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头与姜糖人:爱情“头缘”跨国恋 – 女娲资源

南瓜头与姜糖人:爱情“头缘”跨国恋

真“头缘” 爱情来了
 
向欣荣,笔名木木荣,昵称小MU。生于1985年,山西太原人。小MU确实够木(傻气)的,妈妈常说她睡着的时候都在傻笑。长大后她才知道,其实她不笑的时候,也是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因为她有一颗大大的脑袋,有一张宽宽的脸,而身高却只有1米56。南瓜头的绰号,可谓实至名归。
 
长着一颗南瓜头的小MU,唯一的优势也就体现在拍合影照时,可以霸占足够辽阔的版图。而烦恼就太多了,最绝望的是敷面膜,因为脸太大,面膜没法覆盖整张脸。这种遭遇严重挫伤了她的自信心,待她长成妙龄少女后,她不敢向心仪的男生表白,只能花痴般地用她硕大的脑袋单相思。
 
2004年7月,当小MU的脑海里湮灭了三段无疾而终的单恋后,她高中毕业了。在爸妈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到英国的温彻斯特大学留学,攻读文化产业管理系。后来事实证明,这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在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大洋彼岸,她,南瓜头,一头撞上了一段价廉物美的超值爱情。
 
2006年1月的一个周末,小MU学校附近一所艺术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夏美,约小MU去她的学校玩。夏美将她介绍给自己的几个学长,他们正在校园里画画,这让没有艺术细胞的小MU崇拜得五体投地。这时,一个瘦瘦高高的英国本土男生冲她一笑,说:“我以前见过你,你的脑袋和头上的两个鹿角给我很深印象……”经对方提醒,小MU记起来了,那是一年前的秋天,她参加大学的文化展,作为小组新成员的她,却在搬道具的途中迷路了,在火车站附近的公园里狼狈地来回奔走,而这个英国男生那会儿正在公园作画。小MU花痴般的幻想又一次泛滥起来了:真“头缘”呀,都一年了,还对我过目不忘。仅仅是因为我头大吗?
 
小MU下意识地记住了这个男生的面貌特征:1米80的个子,头发、眉毛、胡须全是金黄色,像极了英国最有名的糖果——姜糖人。姜糖人名叫Jim,比小MU大一岁,来自英国南方的一个海滨小镇,还有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就像是冥冥中注定的一样,小MU以后每次去找夏美,她都能见到Jim。她越来越喜欢看他那双海水般湛蓝而清澈的眼睛,也越来越喜欢感受这双眼睛所释放出来的温情……
 
小MU开始变得重色轻友。再去夏美的大学时,会有意无意地绕过夏美,打着学英语的幌子去单独找Jim。有一次,她在看Jim画画时,Jim突然随手画了一张速描,画的是他第一次看见小MU迷路时的样子,他把画送给小MU说:“Mu,我觉得你好可爱。”那一刻,小MU感觉到他的湛蓝色眼波无边无际,她整个儿跌了进去,靠不了岸。她告诉自己:听见了吧,你是可爱的,尽管你头大脸大,尽管你只有1米56,但你在一个高大的英国帅哥眼里,你是可爱的!一句“可爱”,将她的自信鼓得满满的。
 
不久,Jim的生日到了。小MU决定送他一件礼物,可是她一个靠课余时间打工供自己读书的留学生,实在没有钱买一件拿得出手的礼物。她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会亲手制作蛋糕的白雪公主是最可爱的,Jim不是说她可爱吗,她要沿着这条路线坚定地走下去。她的一位被大伙称赞为“料理达人”的英国学姐小朋,教给了她一套制作最简单的英式蛋糕——蓝莓麦芬的流程。
 
Jim生日那天,当她把精心制作的蓝莓麦芬送给Jim时,他感动得当众惊呼起来:“我要恋爱了!可爱的小MU,做我的女朋友吧。”
 
