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深处是不舍 – 女娲资源

爱到深处是不舍

吴晗第一次见到袁震,竟是在病榻上。当时,27岁的袁震虽是一位病人,但她优雅的气质、从容的谈吐,给吴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吴晗和他清华的同学们还特意一起给袁震起了一个“睡美人”的雅号。
 
原来袁震在一次回家看望患肺结核的父亲时不幸被传染,也患上了肺结核,读到大学四年级时,被迫休学。因家中无人照顾,学校就允许袁震住在学校宿舍里,生活起居由她最要好的室友蒋恩钿照料。
 
23岁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的袁震,此时早已是清华屈指可数的才女。她对文学、史学都有颇深的造诣。即使是卧病在床的时候,也经常向吴晗任编委的校刊投稿。所以,尽管她已休学,但“漂亮才女”的名声依旧在外。吴晗很欣赏袁震写的文章,也十分想结识这位多少有点传奇色彩的同系女同学。于是,便在蒋恩钿的帮助下,找到了袁震的宿舍。从此,吴晗隔三差五就来看一看病中的袁震。吴晗研究明史,袁震研究宋史,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在与袁震相处的过程中,吴晗对她的出众才华钦佩不已,却也因她生病而感到怜惜。他暗暗把袁震当成了红颜知己。
 
1934年夏天,25岁的吴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在清华任教。此年下半年,袁震的室友蒋恩钿毕业要去绥远教书。她觉得应该找一个人来照顾袁震,于是,她就找到了留校任教的吴晗。吴晗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从此,吴晗一有时间就会到袁震的宿舍来,渐渐地,两人日久生情。
 
不料,这时袁震竟又得了骨结核,被一副石膏壳固定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对这个失学失业、病魔缠身而又一贫如洗的袁震,吴晗并没有避之不及,他仍然一往情深地来看望她,而且更加频繁。袁震参加革命较早,加上她博闻强记,思路开阔,观点都很清晰,尤其在史学领域,往往能提出独到见解,这一切都令吴晗佩服之至。有一次,他俩讨论一个学术问题。吴晗引证了他非常敬重的适之先生的观点,结果被袁震驳倒,吴晗心悦诚服。袁震知道吴晗崇拜胡适,就笑说他:“你怎么老是在胡适面前矮三尺呢?”吴晗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那么,我在袁震面前就矮了一丈!”
 
吴晗与袁震恋爱的消息,也开始在清华园里传播开来。同学之间对他俩议论纷纷,都说吴晗有些傻气,找了这么一位病怏怏的“睡美人”。但是,善良的吴晗并没有把这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
 
可吴晗的母亲在家乡听说儿子在北平交了个患肺病,且瘫痪在床的女友时,老人家急坏了,千里迢迢从浙江义乌赶到北平,非要见见袁震。吴晗只得编谎言,声称袁震的健康大有起色,刚刚动身到外地疗养去了。母亲一听,以为那女孩的健康状况应该不像传闻说的那么严重,就在城里玩了几天后,带着满腹疑虑回乡下去了。
 
随后,吴晗的弟弟又找到吴晗的好友罗尔纲,请他出面劝告。那时吴晗正生病住院,罗尔纲见他爱理不理的样子,便责备他徒有孝子的虚名,却不顾母亲的伤心。听了这话,吴晗流下了泪水,他睁开眼低声说:“我和你的情况两样,追你的那个女子没有病,袁震有重病,你可从母命,我不能从母命。”
 
罗尔纲原本以为吴晗抗拒母命,只是由于他爱袁震才高貌美。而这时他才知道,最主要的原因竟是袁震有重病,需要有人照看。吴晗的为人,在那一瞬间让罗尔纲深深折服。
 
正在吴晗和袁震热恋之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北京各大院校都开始外迁。1937年9月,不到30岁的吴晗,应云南大学之聘要到昆明去。他很想带着袁震同去,可病弱的袁震还被禁锢在北京的病床上,不能下地行走。吴晗心里很不是滋味,临行前,他深沉地说:“我这一去虽关山万里,但绝不会忘怀你,也绝不会别情他移!你要充满信心,战胜病魔。一旦你能下地行走,我就来接你到昆明去。”吴晗去昆明后,月月给袁震寄钱,两地书信不绝,彼此安慰鼓励,增加了在逆境中共同奋斗的勇气。袁震在积极治疗和吴晗炽热的爱情鼓舞下,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病情开始好转。1939年夏天,也就是吴晗与袁震相识后的第五年,袁震终于可以从病床上下地行走了。吴晗兑现承诺,终于把袁震接到了昆明。
 
