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与艺术》之美
文学与艺术原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慨念。文学指的是用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学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艺术则是通过技艺化了的各种手段,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形式。如:诗歌,小说,戏曲,音乐,杂技等。
对文学的讨论,应该从文字的起源讲起。我们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上古时代,那时人类还没有文字。人类相互交流,靠在地上画图形表示。后来,有一个叫”陈颉”的人,看到龟壳上的格子里面似有文字图案,由此产生创造文字的想法。史上认为是陈颉创造了文字。至于可信程度如何,那就是专家们的事了。
文字形成后,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把它系统的规纳为三种方法:
<一>:象形法,如:日,月。<二>会意法,如:”旦”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为旦。<三>形声法,如:用”巴”字的音,配上形状的”父”字,就成了”爸爸”的爸字。
自从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但还是没有文学这个概念。
与文字产生几乎同步,艺术也处在盟芽状态。
爱美是动物的天性。比方,孔雀见到客人在观赏它时,会展示美簏的翅膀。公鸡会引吭高歌。人类也一样,他们会用树枝遮住不应该看到的地方。女人爱美,会模仿风吹柳条摆动的姿态,水蛇的扭动的动作,一扭一扭的,煞是好看。学者认为艺术是源于“模仿”是很有道理的。人类在繁重的劳动中,为了获得步调一致,和身心的愉悦,减轻劳动负荷。就产生了劳动号子,“嗨哟,嗨哟!”如果我不讲错的话,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人类模仿动物的嘻戏动作,就成了现在的舞蹈。在文学和艺术的活动中,人们会用一切手法去美化自己的作品。
打开电脑,我们仿佛徜徉在文学和艺术的百花园中。里面有很多优秀作品。有的华丽,有的朴素。它们”争奇斗艳,各献芳菲”。这些作品读后”如饮甘露,如品香茗”。使我们在繁华和喧嚣的背后,获得一份难得的恬静的享受。
这些文字语言很美。那么,这些语言元素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应该来自中国古典“诗词歌赋”。
中国古典诗词里面,有许许多多长盛不衰的名句名段。这些名句名段,有的言语精练,有的语音铿锵。言简意赅,意境深邃。当我们吟唱“大漠孤烟直”就会想到那里有广袤的沙丘。当我们朗诵“大江东去”就会想到那里有浩翰的大海。感悟到历史的沧桑。古代诗词在文学领域里,表现的是一种恢宏的气势。也是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文学和艺术揉和得效精彩的,要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了。以红楼梦为例:
“红楼梦”是以曹雪芹自身经历为主要线索,用艺术的手法和文学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以贾政“宁荣”二府为主线,用自己的爱情经历,幻化出一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剖和描绘一个士大夫上流社会的贵族的兴衰过程。他们“醉生梦死”“一荣俱荣,一损俱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揭示的不是某一个人或家庭的兴衰,而是整个封建社会上层腐朽没落的阶级,必定要趋向灭亡这一永恒主题。
作品当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故事迂回曲折,引人入胜。那么西游记呢?那就更离奇而精彩了,
书中主人公唐僧确有其人,他的名字叫玄莊,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中国佛教法相”唯积宗”的创始人。性陈名伟。他是中国著名小说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
那么,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以及那些精灵鬼怪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就是由艺术手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思维,幻化和杜撰出来的虚拟情节。但是,它仍然以生活为原型,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各色人物,再现于小说情节当中。这不正是人类“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折射么?
当然,”西游记”还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从”美猴王出世,到五形山下’。这几个章节比较精彩。而到了八十一难过程中,就显得落入了程式化的套路中去了。{即:遇到妖怪斗不过,去找观音由观音来解决问题。然后师徒上路。}八十一难的各个章节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个程式写的。而且故事前后矛盾,比如:”大闹天宫”时,齐天大圣是何等的威风。而到了取经路上,没有不依靠观音大士的。这不能不使读者产生质疑和联想。
当然小说必竟不是历史,品渎这类作品,应该抱着娱乐和休闲的心态去看待它而不要过于求全责备。
总之,我们品读文学作品,应该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和底蕴,去审视它的内涵,用心去感悟“文学艺术”之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