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黄慎和光明女孩牵手幸福
12岁那年,他的眼睛彻底瞎了
“刚学会吃饭就会吃药”,这句话可以用来描述黄慎的童年。黄慎的父母原本都在上海铁路系统工作,1978年,独子黄慎出生。年轻的他们还没享尽为人父母的天伦之乐,小黄慎就于出生后一月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继而又患上了佝偻病和支气管哮喘。半夜挂急诊、打针吃药于是成了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小黄慎已经是命运多舛了,但病魔并没有就此放过他。1986年的一天,小黄慎瞪着眼“啪啪”用手拍着桌子四下找筷子,而筷子明明就在他眼前。他着急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眼睛看不清楚。”母亲陈敏元急忙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的结论简单明了:先天性青光眼,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这一句话,对这已经是多灾多难的三口之家,无疑是晴天霹雳!难道孩子从此就要面对失去光明的命运了吗?他才9岁,不能没有眼睛啊!
小黄慎又上了手术台。却不料开刀治疗引起了哮喘、心力衰竭的并发,小黄慎鼻子里插着氧气管,两手吊着静脉注射液,头像炸开了一样疼,胸口闷得连一口水都咽不下,肚子饿了也什么东西都不能吃。这些连成年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统统加到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身上。病在儿身,痛在娘心。母亲寸步不离,用轻轻的按摩和温柔的安抚来减轻孩子的病痛。孩子喜欢听故事,妈妈就握着孩子的手讲,孩子平静下来了,但只要故事一停,小黄慎又哭闹了起来。妈妈就一直不停地讲,一天七八个小时,忘了吃饭,忘了疲劳。就这样度过了最艰难的抢救期。
1988年春节前,黄慎的病情又恶化了,头疼得在地上打滚,吃什么药都无济于事,以前喜欢听的故事也没办法让他平静下来。情急之下,外祖父请来了一位练气功的朋友。神奇的是,半小时气功治疗,孩子的头疼居然大大减轻了。小黄慎见状,“扑通”一下跪在气功师前,央求要跟着学气功治眼睛。气功师也给他感动地流了泪。从此,母亲便开始学起了气功,自己学会了再手把手教给孩子。黄慎很懂事,跟妈妈一起去气功辅导站,都是自己灌好了水带去喝,一路走过去,难得乘次车。有时练着练着走神了,妈妈气得忍不住打他,母子俩抱头痛哭一番,哭完了再接着苦苦练习。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母亲又去学中医、学针灸。学习很苦,拿着银针,她总是在自己和丈夫身上扎了又扎,有了把握才给孩子扎针。在气功、针灸等的多重治疗下,黄慎哮喘、心脏病的病情渐渐减轻了。
但一切的努力都没有阻止青光眼病情的一步步恶化。病症的发作让他眼睛一阵阵发花,看东西像隔了层磨砂玻璃。在阳光下,眼睛更能分离出阳光的七色光谱,看到七色光环。随着发病越来越频繁,每一天,黄慎都面临着陷入黑暗的威胁之中。严酷的现实让黄慎灰心丧气,兴起了自杀的念头。一天中午,黄慎很平静地问母亲要水喝。母亲转入厨房,猛然心中涌起一股不祥之感,她疾步退回房间,看见儿子的一条腿已经跨出三楼的窗口!连拖带拉的,黄慎被抱回了房间。类似这样的举动,前前后后有过3次,每一次,一家人都相拥而泣。那时,为了给黄慎治病,母亲已经两年多没有上班,四处求医花去了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辛劳自不必说。面对儿子低落的情绪,母亲悲愤交加,她哭着对孩子说:“慎慎,爸爸妈妈养你到今天,为了给你治病,什么苦都吃过,你要是绝情绝义,妈妈再也不拦你了!”懂事的孩子抓住母亲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妈妈,我再也不寻死了!”