那时,吴晗的母亲和弟妹,为躲避日寇,也从家乡来到昆明,与吴晗住在一起。当他们见到端庄大方、彬彬有礼的未婚儿媳,却面色苍白、风吹就倒的样子,不免大吃一惊:这样的姑娘,怎能同儿子结婚呢?
 
在其他事情上,吴晗对母亲的话都是言听计从,唯独这件事,他非常固执。他仍旧耐心护理着袁震,每天扶她到室外去晒太阳。那时昆明常有空袭警报,经常需要卧床的袁震不便躲防空洞,吴晗就把家搬到了城郊东北的黑龙潭落索坡。
 
母亲见自己的规劝不起作用,就找最关心吴晗婚事的大妹去劝,要她警告哥哥,说:“若娶了她,要断子绝孙哪!”
 
当妹妹把母亲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达给吴晗后,吴晗正儿八经地对妹妹说:“我并不是因为袁震生病,同情她,才跟她好的。我和她是清华的老同学,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是生死不渝的。她在这最危险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我不能够抛弃她,那样她受不了。两个人要好,不仅在顺利时要好,更重要的是在患难中要好。不管袁震愿不愿结婚,我都要照顾她。否则,那就是不义的人。难道你愿意自己的哥哥做不义的人吗?”
 
吴晗的一番话把妹妹感动了,于是就反过来帮他做母亲的工作。母亲终于无话可说。就这样,在吴晗一家人的精心护理下,袁震的病情得到控制,她的脸色也慢慢红润起来。吴晗和袁震终于能像普通恋人那样,在夕阳的余晖里,漫步于小径之上了。
 
1939年10月的一天上午,吴晗对母亲谎称陪袁震进城看病,他俩来到昆明城里一家旅馆,约了几位好友,在一间简朴的小屋里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婚礼仪式。这一年,吴晗30岁,袁震32岁。一对患难情侣,苦恋五年,终成佳偶。
 
与袁震结婚,无疑意味着要照料她一辈子,吴晗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多灾多难的袁震婚后没多久,又患上了子宫肌瘤,出血不止。大量的出血又引起了严重的贫血,不得不每十来天就要输一次血。吴晗得知自己的血型与妻子的血型相匹配后,便瞒着学生和好友将自己的血输给了妻子。由于输血太多,吴晗一度患上了脑贫血,几次在讲课时晕倒。袁震知道后,十分痛心地说:“你不要再为我输血了,我反正是这个样子啦,多活一年与少活一年也没多大差别,可你肩上的担子重啊,你的身体千万不能垮呀!”吴晗听后却轻松一笑,安慰妻子说:“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了使你早日康复,我就是少活十年八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支付袁震的医药费,吴晗把自己的生活费用降到了最低限度,身上穿的是大学时代的旧衣衫,脚下是露出了后跟的布鞋,每次去上课来回要走20公里的路。为了给袁震增加营养,吴晗买不起肉时就买些牛骨头来炖汤给袁震喝,他自己每次给袁震输血后,也不过喝碗牛骨头汤补补身子。后来到了实在没有钱的时候,他便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书卖给清华大学图书馆,以解燃眉之急。对此,植物学家蔡希陶曾赠他一副对联:“门书天禄阁,人在首阳山”,以表达自己对吴晗的钦佩。
 
1949年11月,吴晗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可不管公务多忙,吴晗对袁震的感情和照顾一如既往。袁震也尽力在学术上帮助丈夫。在此前后十几年间,吴晗先后出版《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灯下集》《春天集》等多部著作。吴晗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袁震的心血!”
 
