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感悟 – 女娲资源

生命的感悟

  2013年02月15日凌晨1:40分,奶奶走了。
  我亲爱的奶奶在我离开家乡的22个月后永远地走了,连最后一面一句话都没留下就走了。是我不孝,没能守在身边。
  从小到大对我最亲最疼爱的人是她老人家。记忆里,她从没对我说过一句狠话,更别说打骂了。她总认为男儿志在四方,该出去多走走,多见世面。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最放不下的人是我。家,老家,故乡是她那一辈人永远的根。一直以来,成家立业是她心中对我最大的期盼,虽然她从没对我提起,亦或催促我长大。她的一生是苦难中过来的人,知道男儿应当肩负起对家庭的责任。
  奶奶虽然没读过书,可也是明事理并心胸宽广的人,从没与人红过脸。总说,现在的生活已经比原来好了太多,因为不再挨饿。那个年代的人,对挨饿最是切身体会。她一直教育我,苦并不可怕,只要能生活下来,熬熬也就过去了。生活对她而言就是能看着一家子的人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是最大的安慰。感受最深的是,也是她常给我讲述的50年代那些闹饥荒的日子。虽然我们那个小山村没有人相食的事情发生,可毕竟她是见过许多饿死的人。她曾说过一件事,五几年时村里的一个同辈人的事:
  那时还是吃大锅饭的时期,所有食物是要凭票才能购买,因为食物短缺,往往是要想吃上一两猪肉都得排队去买。
  有一年,村里有一老汉,估计是饿得慌,从而染上了病。队里出工是去不了了,早上时他还能手揣着肉票去排队买肉,然而人太多,青壮年,力气大的把他给挤退到后面去了。当时可能饿的蒙了,他匆匆挤到肉案前抢了一小片生猪肉。后来被人骂着“老不死的,事没干,还来偷食。”他自辩解说“我是有肉票的”。当时有没被人打了不可知,反正大家都没帮他说话,说是他装病不出工,还有力气来抢肉。哪曾想到他当天晚上人就死了。至于那片肉买到没,回家煮吃了没,没人知道。很悲凉的往事。
  当时我听了也不禁落泪。年少时,常听奶奶讲,我爷爷当年若是生了点小病,总会叫我曾祖母帮他买来半斤猪肉回来煮给他吃,第二天病就好了,可以下地干活了。那都是长期饭菜没有油水闹的,体虚而病入,能补充点营养恢复了体力就能抵着病痛干活,而不用服药了。
  那时太穷,寻常家里是没钱买药的。想当年我才几岁就曾因常年以面食为菜而拉稀,到最后差点没活成。是旁系的爷爷亲自给我开中草药治好的。
  母亲说:当时已是深夜,我是四肢冰凉,惟有胸口还有一点热度,脉搏微弱,早已喝不下药汤,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去敲大爷的门,他也不多说,只是匆匆配了一剂药,叮嘱“我就不过去了,这是最后一方,若有效天亮后再来配一副,反之也无能为力了。”我能活下来,是个奇迹。
  我那时也就四五岁,因为我是五岁上学,记得当时还没进学校念书,印象中有些模糊。病重时是白天,那天没有别的食欲,于是告诉母亲,我想吃鸡腿(那些年,除非招待客人,或者逢年过节才能难得的吃上一回肉食。)。当时家里只有几只养得半大的雏鸡,也就一斤多毛重。母亲听得落泪,也就汤给我吃。
  吃了半个鸡腿后仿佛精神了一些,于是家人背我到镇上去买药。一路上还有说有笑,母亲问我想买什么颜色的凉鞋,我说喜欢蓝色(那些年小孩子的鞋子还没现在这么多的花样,款式几乎是一个样,只有挑颜色、大小。)。到了市集我亲自点了一双蓝色的凉鞋,就这么放在怀里,在母亲的后背趴着。买好了药,见到我不说话,母亲以为我困得睡了,也无心再逛,就走路回来。
  不曾想,回来还没到家,邻居阿姨来探望我,发现我已经眼翻白,嘴青紫。当下催我母亲快点回家找人医治。后面的事是听母亲说的。
  种种往事,历历在目。而今我最亲的亲人已逝,我却不在家。甚至之前她因年纪大了,体衰摔倒,卧床不起我也不可知。这是我的过错。这些年来,我在外面不得志。总觉得愧对家人,也就很少回家,渐渐的连电话也打得少了。是家里人怕我担心,而没告诉我,我却一直不知,以为家中一切安好。因每回打电话回去,他们总说家中无事,教我不用多虑,原来都是安慰我的话。
  今年除夕夜凌晨12点,我给大姐发了信息“姐,新年快乐!”没过多久她忙回我,并一再说有空多上网聊聊。当时没曾细想,也就不放在心上。谁想,没过几天,奶奶就走了。我因为没敢面对现实,竟然听到奶奶病重的消息而不敢接听。当时心里头乱得慌,也堵得慌,鬼使神差地关了机。听大姐说“奶奶在弥留前,人还清醒,一直在念叨我。”孙儿不孝,连最后一面,最后一句话都没和她道别。遗憾终生!
  写到了这里,让我想起了《活着》里福贵的命运,还有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那是一种对生命透彻而得到的感悟。死去的人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走下去,没有太多哀伤,对生活而言,痛并快乐着。健康快乐地活着才是目的。活着的本质只是为了活着。生活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好的,另一面是不好的,方向不同而已。纵观生命的过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哪一面,唯有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过好自己的一生。(20130216,凌晨2点半)
  后记:当时写完后没敢看,过了那么久再来阅读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成年人对生活的虚伪与无奈吧。因为现实的无奈而虚伪,因为虚伪而更加无奈。为了还原当时最真实的自己,对上面的文字,我不想作任何更改。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不自欺。(2013年5月30日)
  

打赏 赞(0)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打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