南瓜头和姜糖人的爱情故事,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异地恋 洋女婿
 
恋爱总是浪漫的,何况还是跨国恋。但浪漫不是浪费,小MU和Jim都是穷学生,每天下课后和周末,他们都得打工挣学费、生活费。唯一见面的时间就是中午的一两个小时,他们会约在离彼此的大学最近的公园里吃便当。他们也不去需要花钱的地方,送彼此的礼物也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Jim送给她一幅幅画,她则送给Jim一份份亲自制作的小料理。可小MU却认定了这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笔下的、值得他用一生守候的“小确幸”——小小的明确的幸福。
 
然而,他们的“小确幸”很快就迎来了大考验。相爱半年后,Jim就大学毕业了。小MU心里很忐忑,在中国,大学生爱情似乎很难躲过“毕业就分手”的劫数。她和Jim也会这样吗?事态似乎正朝着小MU担心的方向发展,Jim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如意的工作,在国际动画大导演斯蒂朗芬的工作室做动画师,但工作地点却在距离温彻斯特417英里的爱丁堡。
 
Jim上班后,小MU度日如年,但她强迫自己不主动跟Jim联系,她要看看这距离是否会成为他们爱情的杀手。尽管如此,她却努力向小朋学习各式各样的料理,贱贱地期望着与Jim共同分享。漫长的一个礼拜过去,Jim也不跟她联系,她有些伤心了。不想,到了周五晚上深夜12点,Jim突然从天而降。原来Jim一下班就奔赴机场,乘飞机赶到温彻斯特,下了飞机再转乘的士到她的公寓,目的就是为了和她共度周末。
 
看着风尘仆仆的Jim,小MU感动得流下了眼泪。Jim却平静地说:“这就感动了,以后我们每周都得这样过,我周五下班后赶过来,到了周一早上再飞回爱丁堡上班。”小MU惊呼:“这也太浪费了吧?再说你也太累了。”Jim微微一笑:“有意义的花费,就不是浪费,我得对我们的爱情负责。我累吗?能够吃上你做的料理,就是对我身体最好的补偿。”
 
于是这个周末,小MU努力将刚学会的料理做出来,节瓜鸡蛋饼、百变饭团子……尽管做得很不地道,但Jim总能一边吃一边露出很夸张的喜爱状来。到了周一,Jim早上5点钟就得起床奔赴机场,在飞机上吃早餐,飞抵爱丁堡后,再直接赶到公司去上班。而小MU送他去机场后,还能没心没肺地回去再睡个回笼觉。“异地恋”就这样开始了。周周如此。
 
2007年初,小MU终于有勇气把恋情告诉爸妈。妈妈得知女儿找了一个外国佬,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恐慌:“听说外国男人都没有家庭责任感,亲情淡漠,还花心,女儿,你糊涂呀!”小MU极力争辩:“妈,也不是每个外国男人都这样吧,你不能一竿子扫倒一船人,Jim就是个例外……”关键时刻,小MU的爸爸表现出一家之主的淡定:“女儿说得对。但不能光凭你说,你得把那小子带来我们审核一下。”小MU把妈妈的担心和爸爸的命令原话转达给了Jim。Jim感到压力很大,她赶紧给Jim打气:“中国有句俗话,丑女婿总得见丈母娘,还是早点去见我爸妈吧。”

在中国,有一个拜金的年轻女人,傍上了在中国做生意的利比亚富翁。然而,当她与前夫离婚,跟随这名富翁来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定居不久,战争开始了。为了躲避战火,富翁携母悄悄出逃,把她扔在了战火纷飞的利比亚……其前夫得知这一危急情况,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利比亚,穿越隆隆炮火,踏上了拯救前妻的漫漫征途……
 
炮火纷飞中情富翁男友弃她而逃
 
今年30岁的赵泽宣是河南省郑州市人。2008年,他从河南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应聘到郑州市一所私立中学当老师。2009年3月,赵泽宣与同事马颖娜结婚。
 