黄慎终于没有逃过厄运,12岁时,他的眼睛完全失明了。
半路出家的盲人,比与生俱来的盲人别有一番痛苦
失明之前,黄慎一直随着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失明后,黄慎被迫休学一年。为了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尽管经济拮据,父母还是为他购买了大量书籍,先自己看懂,然后用故事的形式讲给他听。父母的挚爱,渐渐驱散了他心头的阴影。1990年,黄慎进了盲童学校。盲文是要用盲笔在板上刻出来的。从原来的用眼看字,到现在以手摸字,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一开始他的触觉并没那么好,认不出字,刻破了手指是常有的事。一般的盲孩子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慢慢学起,学两年左右才能大致学会。黄慎没有那么多时间,但他很要强,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可言,每天总要刻6小时以上。这样苦练了3个月,黄慎通过了考试,插班进入三年级就读。
因为是插班生,一开始黄慎在各个方面都要比其他学生慢一拍,为此还受到同学的欺负。盲校要求学生生活自立,刚住校那段日子,黄慎不是头撞破就是脚扭伤,还有几次从楼梯上摔下来。父母看了心疼,黄慎自己却十分坚强,他咬着牙适应着新生活。毕竟在普通学校上过的几年学给黄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不久他便开始在考试中崭露头角,原来欺负他的一些同学也慢慢服了他,跟他成了朋友。黄慎在新学校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在盲校里,他学会了打毛线、捏泥塑、做木工等手艺,在学习中找寻乐趣。
盲校有一门乐器课,黄慎班里选的是笛子。在失明前,黄慎在音乐方面有些五音不全。或许是一种观感的丧失使其它几种感觉敏锐了起来,也或许是失明激发了黄慎对自己的高要求。一次,老师在上课时放的一段竹笛名曲《姑苏行》,优美的旋律打动了黄慎的心,随着音符,他仿佛是看到了姑苏的秀丽美景。黄慎开始迷上了这小小的竹管。除了上课时努力学习外,他还向父母透露了想请个好老师,好好学笛子的愿望。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黄慎的父亲黄德林连着两个礼拜骑着自行车在偌大的上海滩奔波寻觅,而他并不认识任何音乐界的人土。在好心人的推荐下,他辗转找到了上影乐团的陈立峰老师。黄慎的诚心和父母的诚恳打动了陈老师,尽管已经50多岁,他仍欣然收黄慎为徒。黄慎出门不方便,每月 4次,陈老师都风雨无阻地上门授课。
黄慎很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很刻苦。一到寒暑假,更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练习。冬天,他把手指插在冰雪里,直到冻僵后才取出,然后拿起笛子练指法,直练得手指由紫变红,由红变肿,以此加强手指的灵敏程度。夏天,因为笛声会影响邻居们休息,他汗流浃背也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苦练,热得险些昏倒。父母看着心疼,节衣缩食为孩子安装了一台窗式空调。黄慎看不见谱,父母便一起硬学,跟着乐谱后的注解,一处处告诉儿子哪儿是滑音,哪儿是颤音,一个符号一个符号连教带哼地让黄慎背出来。
工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他成功举办了个人笛子演奏音乐会。 1996年,通过笛子专业最高十级的考试。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失明激发出了黄慎的音乐天赋,而同时他也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汗水。这其中的话或许只有黄慎自己最为清楚。
然而,荣誉和成就并不能掩盖生活本身的残酷。黄慎一天天长大,即将到了要从盲校毕业的年纪。而当时正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盲生的毕业分配有着很大困难,许多盲孩子都找不到工作。黄慎,也将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办乐队、做老板,美好愿望终成水中捞月
父母不能养他一辈子,总是要为他找到一个谋生的手段。他们想,既然黄慎在音乐上已取得了不少成就,那何不在这个方向上使把劲呢?能当一名笛子演奏家也是不错的。黄慎平日便和一群同样喜欢音乐的盲孩子玩在一起,如果把这些孩子组在一起,或许会是个不错的主意。1995年夏天起,黄慎的父母便开始筹办沙龙,他们腾出了家里仅有的两间房里的一间,添置了沙发、音像和部分乐器。沙龙开张了,每次活动,孩子们高兴地欣赏音乐,切磋技艺,而黄慎的父母则忙里忙外,还常常自掏腰包,好菜好饭招待。
