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慈的爱情
每天凌晨2点半起床,步行9公里,1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扫遍整个社区39栋楼,负责29栋楼宇的保洁,至少运走10车生活垃圾;午休时回家给老伴做饭、按摩;安顿妥当后,继续工作到晚上8点钟,再赶回家做饭、按摩……这就是秦皇岛58岁的环卫工人慈成富一天的生活。干这份活儿两年半以来,无论阴晴,从未改变。
笔者走进了老慈和老伴霍阿姨的家,不足1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满是家的味道。沙发、衣柜、餐桌一应俱全,白色印花的桌布,橘色素雅的沙发布,简单而温馨。“都是我捡来的宝贝!”老慈自豪地说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黑瘦的脸上又多了一条深深的鱼尾纹。“也不看是谁把它们打扮得这么漂亮!”沙发上身材微胖的霍阿姨娇嗔地回道,眼睛始终没离开老慈。她就是老慈的老伴霍淑娴,面色红润的她完全不像人们想象中的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你别看她坐着像个好人儿似的,站起来走两步就原形毕露喽!”说罢,夫妻俩哈哈大笑。
采访时,老慈和霍阿姨时不时互相调侃,笑声不断,连笔者都不自觉地放下沉重的心,大笑起来。对他们而言,笑着生活就是对幸福最大的感恩。
一张电影票
一场无疾而终的初恋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这事还有点历史,我来说!”
“怎么一到关键的地方,你就跟我抢戏?”霍阿姨举起唯一能动的左手对老慈挥挥拳头。“那就你说呗!”老慈呵呵一笑,谦让得那么自然,霍阿姨也乐于笑纳。“他是俺的初恋情人。”说着,霍阿姨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即便事情过了那么久,初恋的美好都未曾远去,仿佛就在昨天。
1968年,霍淑娴12岁,她跟着父母搬到了黑龙江省五常市金山村,和慈成富成了邻居。慈成富比她大一岁,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她,陪她玩耍,很合得来。长大后,慈成富成了村里的保管员,多才多艺,霍淑娴出落成大姑娘,漂亮贤淑。渐渐地,儿时的玩伴之间隐约多了一份暧昧的情愫。慈成富争着帮霍淑娴挑水,下地干活时抢着把她那份也干了;霍淑娴喜欢带很多好吃的,趁没人的时候,偷偷放进慈成富的饭盒。那时的他们很羞涩,从不主动说些什么,他们眼中的爱情也很简单,喜欢他就对他好,仅此而已。
有一次,生产队组织大家看电影,慈成富毫不犹豫地花了一整天的工钱,精挑细选地买了两张连号的电影票。兜里揣着电影票,他美滋滋地畅想:和她坐在一起,然后把自己的心里话跟她说说……慈成富越想越开心,不自觉地摩挲起电影票,不一会儿就焐热了。当霍淑娴拿到带着体温的电影票时,内心也跟着荡漾起来,她分明感觉到他对自己的爱恋。只是,这次“约会”有点糟。
电影夜里8点半开场,慈成富和霍淑娴才发现,座位不偏不倚地在厕所旁!每次慈成富想跟霍淑娴说点什么的时候,就会有人打着雪亮的手电筒从他们身边走过,厕所还不时飘出刺鼻的气味,熏得两人头晕眼花。很快,眼尖的人见慈成富和霍淑娴坐在一起,便打趣道:“你俩还挺般配,干脆处对象得了。”本来就挺不好意思的,被人这么一说,两人就更尴尬了,“羞得我几天没出门,打那以后就再没去了!”说到这儿,年近60的霍阿姨娇羞得像个少女。
电影看得不爽,但两人的默契已经让他们心知肚明,也让慈成富更坚定了娶她进门的决心。第二天,他就托二嫂去提亲,结果霍淑娴的母亲坚决反对,理由简单而现实:他家太穷!提亲被拒后,慈成富成天躲着霍淑娴,霍淑娴又哭又闹,可家人就是不同意,“那个年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没办法。”霍淑娴被迫嫁给一个条件优越的公务员。
就这样,美好而甜蜜的初恋无疾而终,他们绝望地以为,这辈子的缘分尽了。
命中注定的缘分
失而复得的幸福
“您怨阿姨吗?”
