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心疼 – 女娲资源

因为爱,所以心疼

在他爱上她的那一刻,她所有的不如意,都会牵动他的心,他愿意分担她所有的痛苦,即使早已知道这一生无缘携手同行,可他仍愿意默默地为她遮挡一些生活的风霜雪雨,只希望她能够站在幸福的中央……

  爱上她,是在开往航站大楼的地铁上。

  因为要完成硕士论文,按导师的指点,他那两个月经常乘地铁去航站,搜集所需的资料。很自然地,他碰见了许多上下班的漂亮空姐。他说,与那么多的美女同行,很养眼。而她,却摇动了他的心旌。

  像静静的心湖突然投下一枚石子,那爱的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来,中间是她明媚的芳颜。

  “美女也喜欢这本书啊?”他找到了一个与她对话的源头。

  “是朋友推荐的,里面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读着让人心里生暖,我还很喜欢书的名字——《人生不留遗憾》。”她夹了书签,抬起头来。

  “是啊,若真能做到人生不留遗憾,那该多好啊。”不容与她错过的念头,蓦然强烈起来。

  “有些遗憾也挺美的。”她一语轻轻。

  “遗憾之美,缘于对那些生命中的美好未能如愿的不舍、不甘和无奈,缘于对完美的渴望和追求。”他喜欢探究问题的本质。

  于是,就“遗憾”这个话题,他们把二十多分钟的行程,缩成了短短的瞬间。

  随后的日子里,他知道了她的一些故事,竟然可以说是大多与“遗憾”密切相关:在读职高时,她发疯地爱上了一个学美术的男孩。那年她18岁。她不惜狠狠地伤了父母,跟着男孩跑到北京闯荡。他们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在人才如过江之鲫的繁华京城,他们吃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苦头。后来,她有幸签约了一家北方航空公司,靠着她那份稳定的薪水,那男孩进了一所美术高校进修。没想到,那男孩在一次帮朋友进行室外装潢时,不慎从十楼坠落,没留下只言片语便永远地离开了她。无言的悲伤还未散去,出于对当初自己爱的任性的愧疚,不忍看着父母焦虑,她同意了父母看好的一份姻缘,嫁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部经理。两个人的物质生活是令人羡慕的,可感情上总是疙疙瘩瘩的,说不出的痛,是找不到药物的内伤,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疗治。

  “为什么要跟你说那么多呢?”恍然发觉与他竟有些无话不谈了,她的心不禁一颤。

  “谢谢你把我当作了可以倾诉的朋友。”她的故事,令他冲动地想握住她的手,把怜惜和疼爱默默地传递。

  “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遗憾吧。”她轻轻地叹息。

  “尽管生命中的完美太少,但绝对不应该由此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他一时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那一刻,他的心里也乱得很。

  未曾表白就已结束。那样短促的爱,准确点儿说,不过是一场一厢情愿的暗恋,却也那样的无法割舍。此后,她便挥之不去地占据了他心灵的一隅。

  研究生毕业,他如愿地进了一所高校的宣传部。这期间,有许多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他也很认真地去相亲,去恋爱,却怎么也找不到爱的激情。渐渐地,他便淡漠了爱情,而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与情感之路相反,他的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很快,他就成了那所大学里最年轻的副处长。

  不时地,他会接到她的电话,听她絮絮地讲自己的故事和感受。间或,他插进一两句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而她,似乎也只需向他倾诉一番,并不奢望从他这里得到什么。

  只是,他经常地想起她的那些遭遇,尤其是一想到她那至今仍如温吞水一样的婚姻,他的心里便隐隐地生疼,那一丝丝说不出的疼,皆与她有关。

  逢了节日,他也会送上温暖的问候。她盈盈的感动,他看不到,却能感觉得到。

  转眼间,两人没见面已有三年了,但她的一颦一笑,都那样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她的苦辣酸甜,他知道的很多很多。有好几次,他想约她出来坐坐,但最终没有付诸行动。他苦笑:相见又如何,只怕会一重伤感再叠加一重伤感吧?