2010年初,赵泽宣贷款在市区按揭了一套现房,月供2500元。还房贷的巨大压力,让他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有一天,马颖娜在家里看一档介绍地中海旅游的纪录片,看着地中海漂亮的海滩和那些浪漫的情侣,她由衷感叹道:“要是我们也能去地中海旅游一趟,多浪漫啊!”赵泽宣安慰她说:“地中海不过是一个小海,五一节我带你去三亚看大海!”然而,到了五一节,赵泽宣考虑到去三亚至少要花费8000元,最终没舍得去。马颖娜见丈夫言而无信,气愤至极,独自跑到上海去购物发泄。在上海,她在静安路的一个酒吧认识了名叫哈里斯的利比亚老外。时年33岁的哈里斯是一名彩电经销商,常把中国的彩电倒卖到北非地区,赚了上千万的财富。哈里斯对马颖娜大献殷情,夸她是“东方美人”,还请她到星级酒店去吃饭。
 
马颖娜回到郑州后,哈里斯多次追到郑州来约会她,还给她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貂皮大衣和高档首饰。面对哈里斯猛烈的爱情攻势,马颖娜终于心动了。一天晚上,他们在酒店里发生了关系……
 
几个月后,赵泽宣从一个朋友口里得知,妻子和一个叫哈里斯的老外好上了,并且那个老外就在郑州。他十分震惊,决定弄个明白。2010年9月13日,他以学校要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培训一个月为由,当天收拾好衣物就走了。果然,赵泽宣“出门”不久,马颖娜就打车直奔哈里斯所住的酒店。赵泽宣一路盯梢到酒店,谎称自己是哈里斯的客户,让服务员查到哈里斯的房号,并由她带领来到哈里斯登记入住的802房间。
 
不出所料,赵泽宣敲响门后,前来开门的果然是身穿睡袍的哈里斯,而床上的女人正是马颖娜。赵泽宣怒不可遏,当即冲进房间,恨不得杀了这对男女。服务员见状,拼命抱住他,哈里斯趁机穿上衣服溜了。奸情败露后,马颖娜提出离婚,并主动放弃一切财产。赵泽宣气愤之下,跟马颖娜办理了离婚手续。与赵泽宣离婚后,马颖娜便跟随哈里斯周游列国,一度过上了奢华的生活……
 
2010年11月,马颖娜随哈里斯飞往利比亚定居,住进位于的黎波里城东郊塔朱拉的高档小区。马颖娜不懂阿拉伯语,初来乍到,她无法和哈里斯的家人交流。才过半年,马颖娜就嚷着要回中国。
 
此时,受邻国“阿拉伯之春”浪潮的影响,反抗卡扎菲的势力开始和平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卡扎菲政府的武装镇压,进而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3月19日,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北约组织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巡航导弹,法国战机也于当天对利比亚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行动。一时间,整个利比亚的北线城市到处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受伤的市民倒在废墟中,哭喊呼救,惨不忍睹……
 
当地时间3月24日中午,的黎波里东郊塔朱拉地区再次遭到空袭。哈里斯家的别墅也遭受轻微袭击,马颖娜害怕得要命,躲进卫生间不敢出来。第二天早上,马颖娜一觉醒来,发现哈里斯一家竟然没了踪影。马颖娜给哈里斯打电话,可电话打不通——很显然,哈里斯已将她抛弃,独自带着母亲逃命去了。由于轰炸造成停电和停水,通讯设施也被炸中断,无法与外界联系。此时,她真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3月27日下午,由于冰箱内仅有的食物已经吃完,饿了两天的马颖娜准备出去找点吃的。她刚出门走没多远,突然有一颗炸弹摧毁了马颖娜身旁的一栋建筑,她被埋在了废墟里,顿时昏迷过去……直到第二天早晨,马颖娜从昏迷中醒来。她拼命呼救,才被附近的好心人发现救出。马颖娜开始后悔不该来到这战火不断的鬼地方,更不该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与赵泽宣离婚。可是,这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卖?
 
