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他的黑道朋友
有多少人能以别人的心来想自己的呢?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心是想别人呢?数字是统计不出来了。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就是如果自己是小人,那多数情况下他都会把别人也看做是小人,而君子多数情况下都是把别人也看做君子。因此上基本还是拿己心量人心的时候多一些;而正直人行事往往都是始终的拿自己比人心,小人行事往往是不来比较,只顾自己的心。
报答主公知遇之恩是中国士人豪杰的完美气节,其成败福祸均在所遇斯人。如昔日之荆轲、专诸、要离、豫让、聂政等,赵云、关羽等,均属如此。而梁山英雄如武松、关胜、呼延灼等多数豪杰亦属如此。
固决不能把武松视为好名、好胜而容易被利用收买之愚人矣。
1、水浒世界的天理。
武松在现代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基本都是头脑简单、是不分善恶的,还带有一些凶残性,这还不够,又给带上一顶不尊重女性的帽子。这样的研究结果看起来有些道理,毕竟有些事实就在书里写着。然而仔细看起来,就觉得还是没有梳理出作者要表达的武松。我个人认为,还是金圣叹与张恨水的研究更符合真实的作者意图,也就是更真实的武二郎。
上面这些研究成果多数是从武松帮助施恩夺取快活林这段行为和饶恕孙二娘卖人肉、鸳鸯楼复仇这三段中研究出来的,不无道理。施恩的快活林的确就是现代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而施恩的行为也是如此;孙二娘也的确是在那里卖人肉,而她老公张青还把人肉馒头挑到附近县城、村庄去出售;鸳鸯楼复仇也的确把张都监满门尽杀。
这就能正明武松是不分好歹的强硬,武松是以个人利益、个人需要出发的正义吗?恐怕不能说明。如果简单的在这一章节里来看的,上述孙二娘和施恩的行为的确可以正明对武松的定论。不过这么看还是有点“管中窥豹”之嫌。对孙二娘和施恩还是先看看施耐庵对她们的整体叙述。
对于《水浒传》的故事,描写的是事件是发生在北宋末年,而作者时间(或者说是成书时间、亦或成型时间)是在元、明两代。因此我们对这段故事的研究不能离开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给他们定性。在古代社会的上九流职业身份中,商人是身份较低的职业类型,而且社会对商人的印象都不是很好,他们往往都是驱逐利益的化身,有的甚至利用天灾人祸来谋取暴利,所谓“无奸不商”。这在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准确的,然而当时就是这样的社会现象。而在当时的江湖黑道人士中,选择过往商人下手,一方面是商人身上有利可图,另一面由于商人在民众中的印象极坏。因而抢夺他们也就是理所当然的毫不手软了。相比之下,我们当今时代对一些制假卖假的不法商人处置的的确是太轻了,因为他们是在有意害人。
2、面对孙二娘与张青卖人肉的黑店。
接着就可以理解孙二娘、张青的黑店,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才下手的情况了,而且武松对杀商人的行为,也是不反对的,这是时代的观念。早年有蒙杀头陀的事实,但头陀带的那串108颗人头骨念珠和那镔铁戒刀可以知道这头陀应该杀了不少人,当然这也不能推断那个和尚就是坏,另外也没准当时那个头陀在孙二娘面前做出了什么其他勾当。而麻翻鲁智深怎么解释?应当从他的相貌来看。当初五台山的和尚们就说他“一双眼恁地凶险”,再加上鲁智深体型胖大,的确有许多肉可以做馅。然而从鲁智深为人来看,他怎么也能饶过孙二娘呢?能够说鲁智深也是不分正邪的滥杀吗?恐怕不能,对镇关西那是误杀。他是不弄清楚不能致人于死的。事后还和孙二娘夫妻结为兄弟,并且一再邀请他们二人上二龙山入伙。以鲁智深之秉性,那可是一片磊落,不容有半点沙子进入。能够欣赏他们,肯定有闪光的亮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鲁智深的人格、品质不能怀疑的话,那对孙二娘夫妻也就不能有太多的怀疑。当然这不是给孙二娘杀人卖人肉辩解,是说凡是还真就别看表面现象,要在那个社会环境中体会当事人的状态。而武松刚从阳谷县事件到此,他首先是对孙二娘没什么好印象,所以用言语挑逗引她出手,达到教讯的目的。可以看出武松不是轻易乱杀人的,要通过自己的印证求的事实才可下手。以后的发展,一定是武松也发现了和鲁智深一样的认识,才结拜。但是不管怎么样,那后厨房里张挂的人皮和几支人腿绝对不能让武松扭转已经形成的对女人的印象和态度。
转载请注明:女娲资源 ziyuan.ngn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