由于袁震的身体原因,一直没生小孩,吴晗夫妇就从孤儿院抱回了一儿一女。这给了吴晗夫妇心理上莫大的安慰。然而,正当吴晗和袁震沉浸在家庭天伦之乐的幸福中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向他们袭来。1968年3月,吴晗被捕入狱。不到1个月,袁震又被当成反革命家属,关进劳改队实行“群众专政”。原本就长期卧病的袁震,哪里经得起这般的非人折磨?1969年3月18日,袁震永远离开了人世。同年10月11日,饱受折磨的吴晗,也在秦城监狱里含冤辞世。
 
一对患难与共的伴侣,虽含冤九泉,但他们不离不弃的忠贞爱情却早已穿越了生死,像一首不朽的歌,让我们每次聆听都心生敬意。

人都赞其为“乱世飘萍”,却不知藏匿其背后奔走息事、拯救危难的“肃清手”;他是“新闻全才”,却离不开“金牌助手”式的新闻夫人;他“铁肩辣手”,她“侠骨柔情”……他们亦夫妻亦战友,在那个战乱锋火的年代,书写着新闻媒界里的传奇爱情。
 
1886年,邵飘萍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地灵紫溪出人杰,邵飘萍16岁便中了秀才,这也为他日后就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造就远大抱负、养成爱国雄心埋下了伏笔。
 
1909年的深秋,邵飘萍完成大学学业,返回浙江金华市任中学教员。期间,他娶了金华朱店女子沈小仍为妻,也遇见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爱情伴侣汤修慧。邵飘萍与沈小仍属旧时代的包办婚姻,因沈父与邵父旧识稔熟,便私下订了这门亲事。据说,即便如此,邵飘萍与目不识丁的沈小仍却相敬相合。或许都是生自穷困人家,彼此多能体谅。沈氏对邵家最大的贡献便是为邵飘萍生了五个子女,无奈福浅命薄,于1923年去世,仅活了33岁。
 
家有媒妁娇妻,思想开化、年轻风华的邵飘萍也渴望着男女真爱,而汤修慧的出现正中这位桀骜才子的“下怀”。汤修慧于1892年生于江苏苏州一个商人之家,母亲早逝,从小便跟着父亲迁至金华的游坊巷开照相馆。因为帮着父亲打下手,汤修慧“从父学艺”,对摄影技术尤为精通,这也成为她日后投身新闻界的“通关令”。1902年的一天,邵飘萍偶然进去“汤记”照相馆——那时的汤修慧漂亮能干、多才多艺,而邵飘萍也是英姿勃发、事业有成,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从那以后,春心初动的汤修慧经常看到在窗外来回经过的邵飘萍。很快,两人交往渐密,暗种情思。交往期间,视野开阔的他向她灌输新思想,教她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人生,这也成为汤修慧这个中国传统女子日后冲出封建藩篱的萌芽。
 
当邵飘萍得知能干机灵的汤修慧并没接受过太多的正规教育时,便立马劝说汤父,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让她出去见见世面。后来,由他出资把汤修慧送进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进行深造。在汤念书期间,两人经常鸿雁传情,相互慰藉,感情也日益弥坚。尽管知晓邵飘萍已有妻室,但淡泊名利与地位的汤修慧并不介意,而是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更何况,他们出生于男人多妻妾的旧时代。1912年,历经十年情路,邵飘萍与汤修慧终于结为连理。尽管发妻仍健在,汤修慧顶多算作二房。按照浙江金华、东阳一带的规矩,男儿小时过继给叔伯为子,便可正式娶二房,而邵飘萍早年就已过继给伯父。无论怎样,这对书写新闻奇迹的夫妇终于在一起了。汤修慧或许不知,自己与邵飘萍的结合,于未来将是一段世人皆晓的伉俪佳话。
 
忠孝难全的“金牌助手”
 
成亲后,新婚之妻便随赴京任职的邵飘萍来到了北京,而发妻则留在了杭州老家。汤修慧是一个非常识大体的女人,在京城稳定下来后,不仅劝服丈夫把沈氏和其孩子接来北京同住,还亲自去杭州迎接,更与沈氏姐妹相称。然而,如果细究民国时期的名人婚姻,往往都是无多少文化的原配能传宗接代,而知识女性反倒无法生育。汤修慧为人妻的命运也是如此。据说体贴、善解人意的沈氏在获取公婆同意后,还把次子邵蔷生正式过继给汤修慧,以慰她晚年时的寂寞。此后,汤修慧与沈氏便一起抚育孩子、打理家庭生活,情谊日笃。沈氏去世后,汤修慧更是全权担负起抚养照料孩子的责任,对沈氏的孩子视如己出。
 
