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夜晚
那个夜晚
记得上高中时的一次,因为没有赶上早班车,回家晚了些,致使我孤单一个人在漆黑而又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游走。
到家时,已经十点多了,不过正好能赶上电视上的精彩节目,我在想。此时母亲在厨房做饭,父亲弓着背在煤油灯那 橘 黄 色的灯光下剥玉米。父亲看到我进家门后,并没有开门见山地问我吃饭了没有,只是面带和蔼地说了句:“你母亲在厨房做饭,很快就好,你回屋等下。”霎时一股暖意涌上心间,我轻轻地点了点头,拖着带有几丝疲倦的身躯,放下装满书的背包,打开电视等候母亲叫我。不多时,母亲并没有叫我,只见母亲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我的跟前,我也没有多想,就狼吞虎咽起来,因为我也的确饿了。母亲站在我的身旁打量着我的吃相,略带生气的眼神中透漏出可亲的慈祥目光,我如同深受鼓舞的淘气小孩,继续享用母亲送来的面;母亲只是摇摇头,笑着走出了房间,边走边对着父亲说:“看看你的儿子,活脱脱一个饿死鬼投胎嘛!”母亲高兴地调侃道。父亲用带着疲惫的眼光打量着在屋的我温暖地说:“估计是赶车整个下午都没吃饭吧?”我只是笑而不语,沉浸在平淡而又难忘的晚饭中,乐此不彼。继而是父亲的,父亲并没有回屋吃饭,因为在农村,特别是在农忙时,农村人都会席地而坐,这已成了不成文的习惯。我也没有多想,欣然吃完了母亲送来的面。父亲仍旧披着许多年前的一件外套,任劳任怨地坐在外边剥玉米。中秋的夜晚,也略带丝丝凉意,那凉意穿过衣服的缝隙,掠过温热的肌肤,冷热相交,让人一阵清醒、一阵昏沉。伴随着玉米被剥下外衣所带来的声响,一阵微弱的风轻轻漂浮过来,那 橘 黄 的灯就颤颤弱弱,左右摇摆,恍恍糊糊的。时不时还能听到鸟儿几声清脆的吟唱,似乎如旧时打更的,那声音似在告诉人们,夜已深。不多会母亲就收拾完了厨房,和父亲坐在一起剥玉米。看着一堆穿着外衣的玉米在父亲和母亲的手中逐渐减少,黄灿灿的玉米堆成了另一堆,在灯光的照耀下,黄橙橙的,新鲜而亮眼。我也没有继续呆在屋子里看电视,也凑到了父亲和母亲身边。在院子的中央,点燃的那一盏煤油小灯,依旧燃烧出橘 黄不亮的灯光,但整个小院似乎仍旧在灯光的笼罩下,愈远愈暗,在灯光覆盖较远的地方,似乎什么都是 橘 黄 色的。就这样我们一家三人齐聚在一起,边剥玉米边唠家常你一言、我一语的,温馨而甜蜜。话语在三人之间相互传送,平淡而真实,亲切而自然。
自我上高中起,我也是许久没有和父亲、母亲坐在一起说过话了。和父亲、母亲这么贴心的闲聊,我明显感到他们都很高兴,无论我说的对与错,他们都听得很认真,也会时不时发表一下看法和意见,我也是津津有味地说着,如同讲故事般,酣畅淋漓。虽然我们并没有谈到什么实际的大事,却也说的很是开心,看着母亲和父亲也是笑的合不拢嘴,我就感到了知足。我也是许久没有看到父亲、母亲这么欣然的笑容了,看到他们也笑的跟孩子似的,心中早已溢满了愧疚却温暖的洋流。
我们的说笑声也伴随着微弱有限的灯光,在夜色中跌宕起伏。伴随着我们的说笑声,一堆的玉米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剥去了大半。后来,父亲和母亲都轮流用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不早了,回去睡吧!玉米剩的不多了,我们两个很快就弄完了。我没有做声,在微弱的橘 黄 色灯光下,我依旧清晰地看到了双亲苍老的面容。一种伤痛在心底油然而生。面带些许微笑地看着逐渐苍老的父母亲,心理顿时划过一丝忧伤,沉重而又无奈。后来父亲和母亲并没有相劝,就这样我陪着母亲和父亲剥完了剩下的玉米。以前我总是找各种理由接受体力劳动,但母亲和父亲并没有责备过我,只是觉得我在上学,这份力,理应有他们出。想到此情此景,我的眼眶已有些湿润,但庆幸的是,母亲和父亲的身体还是比较健朗的。这时,青涩的玉米香气,在清风的缓送下,进入了我的鼻息,甜蜜而诱人,我微微陶醉乐在其中。
洗漱完毕后,我就躺在了床上,惬意地睡去。睡梦中,那昏黄的灯光,也散漫于黑夜的笼罩下。我似乎又看到了父亲、母亲甜蜜的微笑,在夜色的笼罩下是那么甜美、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