穿越战火救前妻被逼当人体炸弹尿湿裤子
 
自从利比亚战争爆发后,马颖娜的父母就与女儿失去联系,二老焦虑得吃不香,睡不着。他们年迈体衰,无法亲赴遥远的利比亚寻女,唯有求助于前女婿赵泽宣。赵泽宣的母亲得知后,气得直蹦说:“她那样没良心,你还要去救她?你去了,炮火不长眼睛,说不定连命都得搭上!”赵泽宣念及前妻与自己相爱时的感情,经短暂犹豫后,他决定去的黎波里营救马颖娜。
 
3月28日上午,赵泽宣从省出入境管理部门得知,如果要去利比亚,需要向当地驻华使馆申请签证,取得通行证才行。于是,赵泽宣将自己要赴利比亚营救前妻的实情,向领事馆做了汇报。相关部门得知他的请求后,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仅用两个工作日,就为他办好了出入境手续。
 
2011年3月30日晚,赵泽宣毅然登上从北京飞往的黎波里的航班,于当地时间凌晨3点抵达位于市中心以南34千米的Ben Ghashir机场,随后请了一名当地翻译。几经周折,赵泽宣终于抵达战火纷飞的的黎波里城东郊塔朱拉地区。这天,北约联军加大对卡扎菲政府军的空袭力度,并暗示将为反对派提供军事装备。的黎波里城到处都是废墟瓦砾和呼天抢地逃命的难民……赵泽宣不禁为前妻的命运担忧起来,可要在废墟里寻找一个人,比在大海捞针还难!
 
再说马颖娜从废墟里获救后,又四处寻找哈里斯一家。可是,哈里斯和婆婆已经不知逃往何处,远在中国的父母也联系不上。万般无奈,她只好缩在家中躲避战乱。殊不知,马颖娜刚合衣躺下,就有反政府组织士兵前来盘查。有几个士兵在房间里搜出一支半自动步枪,差点对她开火。原来,这武器是哈里斯平时用于自卫的。所幸士兵们最后弄清楚她并不是政府武装分子,才放过了她。这时,马颖娜开始憎恨起哈里斯来。见别墅中已经停水停电,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她听说联合国难民署在发放救济食物和水,于是随逃难的人群逃往的黎波里城北……

1928年元旦的晚上,上海滩最大的戏院正在上演京剧大戏《徐策跑城》,主角是周信芳。在最靠近戏台的包厢内,一个漂亮洋气的女孩看得如痴如醉。她叫裘丽琳,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银行天宝银楼老板裘夫人的三女儿。在兄长的安排下,她第一次看戏,没想到,竟被舞台上的他深深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她拉着哥哥奔向后台。
 
当时,京剧界有“北看梅兰芳,南听麒麟童”的说法。作为与梅兰芳齐名的“麒麟童”周信芳,尽管名气十足,但对于上海滩的权贵们来说,他还是不敢得罪的。
 
脱下戏服的周信芳年纪轻轻,一身白衣白裤显得安静淡然,这与舞台上的老生形象判若两人。而周信芳看到裘丽琳,也不由睁大了眼睛。原来,裘丽琳的外公是一位来华经商的苏格兰人,所以她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英国血统。因为就读教会学校,再加上优渥的家庭环境,她的美貌和装扮都让人印象深刻。
 
裘丽琳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迷上京剧,成为周信芳舞台下最忠实的粉丝。每次落幕,她总通过戏院老板去后台看下周信芳。一个月后,周信芳突然小声对她说:“裘小姐要见我,不用麻烦老板了,直接到后台就好。”这温柔体贴的话语,让她满心欢喜。
 
经过相处,他们恋爱了。那时,他28岁,已唱了20年的戏,而她年仅18岁,刚从女校毕业。
 
爱情来了,地位和年龄的差距都无法阻挡,但他们依旧不敢公开。因为怕被发现,只能悄悄到郊外约会。他们本以为这段地下恋情是安全的,可没想到还是被一个小报记者无意间发现了。
 