在京时,邵飘萍工作繁忙,常无暇陪家人。每次汤修慧的生日来临之际,都不见邵飘萍有任何提及。她以为是他忙于工作忘记了,可总在生日当天,就会在桌子上或枕头边发现他送的生日礼物。或是一件珍贵华丽的裘皮大衣,或是一只精美无比的女式手表……邵飘萍一生以“怪才”闻名,连制造浪漫都别具一格,这每每让汤修慧幸福无比。
 
“自古忠孝难两全”,汤修慧虽然无法尽孝为邵家传接香火,却在“尽忠”里做着轰轰烈烈的大事。那便是,一意一心做好邵飘萍事业上最得力、最出色的战友与助手。两人结婚后,汤修慧就开始帮助丈夫操作办报活动。天资过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她经常为《妇女时报》等报刊撰稿、写评论。她写的不是一般女撰稿人的诗词文赋,却是精短的论文,大谈中国教育、卫生事业。其言辞气势,颇有巾帼不输须眉之风。经过一系列办报经验的积淀,汤修慧越来越能独当一面。
 
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了新闻编译社,两年后,《京报》问世。这时的汤修慧已成为邵飘萍事业上不可缺的“金牌”助手。她所写的评论,辛辣有力,经常博得读者的赞扬好评;而其聪明能干、精力过人、泼辣大胆的作风,更助邵飘萍将报社事务、家务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此外,她在交际人事上也颇有建树,不仅能为丈夫出谋划策、撑场博面,更有着比邵飘萍还果断的处事手段,堪誉“女中丈夫”。
 
这样的女子,是邵飘萍新闻事业上的左膀右臂。她能明白他的难处,知晓他的苦心;她不似普通妇人那般只懂劝慰夫君,更能“推波助澜”,为其解决问题、办成实事。邵飘萍越发离不开她,而她也始终如一地尽着为人妻为夫友的“忠义”。
 
堪称完美的夫妻合作
 
《京报》初创阶段,邵飘萍打出了“必使政府听命于民意”的旗号,模仿英国《泰晤士报》、法国《法兰西时报》和《巴黎公论报》,意图用报纸来监督政府。但中国国情与西方不同,报人办报需要资金,或多或少会接受政府的津贴,这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在这期间,邵飘萍与汤修慧一唱一和,一个与政府内幕军阀搞好关系;一个就和高官们的“内人内子”们套近乎。胆识过人的汤修慧曾经两次与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及其姨太太私下会面,并收下了段宏业“补助”的大额现金支票。其实,这些军阀也是《京报》的重点“抨击”对象,邵飘萍为妻子私下“收款”的事,发过火、生过气,但面对尴尬现实,最终还是接受了。人人都知道,邵外出有专车、服饰显高贵、出手还大方,这都不是一个穷报人能负担得起的。
 
《京报》创办得非常成功,不仅成为北京的畅销报,邵飘萍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创办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并担任讲师。期间正值少年毛润之在京,听过邵飘萍的激情演讲后,毛润之十分敬重邵氏夫妇二人,更尊称他们为“先生”与“师娘”。
 
为了更加深入、真切地了解社会,打探“第一信息”,邵飘萍经常去到妓院进行底层采访。要知道,越是幕府要人、智囊人物都爱花天酒地,潇洒快活。没想到,胆大的汤修慧意也提出随夫同往。邵飘萍不禁笑道:“这怎么可能,哪有带着夫人的道理。”汤修慧立即反驳:“谁说只许男人吃花酒,不许女人吃花酒,你们还叫着男女平权,却事事排斥女人!”这下邵飘萍倒不好拒绝了。汤修慧逛窑子是“入乡随俗”,大家叫条子,她也叫。等到应叫者来到跟前,居然也是女人。众人皆愕,她却立马操起一口吴语,便与之姐妹相称。话说“汤二爷”逛窑子还闹过一个笑话。有次邵飘萍和朋友酒酣饭饱后,决定换院子(窑子的规矩是:一个院子的姑娘,不能无缘去别个院子,如果被客人带去,则叫“过班”),汤修慧也跟着去。哪知刚进去便被跑堂会错意,指着她大呼“过班”。又气又急的汤修慧,顺手一个耳刮子,打得那跑堂鼠窜而逃。
 