“不能,我们心里一直都装着对方。”
虽然相爱的两个人没能在一起,但是他们心里却一直惦着对方。霍淑娴结婚那天,哭得像个泪人一样,而慈成富莫名地发起了高烧,很久才慢慢退去。因为忘不了她,慈成富对任何女孩都避而远之,直到4年后,母亲卧病在床。“娃儿啊,妈知道你心里有人,但人家已经结婚生子了,你还指望个啥?你年纪也不小了,忘了她吧,别再等了!”母亲的一番话,让慈成富内心的伤痛无以复加,他强忍着挤出一丝苦笑:“谁等她了?你儿子又不是没人要,你说咋办就咋办!”很快,慈成富与只见了一面的姑娘闪婚。
父母包办的婚姻,你不情我不愿,一开始就注定与幸福无关。婚后,慈成富和妻子三天两头吵架斗嘴,妻子更是常常赌气跑回娘家,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这样的婚姻让老慈身心疲惫,梦醒时分,他总会想起霍淑娴,他们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有只属于彼此的小幽默,她对他的好……在一起的不相爱,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可为了两个儿子,老慈只得靠不停地工作麻痹自己。
“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1993年,霍淑娴回老家参加婚礼,见到了慈成富。昔日恋人的脸上青春不再,却平添了岁月的印痕。此时,慈成富才得知,霍淑娴的丈夫已经病逝一年,如今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人也沧桑了许多。慈成富的心头一阵悸动,那种遗失多年的感觉又回来了。几天后,他怀揣着离婚证找到了霍淑娴。“我以为他开玩笑呢,他把离婚证拿出来说‘你看’,我就傻了。”霍阿姨说,嫁给老慈前她想过很多,老慈有两个孩子,自己也有两个,所以很害怕。“后来想明白了,我喜欢老慈,就对他好,对他的孩子好;他喜欢我,对我好,也会对我的孩子好,这是最基本的信任。”
幸福失而复得,既是对纯真初恋的完美收官,更是对慈成富和霍淑娴的莫大鼓舞,他们愿意用彼此的信任和加倍的努力去珍惜。只是,现实远没有童话般美好,挑战接踵而至。离婚时,慈成富净身出户,除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外,带着两个孩子,吃的住的都是霍淑娴的,“上门女婿”的流言蜚语渐渐传开。老慈很受伤,多次提出带着孩子回金山村,可霍淑娴觉得,回到村里只能种地,养4个孩子太难。为这事,两人谁也不肯退步,闹得很不愉快。
有一次,慈成富又听到了难听的话,心中郁闷便多喝了两杯,然后就开始找茬儿。“给我脱鞋!”霍淑娴正忙着缝衣服,说道:“还差两针,好了就给你脱。”可老慈却借着酒劲儿不依不饶,脱了鞋直接扔进灶膛。霍淑娴看他闹得厉害,直接带着几个孩子出了门。没了观众,老慈也觉得没意思,就上床睡了。第二天早上,酒醒后的老慈打算去院子打凉水喝,听到妻子正和别人聊天。“你找个拖儿带女的男人上门,他到底给了你多少钱啊?”只听霍淑娴淡淡地回道:“老慈他有钱没钱,我都乐意,你们看中的是钱,我看中的是感情。”
简单的几句话竟让慈成富泪流满面,他开始为自己的无理取闹感到羞愧。这时,外屋门响了,他知道妻子进来了,忙擦擦眼睛,嬉皮笑脸地说道:“媳妇,我渴了。”霍淑娴佯装生气,上去掐他一把:“你作够了,又想使唤我了!”慈成富趁势一把将她抱住,认真地说道:“对不起,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然而,考验并未就此结束。2002年,霍淑娴得了恶性脑瘤,医生说治愈希望渺茫。可慈成富不信,四处寻医问药,他也不知道能否治好,但他唯一确定的是:他爱自己的妻子,他要对她好,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放弃。也许,就是这种爱的坚持,在经历了一次长达10小时的手术后,霍淑娴活了下来。
对于爱情和婚姻,一辈子的承诺是必须的,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却又显得很奢侈,所以,慈成富从不去想太多,他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和妻子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
一场大病
一场迟到的恋爱
“你们吵过架吗?”
“珍惜都来不及,哪舍得吵!”
经历生死考验后,老慈和霍阿姨凡事为对方着想,从未红过脸,吵过架,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2009年11月,孩子们相继成家立业,老两口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就准备到亲戚的美容店帮忙。可刚到秦皇岛,霍阿姨就突发脑溢血住了院。
出院后,霍阿姨哪儿都动不了,话也说不清,老慈只得把她背回家。当时,他们为了省钱,租了6楼的房子,100斤的老慈背140多斤的霍阿姨很吃力,只背了两层,就吃不消了。霍阿姨用含糊的话语说道:“我……试……试!”老慈舍不得却又拗不过她,只好尽力撑着,然后眼睁睁见她“啪”的摔地上了。“她这么坚强,我一个好好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老慈一鼓作气背到了6楼。
由于霍阿姨全身都不能动,有一半身子毫无知觉,老慈每天要帮她洗脸、刷牙、喂饭、洗澡,背着她上楼下楼,就连上厕所都要背着。尽管很繁琐,可老慈却很细心,他会认真地吹每一勺粥,自己先感觉温度,再送到老伴口中。老伴吃得慢,老慈就趁空当儿给自己塞一口,紧接着又吹下一勺粥……为了鼓励老伴,老慈喜欢和她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恢复一段时间,你就能走啦!像这样—”老慈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一个大大的“八”字;“再过一段时间,你就能给我做饭了,菜一弄,饭一做,多美!”“等个三四年,咱们攒点钱,租个一楼的房子,你去买菜,多方便!”