黄慎的双目虽然失明了,但他有一颗健全的心。好强的他,也在反复地思索中,萌发了开公司办乐队的念头,这是一个大胆的念头,以前从未有盲人这么尝试过。与其被动面临就业困扰,还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能闯出一条路来。1996年,上海申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孩子们为公司起名为申珉,是谐了“生命”的音,而申则是表示在上海,珉则是明的意思。在没有鞭炮也没有典礼的情况下,这家全市乃至全国首家盲人公司悄然成立了。
孩子们每人都有几手活计,乐器演奏、录音制作、钢琴调音。他们在公司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申珉盲孩子乐队”。在共同努力下,这支特殊的乐队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当时的媒体对此也有所报道。
但在得到了许多关注和关怀的同时,黄慎也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很多公司只是利用他们作商业宣传,当活广告,而不是真正的合作。这让黄慎很苦恼。在做乐队的期间,黄慎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家里还贴进去不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办公司的初衷就是让黄慎和其他盲孩子们自食其力,但现在这个想法并没实现。现实和理想往往是不同的,1998年,黄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解散了盲孩子乐队。
盲人要和一个健康而漂亮的女孩相爱,不是容易的事情
就在黄慎的人生道路陷入低谷的时候,一个女性走入了他的生活,她就是黄慎后来的太太:宋凤云。
小云是河南省遂平县人,与黄慎同年。18岁时,她从家乡来到上海打工,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19岁时,小云认识了黄慎。那时,黄慎还经营着盲孩子乐队。小云陪同一位朋友到工作室来录音,就这样第一次见到了黄慎。这次相遇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云的生活与黄慎并没有什么交集。一直到1999年,黄慎在这时已经解散了乐队。小云的那位朋友,同时也是黄慎的朋友,经常会去黄慎那儿跑跑,要是小云有空,被拉着一起去,和黄慎一起聊聊天。黄慎很健谈,有幽默感。与常人不同的经历又使得他比同龄人成熟许多。这些都渐渐吸引住了小云的目光。从农村走出来的她,自小连盲人都没怎么看见过,对黄慎不由得有一些好奇。而开公司,办乐队,这些就是正常人也不定办得到的事,一个盲人却都做过了,这不禁让小云对黄慎生起了崇拜之情。小云的经历比较单纯,人也淳朴,在与黄慎的交流中,她渐渐被黄慎的开朗乐观、成熟稳健所打动,对他暗生情愫。而她的温柔细腻,聪慧善良,也悄悄打动着黄慎的心。但也许是出于男性天生对情感的后知后觉,一开始黄慎并没有明确自己对小云的感情。两人也没有挑开过这层玻璃纸。
在两人的这段情感中,黄慎的父亲可以说是担当了月老的角色,做了不少的撮合工作。黄慎眼睛看不见,不大能出门。他不能和小云像普通情侣那样去逛街、看电影、吃饭。黄慎的父亲经常会邀请小云到他们家去,让他们有机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从农村出来的小云,生性质朴,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到黄慎家还常会帮他做点事。但那时候黄慎还没理清自己的情感,交往的人比较杂,包括和一些女性关系比较亲近些,这一直让小云不太高兴也不太安心。在两人这样交往半年多后,一次黄慎又和一位认识的女性朋友交往得过密了些,小云终于忍不住恼了。她整理好行李,到黄慎那儿告诉他自己准备回老家,再也不回上海了。这下黄慎父亲急了,他拉住儿子,焦急地告诉他:“一定要把小云留住。这么好的女孩,千万不能让她走了啊!她走了,以后你再到哪里去找?”一语惊醒梦中人,黄慎这才感悟到这位朴实善良的女子早已在自己心里扎下了根来。忙乱中,他把小云拉到了录音室,央求她不要走。小云正在气头上,她反问黄慎:“我为什么要留下来?”黄慎脱口而出:“留下来,做我老婆吧!我喜欢你!”黄慎的告白让小云一愣,但旋即,喜悦和甜蜜涌上她的心头。考虑了一下之后,小云答应了黄慎的求婚。2000年初,他们喜结连理。
