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女人系列之--李清照
众人正在传看李恪非拿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看毕,个个赞赏不已。问及作者,李恪非却笑而不答。大家的兴致上来了,纷纷猜测作者。有说词出手不凡,也许为词家苏轼所作;有说词带有仙气,莫非出自神仙吕洞宾之手。。。
最后,李恪非难掩得色,笑道:此乃出自现年十六岁的小女李清照笔下。
众人一片惊呼。齐赞李清照才华甚是了得!
花季少女,由此在京师词名卓著。这时,她的生活,明丽轻快如人间四月天。戏舟藕花间,争渡惊鸥鹭;庭院蹴秋千,倚门嗅青梅,生活悠然,心情悠然。
十八岁,她与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为夫妇。郎情妾意,如胶似漆。身处甜蜜幸福中的她,曾买花斜簪云鬓,俏皮地让夫君比比是花面好还是人面好。
含苞欲放的鲜花,秀丽动人的容颜,琴瑟和谐的爱情。。。一切,如此美好。
她多愿,岁月一直这样静好。只以为,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却难料,磨难的暗涌会接踵而来。
次年,祸事就无端降临。其父李恪非被列为奸党“元党”之列,而此时,公公赵挺之官至相位。得知父亲困境,她心乱如麻。遂上书赵挺之,书中有“何况人间父子情”字句,她欲以父子深情打动他,让他出面救父。
二十岁,她的天空又布满阴霾。因当时不许元党子弟居于京都。她被迫离开对她情感甚笃的夫君赵明诚,仍回娘家居住。
本来,正新婚燕尔的夫妻恨不得须臾不离。但因他正在太学,每月两人只能相见两次而已,他仅在每月月初月中才能请假回家。虽相见甚少,但当他归家后,两人携手,研究金石,购买古物,作诗填词,其乐倒也融融。故而,深闺少妇日日望眼欲穿,日夕在中熬煎,只盼月初月中时他能出现在眼前。
相思本已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如今,又需分离,而相见,谁知是何年?!
重又独处,却不再无忧。往夕,夫妻相对,多少柔情蜜意;今夕,清宵室冷,只觉落寞无限:朝廷政治斗争何时结束?心中所爱之人何时能见?
此后三年,她就在失落与相思中度过。夜夜独枕,她常辗转难眠。纳妾之风盛行,他是否趁她不在,难耐空房而纳妾填房?久无音讯,他是否移情别恋,渐渐将她淡忘?朝朝暮暮望眼欲穿,何日能重见君面执手言欢?何夕能重拾恩爱缱绻如前?
轻愁笼眉,心事难遣,她唯寄情于读书作词。
赵明诚收到了她的一首词《醉花阴》。研读后赞赏不已,决心胜过她。于是废寝忘食,苦思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连同《醉花阴》一起让好友陆德夫品评。德夫玩味比较再三,方开口道: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闻言羞愧道:此三句乃清照所作,并非出自我手。
终于,她守得云开见日出。皇上大赦天下、解除党人一切之禁 ,她又可以与他团聚了!只是,三载华年已在离愁别恨中蹉跎而逝。
她祈祷,从此能长相守,岁月安稳,波澜不惊。
谁知,翌年又有横祸飞来。公公赵挺之在被罢官五日后突然离世。祸不单行,当举家皆悲时,又被诬陷而家属亲戚在京者皆被捕入狱。明诚入狱,她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不久,他虽然获释,但却失去官职。
她已厌倦这霎时晴,霎时雨,霎时风的政治风云,只求能与他长相厮守,在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中宁静度日。两人遂屏居乡里,他的故乡青州。
由京城到乡里,从华屋到陋室,他明显有些失落。她却从容淡然,将故居命名为“归来堂”,又取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之义,自命为易安居士。
归来堂一住就是十年。他每获书画古物,就与她共同研讨,品头论足。饭罢,两人又常闲坐归来堂烹茶,赌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中者则先饮茶。她因博闻强记,每每胜出。因为得意,她常举杯大笑,杯摇茶溅,却又泼茶于衣衫,反而无茶可饮。
十年间,她除了协助他撰写《金石录》,又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的《词论》。
这十年,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她甘心终老是乡,只要,能与他长相伴,日日月月年年。
他要离青州赴莱州上任了。于他,是等来出头之日的喜事;于她,却恹恹无绪,郁郁寡欢:他本可携眷前往,但他却执意不肯,偏要留她一人独居青州。
任她泪湿罗衣,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任她惜别伤离,方寸大乱,他还是远去了。她又重回清宵独处的孤凄。
独抱寒衾,她心绪难宁。他的心思她懂。虽已人到中年,却仍膝下无子,他每每为此叹息。而她,何尝不内心怅惘。看别家孩童笑靥若花,声若银铃,在父母怀中撒娇作痴,她总痴痴凝望。多希望,自家臂湾中也有天真烂漫的儿女,能够同欢笑,共嬉戏。但是,多少年盼望,却总是成空!
这次被疏离,或许就是他长久以来积蓄的、对婚后无嗣遗憾的总爆发吧?只是,无嗣,仅她一人之过?
【 历代名女人系列之--李清照】
转载请注明:女娲资源 ziyuan.ngn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