“每天都这样照顾,烦不烦?”听笔者这么问,老慈忙摇头:“不烦,我喜欢她,就要对她好,做这点事都是应该的。”可霍阿姨并不这么认为,她不想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他。“你走吧,别管我了,回老家吧。”没多久,她就要赶老慈走。“你照顾我这么多年,我照顾你是应该的。”老慈总这么回答。次数多了,老慈明显感觉到老伴的不安与担忧。“你瘫了,我背着你!你不能动了,我天天伺候你!你只管放心就行了!”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老慈却用实际行动给了老伴最坚实的后盾。
为了给老伴治病,除了细心的照顾,老慈还尝试过很多方法,每天用轮椅推她两个多小时去针灸,自学按摩,从未间断,甚至还学了拔火罐。一开始,老慈手忙脚乱,把霍阿姨的背烫出了疱,他惊慌失措地问:“咋整啊?”“没事,烧了我也不知道疼!”“可是真烫着了!”老慈还在惊恐中。“哎呀,我这半张脸都找不着了,还差那一半身子?”见霍阿姨还能开玩笑,老慈揪着的心才终于放下。经历了一两次小范围的烫伤事件,老慈的拔罐技术进步不少,“拔得不错啊!”霍阿姨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他也更加努力,一边拔还一边问:“这样是不是更好?”
渐渐地,霍阿姨的病情好转,老慈也在小区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不仅有钱挣,还方便照顾老伴。为了多挣钱,老慈主动申请了5个人的工作量,每天早上2点半起床,12点半趁午休时间赶回家给老伴做中饭,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霍阿姨放心不下老慈,每天几通电话少不了。那天,外面突然下雨了,霍阿姨赶紧给老慈打电话:“下雨了,赶紧找个地方避雨去!”“我又不傻,还能不知道啊!”老慈嘴上这么说,可有老伴儿惦记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看见她在家笑呵呵地等着我,我就觉得一点也不累,干啥都值了!”
“别听他瞎说,他多累我还能不知道。”霍阿姨说,她知道老慈这是心疼她,怕她担心。所以,老慈忙工作的时候,她也没闲着。每天,她扶着东西一点点挪,用那只能动的左手一点点蹭,就这么收拾屋子,还不忘“邀功”。“你看,屋里有什么变化没?”老慈环顾四周,假装不知情:“玻璃挺干净,谁干的?”“我干的!”霍阿姨无比自豪。“挺厉害,都会擦玻璃了!要不,明天把那块也擦擦?”霍阿姨备受鼓舞,干得更起劲了。2012年3月的一天,老慈一进门,霍阿姨就乐个不停。“今儿怎么这么高兴?”霍阿姨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你看看,菜都热好了!”催促老伴坐下后,还不停地问:“好吃吗?”老慈大口大口地吃着,赞许道:“好吃!”这是霍阿姨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觉得能为他做点啥,高兴!”
老伴身体越来越好,老慈开心,还不忘浪漫一把。去年情人节,他拿了一个大苹果递给老伴:“这是给你的。”霍阿姨一脸茫然,“啥意思?”老慈卖起了关子:“你想想今天啥日子?”霍阿姨直摇头:“不知道!”“今天是情人节!人家都送花,我拿苹果,你看行不?”这是霍阿姨第一次过情人节,苹果一直舍不得吃,直到快蔫了,她才在老慈的监督下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掉。说起这事,霍阿姨有些小抱怨:“今年太忙了,节都忘了过!”老慈赶紧接道:“补上补上!”年过半百的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像说相声一样快活,像极了一对热恋中的年轻男女。
2013年3月17日,本刊特约记者来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横街,拿着照片向路人询问百岁夫妻的住址。没想到,对方爽快地回答道:“知道的,知道的,我带你去。”原来,这两位老人早已是远近闻名的“明星”了。老爷爷名叫张木成,今年104岁。妻子名叫徐东英,今年105岁。他们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对百岁夫妻,前不久,还获得了中国老年学会颁发的“中国十大百岁夫妻排行榜”第五位证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记者很快就找到了两位老人的家。
“快请进,快请进!”一位60多岁的阿姨迎了上来,记者确定她不是照片中的老人。见记者有些不解,她忙解释道:“我是他们的儿媳妇。”原来,她就是照片中情侣装的“原创者”黄秀娣。“帽子是哥哥们给买的,后来,我打算给阿爸和姆妈买两条围巾。我一看,两位老人家戴的帽子一模一样,挺喜庆,要是再买条一样的围巾,精气神就更足了。”于是,就出现了网上流传甚广的唐装版“情侣装”。
