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针线活
因为搬运东西,不幸裤子被撕破很长一道口子,同事有开玩笑者,顺缝又撕,一条腿几乎完全开线。回到家让妻缝,妻在美美数落之后,竟然看着裤子束手无策,我也就只好换一条了事,再上班时,便将撕破的裤子带到街上去找裁缝。
在上班的路上,我提着这条撕破的裤子,回想着妻对裤子无奈的表情,不由得联想起母亲在世时的针线活。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了一辈子的针线活。她没有文化,却会裁剪衣裳;她自己的衣服从未买过成品,全是自己做的老式大襟衣裳;其颜色也多是蓝色与黑色,从未穿过其他颜色的衣服。
起初,母亲并不会裁剪,只会缝缝补补。后来因为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才激起了她非要学会裁剪不可。在此之前,母亲的衣服都是央人做的。为了央求人给自己做一件衣裳,母亲没少在人前低三下四。记得有一次,邻居黄大嫂家新买了一台缝纫机,母亲就想央求她给自己做一件衣服,于是就让父亲在街上扯了一身蓝色的华达呢布,拿给了黄大嫂。黄大嫂也答应了母亲三天后就可以来拿。然而,母亲一连去了几次,黄大嫂也没将母亲的衣服做好,在跟黄大嫂争吵了几句之后,母亲只好赌气将布拿了回来。
布拿回来之后,母亲先是将自己的旧衣服摊在床上很仔细地看,整整认真地看了两天之后,就要比划着裁剪,而父亲却不同意,让她去问问别人再说。于是,母亲就拿着布和她的旧衣裳连着出去了三天,一块完整的蓝布就变成了一片一片了。此后的半个月中,母亲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缝织她那件大襟衣服上了。
衣服缝织好以后,她试着穿在身上,让全家人都帮着她看做得怎么样。看着她那抑制不住的喜愉神色,我和二哥及父亲都不忍心败她的兴,只好一个劲地说“好看”“不错,不错。”
母亲除了会自己做衣裳之外,经常做的就是缝缝补补和纳鞋底了。
其实,做衣服是后来的事情,并且只会做自己的大襟式的衣服。缝补衣服和纳鞋底才是母亲的强项。
母亲每次缝补衣服时,总是针脚很密,她说这样结实。纳的鞋底也是如此,总是很密。而且她在纳鞋底时,还会在鞋底脚心的位置,纳上一个自己喜爱的简单图案,以便让我更加喜欢穿她做的鞋子。母亲这样良苦的用心,后来我才知道,她那样做的真正理由完全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啊!她总说,我们兄弟们年青,活动量大,穿衣服,穿鞋都很费,针脚不密就不耐穿;鞋底纳的针脚稠点,密点,就结实点,走路也会稳当些。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说实在地,母亲的针线活和其他妇女相比,做的很一般,因为她毕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旧社会过来的妇女,她的身上继承了所有中国妇女作为一个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她那颗善良的母爱之心,什么时候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