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的由来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据了解,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是纪念百花的生日。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唐宋时已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在花朝节里,人们纷纷相邀出城踏青,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欣赏百花。祭拜花神,种花、栽树、挑菜(指采摘野菜),亲朋好友郊游雅宴,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好不热闹。江南一带,花朝节还有“赏红”活动。人们将红布或红纸制成小旗或条条,缠系在花木树枝上或插在盆中,为花庆贺生日。
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于聚宝门(今中华门)外设御花园育植百花。几百年来此地居民多为花农,花农为了保平安、保收成,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占地约5亩,供奉百花仙子,花神庙因此而得名。康熙乾隆年间是花神庙的鼎盛时期。每年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的菊花生日,花神庙地区都举办花朝节庙会,游人如潮。达官显贵、平民百姓都来赏花消遣。文人雅士纷纷吟诗泼墨、刻碑留念,有名之士的碑刻达数十块。
白兰、茉莉、珠兰、栀子等都是花神庙的传统花卉,改革开放前,花神庙有8个生产队,其中7个队的村民以种花为生。太平天国时,花神庙毁于战火,但人们十分信奉百花仙子,将花神庙与善司庙合并,定为花神庙,有二进大殿,十九间厢房。
从成为皇家御花园那天起,花神庙就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鲜花除了为花农们换来收入,也使得这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1983年,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南京多家媒体共同举行了一次大投票,选出来“新金陵四十八景”,花神庙以“花神竞艳”被列为其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