进行“外调”(调查魏宗万的情况)。很多好友劝周惟明:“魏宗万比你小这么多,他又是搞文艺的,你要慎重对待啊!”面对重重压力,周惟明始终没有改变主意,她对魏宗万说:“我看上的是你的人品,年龄和职业都不会影响到我的判断。”魏宗万听了非常感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辜负周惟明的爱。1970年“五一”期间,两人举行了婚礼。
珍视家庭,用实力回报妻子厚爱
结婚后,魏宗万看到妻子每天在学校忙碌非常辛苦,就把家务全揽了下来。其实魏宗万对妻子还有一种感恩心理,他觉得自己在没有年轻姑娘青睐的情况下,妻子顶着种种压力嫁给他,他只有以实际行动报答妻子的厚爱。
两人结婚时,周惟明的大女儿于虹已经10岁了。魏宗万原以为婚前有了铺垫,和于虹处得会像朋友似的,婚后这孩子和他的关系肯定很好。没想到,身份发生变化后,于虹却有了逆反心理,以前她总是“魏叔叔”长“魏叔叔”短地叫他,现在见了他冷冰冰的。魏宗万和她说话,她也爱理不理的。周惟明斥责女儿,被魏宗万拦住了,他说:“小虹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得给她缓冲和接受的时间。”
接下来的一个周末,周惟明出门买菜,魏宗万趁这个机会和于虹谈了次心。他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小虹啊,虽然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把咱们的家庭建成和睦、温馨的港湾。现在你接受不了我,魏叔叔不怪你,但我会把你当成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就是以后你妈妈再生了弟弟妹妹,我也会这样。”于虹听后,表情仍很冷淡。
此后,魏宗万用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接送于虹上下学,开家长会都是他去。平时,他总会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好吃的东西哄于虹开心。于虹身体不太好,经常扁桃体发炎,动不动就要打针,每次都是魏宗万带她去医院。打过针后,魏宗万想背于虹走,起初她还扭着身子不情愿,然而没走几步,她便撒娇不愿走了,魏宗万忙笑嘻嘻地弯下腰背上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周惟明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感激,丈夫对她和女儿如此宠爱,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情。
小女儿出生后,魏宗万更忙了,买菜、做饭、洗尿布、换尿布、擦地板,每天都没有空闲的时候。周惟明有些过意不去,魏宗万不以为然地说:“孩子你来生,我来养,很公平,有啥过意不去的!”一句话把妻子逗乐了。
有了亲生女儿后,魏宗万并没有厚此薄彼。当时他和妻子工资并不高,每周只能吃上一次排骨。每次魏宗万总是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排骨一分为二,让给两个女儿吃,自己则就着排骨汤吃米饭。继父的这些举动,于虹都看在眼里。渐渐地,她被继父的关爱与呵护感化了,重新喜欢上了继父。
对于妻子的再婚身份,魏宗万显得很超然。他经常嘱咐继女:“你要多给你的爸爸打电话,你和他的血缘关系永远是存在的。”周惟明非常感动,有时还问魏宗万:“你这样做,心里就不吃醋?”魏宗万坦率地说:“我吃哪门子醋啊!就是你和前夫在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也很正常。夫妻不成友情在嘛!”听了这话,周惟明嗔怒地瞪了丈夫一眼:“你说的什么呀?神经病!”