结婚后,生活上确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黄慎眼睛看不见,生活的一切细节都要为他安排好。每天早上要帮他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吃饭要把菜放到碗里;洗澡要把衣服放在浴室固定的地方,等等。这些原本是黄慎父母关心的事情,在结婚后都落到了小云的身上。一开始小云也并不习惯,当初交往时并不涉及到这些生活问题。所以不时会忘了这个,漏了那个。好在熟能生巧,不久,小云便摸清楚了黄慎的生活习惯。两人之间,矛盾不可能没有,但吵嘴的时候,不出3分钟,黄慎就会主动过来哄小云,说几句好话,也就过去了。
婚后两人的生活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比较忙碌的。黄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学习后,开了个人的依天音乐工作室:女儿颖颖也呱呱坠地:3年里搬了4次家。小云是丈夫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帮手。黄慎的公司做的是音乐制作,父亲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提早从铁路系统退休,在知天命的年纪学起了摄影。黄慎做音乐,他拍MTV。MTV拍好还要后期制作。一开始黄慎想请专业人员来做,但开价就要3万。公司刚开始还没有盈利,一家人商量下来,决定让小云去学。小云本身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一开始的学习很困难。黄慎便在一旁逼她。小云一直觉得丈夫经历得多,懂得多,对他的安排也认可。她是吃得起苦的人,慢慢的练习中她也喜欢上了这门技术,很快就入了门。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渐渐走上了正轨。他们的作品已经在多家媒体播放,得到专家的好评。
公司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成立之时,他们聘用了助手帮助工作,但没想到,助手偷窃了电脑中的资料,让他们损失了不少。也有为人编好了曲子,钱却迟迟收不到。好在前面已经有了办盲孩子乐队的经验,加上一家人的团结一心,能够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断前进。
现在一家人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黄慎的眼睛能重见光明。黄慎的父母和小云平时都经常会在报刊、网络上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近日,小云的妹妹远嫁到日本,小云又托了妹妹在日本帮她打听。或许哪一天,黄慎真的可以重回七彩的世界。
黄慎的光芒,是黑夜中绽放的彩虹。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但不管从物质上看,还是精神上看,他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幸福的了。不知他会不会觉得,如果不是盲人,生活可以再更好一点?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黄慎。“不见得吧。”黄慎的回答出乎意料。“如果是健全人,那我很可能也就是考大学,毕业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过平淡的一生,达不到现在的程度。失明是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尽管过程很痛苦,但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内心。”这句话恰恰印证了名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照亮光明。
黄慎是幸运的,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一个盲人来说。中国现在有约877万盲人,每年约有45万人失明,几乎每一分钟都发生一例新的盲人。而大部分的盲人,生活得远不如黄慎如意。诚然,黄慎有着天赋的聪颖,有着父母和妻子全方位的鼎力支持。但黄慎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他敢想敢做敢拼,动足了脑筋。黄慎的父亲告诉记者,如今对于盲童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给他们的很多还只是做事的技巧,而不是思维的方式。盲人要生活,应该靠脑子,要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这样,才能为自己选择适合的道路,而不是等国家的福利救济,或是湮没在简单的手工制作里。而这,是不是能给877万盲人一个启迪,也给我们社会,我们每一个正常人一个启迪呢?