这一来二去的,汤修慧倒成了姑娘们口中最亲热、最贴心的“汤二爷”。在八大胡同,她更是打听到很多政治上的要闻秘事,无人不叹邵飘萍夫妇消息的灵通与手段的高明。据说,汤修慧还时常女扮男装,各处走动,风头高举。这对新闻夫妇的轰动传奇,不得不说是夫妻二人完美合作的结晶。
 
阴阳两隔的晚年守候
 
办报期间,正义凛然的邵飘萍经常会得罪高官幕僚,引来杀身之祸。而这时,汤修慧便成了丈夫性命安危的坚定守护者。
 
1913年8月,邵飘萍因发表了抨击袁世凯的文章,不仅被查封了报馆,还被警方逮捕。当时的汤修慧,还在杭州女师读书,得知消息后她四处奔走呼吁,救出丈夫。1919年“五四”浪潮后不久,因公开发表《国民一致对外之声援》批评当权的“安福系”,邵飘萍再次遭到通缉,创办不足一年的《京报》第一次被查封。心急如焚的汤修慧劝说丈夫躲避起来,自己再四处奔走疏通,最终不仅救回丈夫,还使《京报》复业。通缉一事反倒使这对新闻夫妇名声大噪,汤修慧的“夫人外交”可见一斑。
 
然而,锋芒太露、树大招风的邵飘萍仍然没有躲过军阀的毒害。因同情冯玉祥,邵飘萍为伸张正义,力排众议,利用《京报》特刊大加抨击各路军阀,由此惹火了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1926年4月24日,邵飘萍被张作霖下派的军阀张宗昌逮捕。4月26日凌晨3点,被禁锢在报馆的汤修慧自觉此次事险,为了营救丈夫,竟然不顾个人安危,胆大地翻过报馆的围墙,躲过守卫的警察,赶到花园饭店,请张培风先生出手相救。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凌晨4时20分,邵飘萍被抢杀于天桥刑场。
 
一代“新闻才子”冤毙离世,一对有情人阴阳两隔。从此,汤修慧下定了终身守候亡夫,代其完成新闻事业的誓言。邵飘萍遇害前,有人曾问他:“你出走后,这个京报馆、通讯社怎么办呢?”邵飘萍说:“这个不用忧虑,修慧自能料理。”果如他所料,1928年6月12日,汤修再次复活《京报》,并亲自撰写了《京报二次复活宣言》说:“呜呼,飘萍先生之丧……修慧盖无日不锥心泣血,含辛茹苦,以求得机会,一伸先夫子宏大之志愿……”字体行间,无不表达了她继承夫志、前仆后继的决心。
 
煞费苦心的汤修慧凭着一人之力将《京报》艰难维持至1937年的“七七”抗战。抗战胜利后,汤修慧试图重启《京报》,结果未圆。待她再返京时,报社已被托押给银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遣返浙江进行劳动改造。无奈之下,她向毛主席直书冤案,这位主席昔日的“师娘”才得以返京安度晚年。
 
1986年3月2日,汤修慧病发卒于魏染胡同寓所,享年97岁。据邵氏儿孙回忆,汤修慧晚年期间,每一天都离不开报纸,她始终似邵飘萍在世时那样,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中国新闻事业。或许,对于阴阳两隔的他们来说,那一天一份的报纸,便是隔世情感的最好依托。

大洋难阻两情相悦,
 
婚礼前夕幸福梦碎
 
2008年6月初,23岁的陈明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河西集团工作。同月底,他相恋6年的女友许琳,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去机场迎接时,期待已久的陈明在一众朋友围观下,向许琳浪漫求婚。婚礼定在稍后的8月8日。
 
横祸却在此时突然降临。
 
8月4日,忙着布置新房的陈明让许琳驾着他们新买的汽车前去城郊别墅区挑选婚纱外景。下午3点多,陈明正想给许琳打电话问情况,却接到交警的电话说他的新车出事儿了。
 
“车子不是许琳开着吗?她出了什么事?”陈明连忙拨打许琳的手机,可一直无法接通。怀着满心忧虑,他匆匆赶往事发地点。陈明看到警戒线内,一辆外壳被烧烬、已无法辨认车型的汽车,湿漉漉的还在冒着烟,旁边有3名消防员正在紧急切割着车门。他只向车内看了一眼,竟吓得面无血色——在那辆被烧得只剩下空壳的汽车驾驶室里,斜躺着一具面目全非的尸骸!
 