1980年,魏宗万事业上终于迎来了转机。作为中澳文化交流的重点剧目,魏宗万饰演了澳大利亚经典话剧《想入非非》中的老人蒙克·奥尼尔,全剧他一个人的表演竟长达两小时。当时,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到场为他鼓劲儿,魏宗万的表演收放自如。看着丈夫一个人在舞台上又喊又叫,又滚又爬,还用啤酒往自己头上浇,周惟明十分心疼,但她又为丈夫的精彩表演感到高兴。两个女儿更是被爸爸的表演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魏宗万的表演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掌声经久不息。两个女儿含泪上台紧紧拥抱了他,妻子给他献上鲜花。那一刻,魏宗万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随后,魏宗万迎来了表演事业的鼎盛期。十多年间,他出演了70多部影视剧和话剧,曾因在《三毛从军记》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他主演的《运动员入场式》、《单间浴室》等小品深受观众喜爱。他在《投名状》、《一个和八个》、《三国演义》、《水浒》等影视剧中的表演令人赞叹。2014年,魏宗万在电视剧《爱情公寓4》中饰演洪七,其深厚的表演功底让喜欢他的观众大呼过瘾。
魏宗万属于典型的多面演员,正邪皆宜,既可演邪恶反派,也能演活或刁钻或憨厚沉稳的喜剧人物。观众可能不熟悉魏宗万这个名字,却非常熟悉他扮演的各种角色。圈内人都说,魏宗万的形象比他的名字更有影响力。
魏宗万事业上取得成功,最高兴的莫过于周惟明。自两人结婚以来,魏宗万参演的每一部话剧或影视剧,她都认真看过。丈夫表演上的每一个进步,她都非常欣喜,对其中的不足她也会提出意见。魏宗万非常看重妻子的建议,认真地修正表演的不足之处,并和妻子主动沟通。两人虽然不是同行,但渐渐地共同话题却越来越多。
“老伴给了我一个家,我要给她全部的爱”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魏宗万夫妻的两个女儿相继成家,又为他添了外孙。魏宗万升格为外公后,老顽童的天性依然未泯,被老伴戏称“老不正经”。只要魏宗万在家,女儿和外孙经常被逗得乐不可支。周惟明一生为人师表,生活态度严谨,每次她从外面回来,看着嬉闹成团的祖孙三人,都要“警告”丈夫:“你这个老外公严肃点儿,别把孩子教得没正形!”
魏宗万最喜欢捉弄外孙。一天,家里只剩他和外孙两人,魏宗万拉着外孙放了部恐怖片,还故意拉上窗帘,把灯关掉。一开始,外孙故作镇定,说我是男子汉,不会害怕。随着剧情深入,恐怖场景越来越多,魏宗万在旁边出其不意地来了一声狼嚎,把外孙吓得大叫,连滚带爬地逃离了那间屋子。计谋得逞,魏宗万高兴得哈哈大笑。周惟明回来后,外孙向她告状,周惟明便对老伴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当年魏宗万和妻子恋爱时,他的工资仅有55元,周惟明工资比他高很多。两人吃饭、买东西,都是周惟明主动掏钱。魏宗万感动得屡次向周惟明表态:“将来我要加倍还债,让你过上最好的生活!”
随着邀约不断,知名度蹿升,魏宗万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他把拍戏挣的钱都投在家庭建设上,与老伴结婚40多年来,他们前后搬了4次家。魏宗万在上海郊区和市区买了两套房子,房产证上写的都是老伴和两个女儿的名字。他对老伴开玩笑说:“当初我是你妈妈家的房客,现在我还是你的房客,你那张床让我蹭蹭就行了!” 周惟明听了,笑着说:“好吧,你想蹭多久都准了!”
魏宗万很满足于自己的大家庭,只要他拍戏挣了钱,回到家里就会给晚辈发奖金,女儿、女婿、外孙都有份儿。他在外拍戏的时候,孩子们都很想念他。用外孙的话说,“家里没有了外公,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少了很多笑声。何况外公回来还有红包拿呢!”
转眼,外孙高中毕业了,魏宗万出钱把他送到英国伦敦留学,爷孙俩经常在网上视频聊天。每逢假期,外孙就会飞回来和家人团聚。周惟明退休后,魏宗万陪着老伴走遍了国内的许多景点。临出门前,两个女儿郑重地与老爸握手,嘱咐他:“老爸同志,妈妈交给您了,您可得照顾好她哟!”魏宗万立刻来个立正:“女儿同志,保证完成任务,放心吧!”
魏宗万拍戏多年,见多识广,一路上给老伴讲解得比导游还专业。周惟明身体比较胖,行动不便,魏宗万对老伴服侍得尽心周到。赶上宾馆房间条件差,进卫生间要迈个台阶,他赶紧搬把椅子放在门边,好让老伴有个扶手扶着。就这样,退休不到5年,老两口就转遍了国内的大多数景点。
魏宗万饰演过《水浒》里的太尉高俅,高俅是一个玩“蹴鞠”的高手,古代“蹴鞠”可以说是现代的足球。巧的是,魏宗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迷。他爱足球、爱运动不亚于年轻人,外出拍戏也不忘看足球和购买《体坛周报》。《体坛周报》曾有一篇题为《“高俅”怒视中国足球》的报道,就是介绍他这个老球迷关注中国足球的文章。
退休后,老伴曾培训魏宗万打麻将,说是人不够了可以凑个数。然而1个月不到,老伴就灰心了。因为魏宗万对麻将不感兴趣,一坐下来就犯困,出牌也不按路数。而让魏宗万得意的是,打麻将老伴没把他拖下水,他却不知不觉间把老伴培养成了不折不扣的足球迷。2014年巴西世界杯时,每场球都是凌晨才开始,老两口白天睡觉,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常常一看就到天亮。
作为演艺界的老戏骨,魏宗万经常受邀外出拍戏。老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他每天至少要往家里打3个电话,叮嘱老伴别忘了按时吃药,要把煤气、水电关好。周惟明听了,笑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你烦不烦呀!”有一次,魏宗万打通家里电话,正要老调重弹,老伴就抢在他前面,惋惜地说:“你知不知道,昨天上海申花队终场前被人灌了两球,输得很可惜哟!”老伴的话让魏宗万哭笑不得,说:“我正要给你谈爱情,你给我谈什么足球呢!”