约翰是一个农民,住在大山里,他与一位大山里的美丽姑娘萨丽相爱了。约翰没有钱,他那小小的农场,是靠银行贷款买的,每年挣的钱在偿还贷款之后所剩无几。然而,萨丽还是答应嫁给他。这让约翰很感动,暗暗发誓要让萨丽永远快乐。
结婚两周后,萨丽惊喜地发现自己嫁的人不只是一个农民,还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那一天,约翰来到萨丽面前,手里捧着一束五颜六色的野花。他一边把野花递给萨丽,一边说虽然他买不起贵重的首饰,但只要她喜欢,他愿意天天采野花送给她。萨丽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她告诉约翰这些野花比金银首饰更珍贵。“我还要给你朗诵一首诗,”约翰听了萨丽多情的话异常兴奋,真的朗诵起来:“我要凭那松开的卷发/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我要凭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萨丽听了约翰的朗诵又惊又喜:“啊,约翰,真是太美了!这首诗是你写的吗?”约翰的脸红了,但是看到萨丽开心,他也十分开心。“我真不知道你会写诗,”萨丽幸福地说,“以后你写了新诗都要念给我听。”之后,约翰来到了牲口棚,在一堆干草下面摸出一本又破又旧的书——《拜伦爱情诗选》。他刚才朗诵的诗就出自这本书,这是他婚前收拾屋子时意外发现的。让萨丽以为诗是他写的是不诚实的,但刚才她那么高兴,只要能让萨丽快乐,他什么都愿意做。只要他不说。她就不会知道真相,何不将错就错?于是,他认真研读起书中的另一首诗。
第二天晚上,约翰与萨丽在山间小道上散步。看着月光下萨丽美丽的面庞,约翰朗诵起诗来:“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这些诗句让萨丽无比快乐。
后来,他们有了女儿。萨丽经常把约翰朗诵给她的诗朗诵给女儿听。女儿几乎刚学会讲话,就会朗诵这些诗。晚上,当女儿入睡后,辛劳了一天的萨丽会坐在床边做一些针线活儿。如果约翰恰好新背了一首诗,他就会朗诵给萨丽听。清贫的日子,因为有爱而十分温馨。转眼间,女儿上大学了。她从小受到了父母的熏陶,对文学情有独钟,报考的是文学专业。大一结束,女儿放假回来告诉萨丽,她读了老师推荐的《拜伦爱情诗选》,惊讶地发现,原来母亲引以为豪的父亲写的诗全都是大诗人拜伦的手笔。萨丽沉默了一会后,问:“女儿,你想说什么?”“我想说,爸爸把别人的诗说成是自己写的,这是不诚实的。”“不,”萨丽平静地说,不但没有气愤,而且眼神里满是对丈夫的爱。“他从来都没有说这些诗是他写的,是我自己这样说的。他是为了让我快乐才朗诵这些诗的。女儿,我们永远也不要对你父亲说我们知道了事情真相,这会伤他的心的。”女儿被父母的爱感动了。父亲这样诚实的人能允许一个错误一错就是20年,也的确难为他了,如果不是太在乎母亲,那又能是什么!
约翰60岁那一年,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可萨丽却患上不治之症。她在弥留之际拉住约翰的手,要他朗诵一首新诗。约翰犯难了,因为《拜伦爱情诗选》的诗他都朗诵过了。背诵爱情诗多年,加上对萨丽的爱始终不渝,约翰一下子文思泉涌。现场创作了这辈子第一首诗:“群山永远是我们的/直到我们死亡/漂亮的野花飞向天空……我只想把你紧紧地拥抱/和你深深地热吻/啊/你的脸颊犹如山桃花/一片晕红。”
韩国总统给她回信说:“我为你骄傲,你的中国儿媳妇和韩国女人都做得很棒!”