1928年盛夏,上海好多家报纸在最显著的位置刊登出“上海名媛坟场幽会麒麟童”等诸如此类标题的文章和照片。裘家得此消息,乱成一团。裘夫人先是命儿子封锁消息,然后严密看守女儿。面对报纸爆料周信芳早有妻室的消息,裘丽琳也懵了。她通过正上学的表妹传递信件,提出分手。周信芳急忙回信,解释自己已婚的事实。原来,从小随师学艺的他在19岁那年,师父自作主张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而事实上,这只是一场有名无实的婚姻。周信芳恳求裘丽琳不要放弃,并且承诺会离婚。
 
面对承诺,裘丽琳坚持了下来,可裘家根本不允许这样离经叛道的爱情。她的哥哥威胁周信芳,母亲也公开发布消息,给她相亲。面对这一切,裘丽琳一无所知,依旧靠着小表妹传递着信息。当相亲对象正式上门时,她才恍然大悟。周信芳得到消息,就安排了一辆黄包车随时守候在裘家大院外的一个胡同里,因为无计可施,两人约定私奔。
 
1928年农历端午节过后一个闷热的中午,裘丽琳趁母亲午觉时偷偷溜出家门。周信芳怕夜长梦多,当即带她去火车站直奔苏州,把她安顿在一个偏僻的旅店后,他又急忙返回上海照常演出。当裘家人发现裘丽琳不知所踪时,都认定是周信芳捣的鬼。她的哥哥把周信芳绑到黄浦江边,并用枪逼迫他说出妹妹的下落。他没有屈服,而是反问裘丽琳的去处。由于没有证据,裘家人只好放了他,但暗地里依旧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周信芳仿佛没事一样,除了演戏就闭门不出。结果,裘家人找遍了整个上海滩,依旧一无所获。
 
为了迫使女儿早日回家,裘夫人刊登了与裘丽琳断绝关系的声明。看无人盯梢,周信芳马不停蹄赶往苏州。裘丽琳看到声明后,决定写信向家人坦诚一切,并希望得到成全。但遗憾的是,裘夫人看到信后恼羞成怒,命令儿子用尽一切力量把周信芳赶出上海。
 
为了自己和周信芳的安全,1928年秋,裘丽琳委派律师发布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声明,至此,她与家庭彻底决裂。
 
即便如此,他们的爱情依旧不能被世俗接受,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离开上海,到江浙一带跑码头唱戏。虽说是名角,但因为行业的包银制度,再加上母亲爱赌,周信芳负债累累。为此,裘丽琳和他约法三章,以后演出报酬必须她经手,然后,她又找到戏院老板,提出利润分红,不然就罢演。戏院老板虽说同意,但背后却纠结一些帮派打手骚扰周信芳。怕他出事,裘丽琳就随身携带着私奔时周信芳给她防身的一把手枪每天陪同着上下戏。就这样,她成了他的私人保镖。
 
两年后,裘丽琳不仅帮周信芳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帮他组建了戏班。第三年,他信守承诺,和包办婚姻的妻子离了婚,并登报和她结婚。离开上海的五年间,他们有了三个孩子,虽然生活平静富足,但渴望家人的祝福依旧是她内心最深的渴望。
 
就在这时,上海一家戏院邀请周信芳登台,借这个机会,裘丽琳又写了一封长信回家。亲情毕竟无法泯灭,1933年,她终于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了上海的家,当穿上母亲为自己精心准备的白色婚纱,裘丽琳放声大哭。
 
在此后的45年中,他们夫唱妇随,享受幸福与快乐,得到尊敬和荣誉,但也遭受忧患和劫难。不管顺境逆境,他们都相互扶持,彼此慰藉,就如结婚时宣读的誓词一样:“不管贫穷或富有,不离不弃。”
 
1968年3月26日,裘丽琳遭受迫害在华山医院去世。7年后的又一个三月,同一家医院,周信芳也随她而去。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