事情的经过令陈明不寒而栗:下午3点左右,交警接到报警,说这一带有车发生了自燃,先是汽车的发动机盖在行驶中冒烟,驾车的年轻女子发现后停下车,却怎么也打不开车门。有人跑过去施救,但火舌浇了油般猛蹿,把人逼了回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根据目击者提供的车牌号,交警很快找到了车主陈明……
 
陈明被这场飞来横祸击蒙了。不一会儿,车内的遗骸被移出来,担架抬起间,死者焦黑的手臂无力地垂下来,一个黑乎乎的圆环滚落在地。陈明伸手捡起,揩净黑尘,赫然发现那是自己向许琳求婚的蝴蝶钻戒!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
 
时光回溯到8年前,15岁的陈明,与许琳成了高中同学。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尤爱穿白色蝴蝶裙的许琳,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翩飞在陈明的世界中;外形阳光俊朗的陈明,也紧紧攫住了少女的心扉。但高中三年,恋情并没有影响彼此学习。2004年7月,陈明考上了心仪的南京林业大学;许琳在父母的安排下,将赴澳洲留学。
 
初到澳洲,许琳孤独、思乡,水土不服、腹泻,陈明总是尽可能地在网上陪着她,还寄去南京特产雨花茶治好了腹泻。很快,许琳恢复了阳光和笑容,成绩也大幅提升。
 
情到深处,许琳向父母坦陈了自己和陈明的爱情。陈明的父母在南京城区经营着一个小服装店,家境一般,许琳的父母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门第之差,极力劝阻着。许琳却在心中刻下了陈明的名字,倔强地与父母展开对峙。见女儿毫不妥协,他们便拒绝许琳每年寒暑假回来探亲,试图用距离和时间来切断这不切实际的爱情。
 
2006年5月7日,许琳21岁生日。晚上,跟陈明视频聊天时,她哭着说:“我们快两年没见面了,我好想念你。我不想再通过冰冷的摄像头看着你,真想要一个可以陪在身边的男朋友……”恋爱中的情侣,谁不渴望心相依、手相牵!陈明深深怜痛一个孤身海外的女孩所忍受的相思煎熬。
 
8月3日,墨尔本机场,陈明与许琳在阳光下紧紧相拥。恋人的到来,让许琳感受到了继续爱情的力量。她在QQ空间中写下了爱情诺言:“从今天起,我将是一只蝴蝶风筝,不管飞多远,线都在你的手中。亲,等我回来!”两颗心,从此交融、叠合。
 
此后,为争取半年去探望许琳一次,陈明利用课余时间,打了五份零工。最终,深受感动的许家父母,在详细考察了陈明的能力和人品后,终于放心地将女儿交给了他。
 
谁曾想,许琳学成归国仅一个多月,竟突遭横祸。她绚丽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亲人和爱人的,是无尽的创痛:痛失爱女,许琳的父母一夜之间老去;陈明不仅要安慰、照顾他们,还要安排许琳的后事。一旦闲下来,他就对着爱人的照片和那枚蝴蝶钻戒,用泪水稀释悲痛……
 
疼痛的心浸在泪里,
 
爱你自有深情表达
 
惨剧发生后,陈明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他心头盘桓着几个大大的问号:刚买的新车怎么莫名其妙地着火?许琳当时为何打不开车门?怀着这些疑问,陈明一次次奔走在交警和公安部门之间。很快,交警结合对汽车残骸的现场勘查和众多目击证词,给出了事故鉴定报告:原厂车辆无质量问题,自燃原因尚不确定,推测可能是汽车油路或线路发生故障,加上当天气温过高而产生了明火。至于许琳当时不能及时开门逃生,是因为汽车控制系统在起火时失灵,车门无法打开。警方排除了他人加害的可能。
 
然而,对于交警给出的答复,陈明有些难以接受。“绝不能让琳琳走得不明不白。”在安葬了许琳后,陈明决定自己着手,把车子失火的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女友。
 