8年前,一名来自于韩国釜山的美女模特,不远万里嫁到安徽,嫁给了一名普通的马钢技术人员。当时,安徽的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而韩国釜山的经济却非常发达;并且韩国美女的家世显赫,其父亲是一家生产五金工具的公司老板,公司的生意做得很大。她为什么要嫁给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呢?
自然,这段姻缘遭到了双方家庭的共同反对,然而,她依然嫁到了安徽,成了一个安徽媳妇。8年来,面对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韩国美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嫁到安徽,是她经历的最浪漫的事。她在中国做媳妇很幸福,她的幸福甚至惊动了韩国总统李明博。
邂逅东方之珠
浪漫发生在那次旅行之中。
2002年“五一”期间,马鞍山钢铁集团工程师王程去看望在香港生活的表姐,顺便自己也好好旅游一下。在海洋公园,正在欣赏美丽风景的王程,忽然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Excuse me……”说话的是个身材高挑、容貌清丽的女子,女孩清澈的眸子让王程的心底一下子起了波澜,他怔了一下说:“Are you a foreign visitor(你是外国游客)?”女孩点点头说:“I want to buy some water(我想买点水喝).”王程爽快地答应:“Follow me(跟我来)!”王程拉起女孩的手,跑到附近的一个超市,给她买了一瓶水。女孩拿起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喝掉半瓶,才说:“谢谢!”王程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她,摇摇头表示不客气。
在那一瞬间,女孩看见一束阳光洒落在王程的脸上,他竟然跟张国荣长得很像,而且1.80米的身高更让他显得英姿飒爽。她的心底也起了涟漪,在心里说:“真帅啊!”为了感谢王程请自己喝水,她决定请王程吃饭。
就这样,互生情愫的两个异国青年开始结伴同游。在交谈中,王程得知女孩名叫金美净,1972年出生于韩国釜山,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模特公司工作了4年,后来自己开了一家模特公司,2000年到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开始学习中文。此前金美净到过北京、青岛,觉得中国是一个底蕴深厚、景色优美的国家。
王程也简单介绍了自己:1970年出生,南京东南大学毕业,生活在马鞍山市,在马钢从事技术工作。
王程的签证只有15天,很快签证到期,他必须离开香港。临分别时,两人都依依不舍,金美净把提前准备好的在韩国的联系方式递给他说:“哥哥,请联系我!”而王程也给她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当金美净回到韩国,一连在家休息了五天之后,她拿起手机,竟然发现手机里没有王程的任何来电记录,她又打开电脑,这家伙连封电子邮件也不发!金美净很生气:在香港的时候,他对我又体贴又照顾,为什么回国以后却不联系了呢?太过分了!难道他已经忘了我吗?她越想越不甘心。
她找出王程的联系方式,开始拨那一长串的号码,“嘟,嘟,嘟……”在等待的过程中,金美净的心跳加速。
“喂?”
“你好,哥哥!”她假装镇定地回答。
“美净,真的是你吗?”
她听出了对方难以掩饰的激动情绪,突然觉得这个电话打得很值得!经过联系,金美净这才知道,原来王程早就想和自己联系,但他不小心把她的联系方式丢在了香港的表姐家里,后来打电话过去问,表姐说找不到了。其实这些天,他一直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美净的电话。
此后,两人天天煲电话粥,每次都是两三个小时。对于美净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中文的好机会,每当听到不懂的词,她就会说:“哥哥等我一下!我查字典!”甜蜜的恋爱在无线的连接中不断升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语言,这些都不能阻碍彼此越来越强烈的思念。他们希望能够永远彼此守护……
韩国美女嫁到中国
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来自双方家庭的一致反对。
金美净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父亲是一家生产五金工具的公司老板,公司的生意做得很大。她的父母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净从小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长大,迥异的文化环境、生活习惯,怎么能适应呢?而且中国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会不会连温饱都不能满足?过惯了优越生活的美净怎么能吃得了那种苦呢?