  那天,在图书大厦一楼,猛一回头,他呆住了:不过是隔了一千多个日子,她的变化却那么大,那装束,那眼神,那气质,全然不是他曾熟悉的样子。原来,她还是瞒了他许多自己的情况,只因她不想让他有太多的牵挂和担忧。

  坐在临街的咖啡屋,她轻轻地抚弄那个精致的杯子,在柔柔的钢琴曲中,面对他满脸的惊诧和急切,她缓缓地告诉了他另外一些从不愿向人提及的遭遇:她丈夫有外遇了,她像许多女人那样哭过闹过,但无济于事,就在她提出分手时,他却中了情人的美人计,因私自挪用公司的巨款炒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被判入狱四年。一夜之间,他们倾尽了这些年全部的家产,仍欠公司一百多万元债务。这时,她的丈夫才骤生悔意,愧疚地说任她怎么抉择他都无话可说,只要她愿意,只要她能幸福。

  “还能怎样呢?毕竟他是孩子的父亲啊!”她怒其不争地长长地叹口气。

  等待丈夫洗心革面,或许不是她眼下最好的选择,但除此之外她又该如何?他也无法给她指出一条更好的道路,只是一遍遍地安慰她想开一些,相信经过这么多的曲曲折折,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他这样心虚地说,不敢抬头与她对视,生怕她一眼看穿了他内心的矛盾。

  只是,从那以后,他给了她更多的关心,向她推荐了很多好书,帮她查了好些关于怎样做一个好妈妈的技巧和秘诀的资料,还通过同学的关系帮她调了一份更轻松的工作,甚至专门去探望了她服刑的丈夫,劝他一定不能再让她心灵受伤了……他那样心甘情愿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没有感觉丝毫的辛苦,只有欣然。

  她感动地问他为什么要待她那样好,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心疼。”

  他没说出的是——因为爱,所以心疼。在他爱上她的那一刻,她所有的不如意,都会牵动他的心,他愿意分担她所有的痛苦,即使早已知道这一生无缘携手同行,可他仍愿意默默地为她遮挡一些生活的风霜雪雨,只希望她能够站在幸福的中央……

  再后来,他听了她的话,与她介绍的一名空姐恋爱并结婚了。而她在向他的妻子祝福时,不无羡慕地说了一句:“最懂得心疼的两个人,你们的幸福装不下的时候,一定想着分给朋友一些啊。”

  他和妻笑着点头。

  因为爱,所以心疼。因为那份真,那份纯,他的心疼禅意芬芳,地久天长。

 一直都以为记忆的围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落掉那层最沉重的部分,用斑驳诉说如水的往昔,映出一些不再清晰的影子。当我坐在记忆的围墙中,翻开那本集邮册时才发现,那段情感如邮票一样,一直收藏在心的深处,从未褪色。

  认识夏风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那时我们都上小学。当时所在的小城刚刚兴起集邮热,在学校举办的集邮作品展上我被他的集邮册所吸引,我们又住同一个大院,因此,很快熟稔起来。

  为了收集到更多的邮票,我们常常一起去同学家“扫荡”,从五花八门的信封上“淘宝”,从不顾及会不会遭大人的打骂,偶尔碰到不常见的邮票眼睛就发绿,结果还真收集了一些好邮票。夏风的集邮册有七八本,也有很多精品在其中,甚至有一些价值不菲,这与他那个同样喜欢集邮的父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跟他在一起我学会了集邮的基本常识,在他的讲解下才发现小小的方寸世界竟那样精彩,每一张邮票都有着一定的涵义,这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然而集邮热一过,许多同学对邮票的热度直线下降。夏风和我却一直对邮票情有独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大,我对集邮的兴趣也渐渐淡漠,但与夏风的感情却越来越深。中学毕业,我们走进各自的大学后,我体会到了思念的滋味。我始终认为一个喜欢收藏邮票的人,一定是个体贴细心的人,也更懂得生活,珍惜生活。我们书信往来,谈着各自的生活,谈着未来,谈着邮票,却从不谈感情。每次碰到新的邮票,他总是贴在信封上或夹在信里寄给我,他寄来的邮票,从来没有重样的。我是一个孤傲的女孩,所以我一直在等,等他开口说出那三个字。

  大学毕业后,我们又一同回到了鲁中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依然保持着那种比朋友近一点,比恋人远一点的关系。我们有着太多的相似和默契,但内向的他和孤傲的我,却谁也不肯先向对方迈近一步。因为心里有他的存在,我拒绝了身边许多优秀的男孩。

  一年后我开始怀疑他对我的感情,或许在他眼中我永远只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妹妹。直到有一天他来公寓找我时,正巧碰到我与另一个男孩在开心地谈笑。他惊讶而匆忙地告退,在他慌乱的神情中我读到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我知道,他在乎我。

  很长一段时间他没再来找我。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的一封信,一封很平常的信,只是在信封的右上角有三张精美的邮票。信里回忆了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却只字未提情感方面的事。我开始变得冰冷孤寂,与那个一直追我的男孩频频外出蹦迪、看电影。