陈明内心自责的是:当天是他安排许琳驾车代自己外出选景的,她是替自己而死的,是自己害了她……强烈的愧疚,驱使他迈动脚步,奔走在交警、公安、保险公司和街头各个4S店,细致询问可能引发事故的每一个疑点和细节。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浦口交警大队请教时,事故勘查中心的交警还特意帮陈明提取了一段事发时的监控录相。回到家中,他打开只看了一眼,就痛苦地伏在电脑桌上,那种焚心的疼痛猛涌全身——汽车刚起火时,许琳及时将车停了下来。透过车前窗能模糊地看到,当时她拼命地推摇着车门,车门却纹丝不动!她继而使劲拍打着车前窗呼救,但顷刻之间,火舌将她连人带车全部吞噬。因怕汽车爆炸,跑过来施救的路人被熊熊大火逼了回去。缭绕的烟雾间,依稀可以看到,许琳在临死前,仿佛一只仓惶的蝴蝶,做着极度痛苦、凌乱而又徒劳的挣扎……
 
陈明不忍再触及这撕心裂肺的一幕。他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将这段视频放进去,并加上了密码。
 
近两个月后,得知陈明还在苦苦追寻着汽车出事的原因,许琳的父亲许云钧哽咽着感慨道:“如果车上有个故障预警装置,琳琳就不会出意外了。”岳父的话,让陈明哀伤的心里透进了一丝亮光:“琳琳走了,再也追不回来,要是自己能研制出这种预警系统,琳琳的在天之灵也可得到一点慰藉!”在岳父的鼓动下,陈明走上一条艰难的研发之路。
 
陈明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网络编程,他首先想到的是,将计算机与汽车信息对接,将汽车的健康问题,通过数据形式反映到电脑上。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实施起来却异常艰难:国内汽车品牌林林总总,纵使同一品牌,不同车系的系统构造、线路及参数也千差万别,单收集、掌握这些数据,就是一项无法想像的庞大工程。
 
可是,没有任何难题能阻挡得住爱情的动力。在此后漫长的一年多里,陈明成了各品牌汽车生产基地和4S店的常客,还泡在大大小小的汽车论坛及QQ群中搜集资料,发帖求教……
 
这是一场祭慰爱人的长征,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且陷阱密布。2009年5月,深圳一家信息公司的负责人,通过邮件与他取得联系,声称该公司有其需要的相关资料。陈明发现,该公司的项目内容与他的研发方向确有较多共同点。大喜过望的他,将父母多年的积蓄及保险公司的理赔款,共计90多万元,全部投到了合作中。可4个月后,信心满满的陈明在查看项目进度报告时,发现研发进度出现了严重偏差。等他奔赴深圳,惊讶地发现这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携新爱祭慰逝爱,
 
天上人间爱去来
 
此次被骗,不仅耗尽了父母的养老金,连支撑陈明生命的项目研发也就此中断!悲愤之下,他辞去工作,将自己闷在家中,一遍遍地翻看他和许琳的相片、恋爱日志,任回忆灼痛回忆……
 
2010年1月底,偶然听说陈明如此消沉后,岳父许云钧主动找上门来劝慰道:“做研究和经商一样,都不会一帆风顺。损失的钱,就当交了学费,你不要放弃。经济上,我竭尽所能支持你!”信心尽失的陈明却嗫嚅了。岳父临走时,留下了一串叹息。望着他老迈的背影,陈明内心一阵痛楚:要是自己就这样放弃了,不但辜负了许琳,也负了许父的满腔期待。为找回几近泯尽的信心,他强迫自己打开电脑,颤抖着手,输入密码,点开了那个被自己封存了近两年之久的文件——直撞眼帘的是一片焚心的火焰,那如蝴蝶般美丽的恋人,在火海和生命囚笼中如困兽般挣扎着,直至化为惨烈的虚无……
 
夜很沉,视频被一遍遍回放,迎战困难的信心如潮水般猛灌进陈明心田……一个剜心剔骨般疼痛的不眠之夜后,他振作精神,到街头各4S店老老实实地搜集各种车型数据。
 
两天后,许云钧拿出12万元积蓄,鼓励陈明和几个朋友合伙,专职从事预警系统的研发。怀着对许琳深深的爱,陈明和团队夜以继日、想方设法地搜集各种车型的数据,很多时候,大家忙乎了一整天却前功尽弃,但感动于他对女友的痴痴深情,没有任何人抱怨……
 