王程这边的阻力来自于大伯,王程的父亲已经去世,家中最高的长辈就是大伯。大伯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将军,在那次战争中,他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也失去了一只胳膊。他一听说王程要找个韩国女孩,就坚决反对,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敌国联姻!”
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两个年轻人的爱恋。不久,美净搭乘汉城飞往南京的国际航班,飞机降落在了南京碌口机场。在众多乘客中,身材高挑的金美净显得那样出众,而金美净也同时发现了高大英俊的王程。就在两人目光相撞的一瞬间,他们张开双臂迎了上去。
王程带金美净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后,驱车来到马鞍山。下了车,金美净就睁大了眼睛,这哪里是一个城市啊,分明就是一个小县城嘛!她一下子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王程知道,美净一直生活在釜山,釜山是韩国仅次于首都首尔的第二大城市,其经济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上海;而且美净之前虽然来过中国,但她去的是北京、青岛、香港这样的大城市,来到马鞍山,她肯定会失望。王程说:“从物质生活条件来看,韩国肯定比中国好。但中国现在属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到处充满了机会。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是亚洲最有发展前途的国家。虽然现在这里还不够发达,但马鞍山每天的面貌都是新的,过不了多久这里也会发展起来。美净,你嫁过来吧,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见证这里的日新月异!”
接下来,王程带金美净参观了美丽的雨山湖、雄伟的采石矶,还有“诗仙”李白墓。或许是爱情的力量,在王程滔滔不绝的介绍之下,金美净觉得马鞍山这个小城市也别有一番风情,最最关键的是,这里有王程,有爱人的地方,才是幸福的地方啊!
回到釜山,金美净就向父母说出自己要嫁到中国马鞍山的决定,父母沉默了。见女儿心意已定,父亲郑重地说:“为了考验这个未来的中国女婿到底如何,我要亲自到马鞍山,考验期为两个星期。”
听说美净的父亲要来亲自考察,王程赶紧订了当地最好的宾馆。但父亲听说后,却不高兴地说:“取消宾馆!”看着父亲的脸色,美净十分惶恐。父亲接着说:“我这次去马鞍山不是去旅行,而是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资格做我的女婿。一定要住在他家,因为我一定要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他的品格,也体验一下我女儿未来的生活环境。”听父亲这样说,美净的心更加忐忑了。再想想在家辛苦准备的王程,她心里一阵心疼,她暗下决心:即使这些父亲不满意,也要嫁给王程!只要婚后能幸福快乐,终有一天会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
在机场见到未来的岳父,王程用刻苦练了好几天的韩文,流利地说:“伯父您好,初次见面。我是王程,见到您很高兴。”父亲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为了给未来的岳父留下更好的印象,王程带他去了南京、芜湖、上海等城市游玩。在一起旅行的过程中,父亲发现王程对待自己就像韩国人一样亲切,而且也非常有礼貌。两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在临回韩国前,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美净,在我看来中国的环境还是不错的,生活其实和韩国差不多开放和自由,所以我不担心了。王程是个很有思想、很有上进心的男子汉,而且长得也蛮帅呢!我同意了,你们结婚吧!”
父女拥抱,父亲拍着她的背说:“小丫头长大了,要离开我了。你是我们家的骄傲,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好妻子!”
金美净家跟韩国所有传统家庭一样,父亲的决定就是全家的决定。2002年12月8日,金美净和王程在韩国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他们是在一个豪华游轮上度过的。他们依偎在沙发上边品尝美酒,边说话。“美净,你知道吗?我有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告诉你。”
“什么事情呀?”
“在我去香港的前两天,我就梦到我们的缘分了,我梦见自己到了韩国的一个大学宿舍楼,碰见了三名韩国女大学生,她们对着我说韩语,但我听不懂,一着急就醒了。没想到,几天后就遇见了你,这个梦也许就是上帝给我的暗示吧。”
“啊?三个学生?那另外两个呢?”