的确,在魏宗万看来,夫妻从年轻时的如胶似漆,到中年时的互相关爱,再到老年时的唠唠叨叨,相互牵绊,这就是真真切切的爱情。老伴给了他一个家,他要给老伴全部的爱。
有一对和我家相处了很多年的邻居,夫妇俩平平凡凡活了一辈子。
这一辈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很普通。但有一个故事却有点不平凡,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称呼很特别。男人叫自己女人的时候,永远是这样一句:“喂,耳聋的。”女人唤自己男人的时候,永远是这样一句:“喂,耳背的。”
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们的耳朵也并不聋,也并不背。
从他们很年轻的时候,他们就这么彼此称呼了。谁也不知道这对夫妇特别昵称的来由,没有人去问,也没必要去问,这里面肯定有秘密,也许是关于夫妻之间的,爱的秘密吧。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那时候我还小。女人病了,男人给女人喂药。男人把两片白药片碾碎了,放在小勺子里。然后,男人从杯子里小心地用勺子舀出些热水,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才把勺子缓缓伸到女人唇边,说:“喂,耳聋的,小心别烫着。”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男人对女人说“喂,耳聋的”,这称呼听起来怪怪的。
男人在县城的税务局上班,女人在小学教书。据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新潮,没有奉媒妁之言,是“谈”成的。还听说,那时候,男人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乱跑,哪里都去。但无论男人去哪里,女人都跟着男人到那里。人们说,这两人闹疯了。
闹疯了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结了婚,成了家,成了我们的邻居。
我经常听到他们的口头禅。男的说:“喂,耳聋的,你别动,这点活,我来。”女的说:“喂,耳背的,快过来,这东西好香,你吃一口。”
有一天,正是下班时候,下瓢泼大雨,电闪雷鸣。女人知道,男人没有带雨具,她赶紧骑车给男人送雨披。结果,税务局门口并没有男人。门卫说,男人刚走了不久。女人赶紧转身回去,在所有匆匆奔跑在雨中的背影里寻找自己的丈夫。然而,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结果,女人一分神,撞在路边的护栏上,摔倒在泥水中。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女人才知道,男人去学校接她了。他们走在不同的路上,所以谁也没看到谁。女人说,我离家近,干吗要你接。男人笑一下,没说话。女人使劲捶他,故意要他说。男人拗不过,说:“今天的雷声太响,我怕你怕。”女人娇嗔地来一句:“你这个耳背的。”
其实,女人摔得并不重,但她故意赖在病床上不起来。从医院回到家,女人还要男人伺候,男人也不恼,小心地侍奉在左右,一直等女人闹够了。
左邻右舍知道了之后,说,这两口子。然后,大家满口地啧啧称赞。
夫妇俩有一儿一女,都考上了大学。孩子们大了之后,也不叫他们“爸爸妈妈”,也一口一个“耳聋的耳背的”,老两口满口应承着,笑容满面,像绽开的菊花。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夫妇俩好像没有闹过一次矛盾。居委会调解别人家的感情纠葛举的例子总是这夫妇俩,他们成了所有夫妻的榜样。
现在,夫妇俩有些老了。老了的女人腿脚有些不方便,男人就买了一个电动三轮车,女人想去哪里,男人就载着她到哪里。男人理发的时候,还是让女人理。只是理发的时候,女人多了一份小心,因为男人头上时不时长一些火疙瘩,她怕自己疏忽,电推子碰到了他的那些疙瘩,弄疼了他。
这夫妇俩,男的我该叫五叔,女的我该叫五婶。多少年了,好多人都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互相称呼的缘由。这其中,一定藏着诱人的秘密。有几次,我回到老家,想问问五婶,但我终究没有去。如果我真去了,五嫂肯定会微微一笑,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该叫耳聋的,他该叫耳背的。然后,五嫂一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