  大约又过了半年,夏风去了加拿大,而我除了祝福的话外,竟没有勇气去飞机场送他。他走后,我与那个男孩也分手了,因为我心里满满都是他的影子。还清楚地记得在1997年的春天,我给他寄了一套庆祝香港回归的集邮册,希望他能明白我的意思——回归。可是他始终没有回来,只是偶尔发伊妹儿问候一下,有了好的邮票也依旧寄给我。

  他在信中说,他会像珍藏邮票一样永远将我珍藏在记忆中。

  如今,我已为人妻,为人母。那日去公寓整理物品时,看到了抽屉中夏风写给我的那些信。往事如烟,我也该把这些信化为灰烬了。当我要把他临走前送给我的那封信扔进火堆时,因舍不得信封上那三张可爱的邮票,便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取了下来,在取下来的一刹那,我惊呆了:在被邮票遮住的信封上赫然写着“嫁给我”,而三张邮票的背面也写了字,组合起来是“我爱你”。

  回到家,我打开电子邮箱。又一次看他发来的信:“一朵花嗅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一种朋友做了很久,即使青丝变成白发也能在心底轻轻保留……”

  我静静地坐着,任咸涩的泪水打湿那三张小小的邮票。

 孑然一身50年,78岁才成为新娘;半个世纪的等待,只为,那曾经的一场爱。

  如此旷世奇缘,其主角究竟是个怎样超凡脱俗的人?

  她叫张茂渊,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侄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才女张爱玲。她留过洋,集万贯家私、容貌才情于一身,她的爱情,波澜不惊却又令人唏嘘感叹。

  他们是彼此的初恋。

  1925年,25岁的张茂渊在开往英国的轮船上遇到了英俊才子李开弟,女儿家的心事,像春日里的花苞儿,风一吹,便开了。26岁的李开弟对张茂渊亦是一见钟情,甲板上,李开弟深情地用英语为张茂渊朗诵了拜伦的诗。

  故事至此,原本应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人间佳话。然而,及至李开弟了解了张茂渊的出身后,炽热的情感忽然就冷淡下来。

  在李开弟这样一个热血男儿的眼里,张茂渊的外公、与洋人签署了《马关条约》的李鸿章是个民族败类,这样一个人家的女孩,怎配和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双宿双飞?

  于是,李开弟毅然斩断了与张茂渊的情丝,和一位女留学生结为连理。然而,李开弟没想到的是,张茂渊非但不是一根只会依附大树的藤,恰恰相反,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张茂渊性情坚毅,有着一颗男儿一样的雄心,她自强自立的品性与她的家族格格不入。李开弟有了深深的自责。两个人的恋情,注定成了开在伤口上的一场烟花,爱虽真,却隔了一条无法泅渡的河。

  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感情有时只是一个人的事,爱与不爱只能自行了断。张茂渊,这个高傲清冷型的女子,自李开弟结婚后,便再也没爱过别人。张茂渊说,今生等不到你,我等来生,神情语气中的决绝让人惊心动魄。

  若记一个人一生一世,那定是需要一份勇气和一缕化不开的浓情。也许李开弟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于张茂渊来说,他却是整个世界。

  于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里,张茂渊和李开弟这对有情人,隔尘相望,不越雷池半步。人们看到的,不是心头碎裂的伤,彻骨的思念以及等待的绝望,而是一份淡定从容,一份静静的守候。在生命的角落里静静开着的,那些写着初恋的花,是只有一个人才懂的幸福啊。

  十年浩劫中,年近古稀的李开弟被打成反革命,每日在弄堂里清理垃圾,亲友避之唯恐不及。彼时的张茂渊已是家财尽散,却仍旧隔三岔五从自己并不富裕的供给中挤出一些,接济李开弟。每每去看他,张茂渊总是捋起衣袖,卷起裤管,用她从小弹钢琴的手,接过力不从心的李开弟手中的水桶扫帚,帮他“改造”,做那些笨重的粗活儿。此时的爱,已无需言语,举手投足间的一切,他能懂,也只有他懂。

  及至李开弟的老伴去世,张茂渊已经78岁,终于和自己初恋的人儿走到一起。

  时间已将无数个事件润泽成珠,保存下来,留给两个相爱的人,一起在黄昏里细数,哪些是云卷云舒下淡淡的喜悦,哪些是车马喧嚣声中思念的悠长,还有,那些红尘往事与年轻过的容颜。

  张茂渊90岁时去世,用50年的执著,换来了12年的相依。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