两人同时大笑了起来。
半个月后,王程与金美净一起回到马鞍山,又举行了一次中国式的婚礼。
在中国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为了追寻爱情,金美净放弃了在韩国的优越生活,离开了父母和亲人,只身来到安徽马鞍山,来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爱人身边。然而,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再加上每晚都特别想家,初到中国的金美净觉得很孤独。为了战胜这种孤独感,她决定学习中文。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她几乎都坐在书桌前苦读,偶尔出去散步,也是在婆婆或丈夫的陪同之下。
一天,她很想一个人出去走走。走着走着,她就发现越来越没有方向感了,她反复走了好几条路线,但都不是回家的路,她迷路了!此时天色也越来越暗,她着急起来。焦急中,她拨通了丈夫的电话,丈夫让她看看周围有没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或醒目的广告牌,但她刚开始学中文,很多汉字都不认识,说了半天,丈夫仍不知道她在哪里。金美净害怕了。
丈夫挂断了电话,就向同事借了摩托车,开始大街小巷的搜寻,终于在一个多小时后发现了迷路的美净。本以为丈夫会安慰自己,然而等来的却是他严厉的警告:“下次不许一个人随便出来!”
金美净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自己像残疾人一样,连门都不能随便出?我放弃了韩国的一切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呢?我应该回家!”
在她收拾行李的时候,她突然想起结婚时父亲的叮嘱:“结婚就像航海,总有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你只要牢牢抓紧你的方向舵不放手,就能平安到达最终目的地!”自己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她下定决心:不论有多么艰难,一定要学会适应生活,一定要把中文学好!
因为金美净的韩式礼貌和谦虚,她几乎赢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喜爱。相对难处的婆婆和小姑的关系也被她轻松搞定。金美净和丈夫与婆婆生活在一起,对婆婆,她尊敬孝顺,很多事情都要先征求婆婆的意见,还抢着跟婆婆做家务。婆婆经常说:“美净啊,我娶了个媳妇,等于多了一个女儿。”
小姑子每次来,美净总要亲自到门口迎接,像在韩国一样弯腰行礼,说:“姐姐,您来了!”等小姑子走了,她一定亲自送出门,再次弯腰行礼,说:“姐姐,您慢走!”这么有礼貌的女子,让人不喜欢都难!
跨国婚姻难以避免的就是双方祖国的话题。2005年韩国江陵的端午节被成功申报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一天,王程说:“美净,你们韩国也过端午节啊?”
“对呀,但和古代相比,现在更形式化了,很单调的。”
“韩国的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
“哇!那太好了!”
“但端午节是起源于中国啊!”
“我知道啊!但我们韩国对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得比较好,申遗有什么不对呢?”
“但这个本来就是中国的!你们怎么能申遗呢?”
……
一连几个小时,两人为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疲惫地看着对方,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美净说:“老公,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要为了国家的问题而争论不休。”王程也感慨地说:“以后我们对于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就不要过多地提及了。”
2004年8月22日,金美净和王程的爱情结晶王童奎出生了。孩子的出生也让一直以来不喜欢美净的大伯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她终于赢得了大伯的接纳。
到2010年,金美净已经在安徽生活了8年,这8年的点滴生活,组成了她的幸福图谱,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爱,才是一切的秘密,爱,才是一切的动力。每次回到韩国,亲戚朋友总是问她:“在中国生活怎么样啊?是不是很苦很累?”遇到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他们会问:“这个在中国有没有啊?”每次金美净都费尽口舌跟大家解释,说自己很幸福,而且现在的中国经济非常发达,几乎世界各地的东西都能买得到。
金美净觉得很多韩国媒体对中国的宣传不够全面真实,她萌生了给韩国总统李明博写一封信的想法,告诉他:自己嫁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得很幸福!出乎她意料的是,李明博竟然给她回信了,信中说:“我为你骄傲,也希望你能将中国人对韩国人的温暖传达给韩国人!你的中国儿媳妇和韩国女人都做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