2010年3月,因经费实难维继,陈明的团队面临解散。这时,一直默默关注他的前同事刘婧婧,雪中送炭地入股15万元,加入到陈明的研究团队中。
 
时年23岁的刘婧婧,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与陈明同时进入河西集团,在同一部门工作,平时相处非常融洽。许琳出事后,刘婧婧多次去看望休假的陈明,后来得知他在研究汽车数据与计算机对接程序时,还专门发邮件询问为何要研究这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陈明回邮件粗略地讲了自己的大致研究方向,并说:“我只想为我逝去的爱人做点事情,这无关工作,只关爱。”性格单纯的刘婧婧看罢湿了眼眶,并诚恳地说:“你需要相关实验数据时,我可以帮忙写程序,做测试。”此后,对陈明暗生情愫的她,一直关注着他的研发进展。前不久,得知陈明辞职后研究项目陷入僵局,她主动提出注资入股。从她越来越热烈的目光中,陈明读出了爱意,可此时,他无心接受新的感情,便婉拒了她的好意。但最终,在刘婧婧真诚、执拗的坚持下,陈明接受了她的帮助。
 
有了新的力量,陈明团队研发速度明显加快了。半年后,大家收集到了200多种车型的相关数据,进入整车测试阶段。这需要在汽车行进中进行,包括恶劣天气和路况下的测试。没有专门的测试场地,陈明就在深夜驾车来到郊外公路上,带着测试仪器一遍遍实验,有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沿路狂飙。
 
2011年春节前夕,南京下着大雨,道路湿滑不堪,能见度非常低。陈明为搜集极端天气下的行驶数据,仍坚持驾车测试。刘婧婧放心不下,便像往常一样主动要求陪同。
 
暴雨中,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行进,陈明依次提高了档位,踩下了油门。在一个急转弯处,他反应过来猛拉刹车为时已晚,车子如脱缰的野马冲向路边护栏。危急关头,刘婧婧惊叫一声,猛抱住陈明,用瘦弱的身躯护在了陈明身上……碰撞中,两个人都失去了知觉。
 
所幸的是,车子冲下路基后,侧翻进路边的泥坑里,陈明左胳膊骨折,头、肘多处擦伤撞伤,但均无大碍。刘婧婧除右臂和胸骨折断外,后脑因为碰撞出现积水,医生紧急为她实施了开颅引流手术,最终化险为夷。望着如许琳般纯美、生死时刻舍身护已的女孩,陈明的心再也无法平静……
 
2011年8月,在经过一次次危险的测试和一次次的失败后,陈明团队终于制作出智能行车诊断仪的雏形。2012年4月,经过不断改良,这款名为“Icar”的智能行车诊断仪终于定型、问市,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7月初,在南京市2012年汽车安全驾驶论坛上,陈明隆重举办了产品发布会。打开宣传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据交通部门统计,中国每年车祸发生率居世界第一,平均每6分钟有1人死于车祸,每1分钟就有1人在车祸中受伤,其中约有50%,是由于车况不佳引发的……
 
在这组冰冷的数据之后,是刘婧婧执笔写下的饱含深情的产品推介信:这是一个深情男人,在女友逝去后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浸蘸爱与泪、痛与悲,泣血“诞下”的一款生命守护仪,是他献给天国女友最深情、最独特的礼物……
 
更令陈明意想不到的是,Icar一经面市,迅速吸引了众多有车族的强烈关注,不到一个月就铺占了南京市内大大小小的4S店、保险公司、汽车店、手机店及驾校。又一个月,代理商发展到东北及加拿大等地,销售业绩逾千万。
 
8月4日,许琳离世三周年纪念日。就在此前一天,陈明收到了国家专利局的批文。他将这些批文,连同之前中科院出具的测试报告都复印好,带到了许琳墓前。陪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刘婧婧。借着微风,他们将这些材料都化作了火焰,以慰远在天国的许琳——这是陈明企盼已久的愿望,如今,他终于可以卸下心灵的包袱了。火光跳跃间,他喃喃地说:“琳琳,感谢你把婧婧送到我面前。谢谢你的成全。”山风拂动,爱,将在此延续……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