“那是2011年拍的,没想到现在又被大家传播开来,很意外也很开心。”老爷爷和老奶奶笑着说。在欢声笑语中,这对百岁夫妻的幸福生活也逐渐在记者眼前展开。
冲喜冲出来的“大娘子”
都说祸福相依,他算是信这个理儿了。想当年,母亲病重时,也正是爱妻进家门的时候。婚姻是“冲喜”冲出来的,但爱不是,爱在他心里。
张木成22岁那年,母亲患了痢疾。虽然家里经营着一家中药铺,而且张木成从15岁起就开始称药、配药,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痢疾这种疾病仍束手无策。眼见张母一病不起,病情愈发严重,家里人便想到了冲喜,给张木成说门亲事。
张木成是浦东本地人,按照老浦东的习俗,讨个年龄大的老婆会更有福气,生活也会更加和美。经媒人牵线,比对了生辰八字之后,张木成的母亲相中了和他们有着一街之隔、比张木成大一岁的徐东英。
说起张木成和徐东英的第一次相见,还有个小插曲。那天,徐东英到张家见未来的公婆。中午时分,张木成从药房回来,望见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子,只觉她不是自家的人,但没做太多停留,就去吃饭了。而徐东英头一次来认门,难免紧张,也未四处张望,自然未注意到张木成。这便是张木成和徐东英的第一次相遇,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是那淡淡的一瞥。不久,张母因医治无效离世。按照当地的习俗,办完丧事就要马上办喜事,如此才能把晦气全都驱除。
1930年10月30日,徐东英穿着凤冠霞帔,坐着大红灯笼花轿,从张桥西浜一步步地趋近张桥东浜。虽然只有一街之隔,但徐东英却觉得这段路很长很长。在此之前,徐东英曾无数次幻想过,她的爱情会像公主和王子的童话那般美好,而现在,她却要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男子,内心很不安。但是,见到张木成的一刹那,所有的不安全然消失。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高高的,瘦瘦的,待人和善,处事稳重,这几乎和她想象中的丈夫不差分毫。徐东英开心极了,嘴角竟不自觉地微微上翘,这一幕恰恰映入了张木成的眼帘。这是张木成第二次见到徐东英,而此时,她已成为他的妻子。她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也没有婀娜多姿的体态,但却有一抹让人甜到心里的笑容。再看看她那娇小的身形,张木成有种要保护她的冲动。
在那个年代,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双方在婚前大多没有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彼此并不了解,在见面的瞬间也难免有种种不满和失望,而像张木成和徐东英这样能彼此都很有眼缘的实属难得。虽然没有甜言蜜语的爱恋,也没有至死不渝的承诺,但他们深知,相遇来之不易,在一起就是缘分。
于是,从结婚那天起,张木成和徐东英便开始用他们的方式编织起别样的童话,享受着最平凡的幸福。
性格互补,
点滴幸福靠谦让
高的遇到矮的,胖的遇到瘦的,静的遇到动的,有时候你看着不协调,可人家却自得其乐,幸福洋溢。个中缘由除了互补所产生的神奇化学反应外,谦让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在外人眼里,这老两口能如此长久地幸福恩爱,多半是因为性格的互补。
老爷子好静,空闲时喜欢听听评弹、看看书,后来条件好了有了电视机,他就常常看电视剧、看新闻。而老奶奶则好动,经常在家门口附近走动,和邻居聊聊天、拉拉家常,尤其喜欢在屋前屋后找些空地种种菜。一动一静,有动有静,完美!性格互补自是好事,可如果饮食习惯也有差异的话,似乎就不那么完美了。
老爷子吃饭口味偏重,尤其最爱红烧肉,而老奶奶却和他完全相反,油腻的东西一点也不沾,专吃清淡的青菜。以前,家里都是徐东英掌勺,做饭时常常放很少很少的油,炒出来的菜在张木成看来,只能用干巴巴来形容。很明显,这样的饮食风格完全不符合老爷子的口味。要知道,红烧肉爱上青菜是件多么困难而又残忍的事情。可是,超爱吃红烧肉的老爷子就这么做了,而且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任何异议。“我可以发动民主意识跟她争辩,要多放些油才好吃,可她真不是针对我,她就是不爱吃油腻。假若我跟她吵起来,无论谁占了上风,最后这油是多放了还是少放了,这顿饭都吃不香,这一架也就吵得很多余了。”在老爷子看来,两口子过日子就是油盐酱醋这些事,要真有什么不愉快,无非就是谁多说一句谁少说一句的事。只要其中一方多忍让一点,肯定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原来,性格上可以玩儿互补,实打实地过起日子来,谦让才是创造幸福的正道。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制住红烧肉的诱惑,选择向青菜“屈服”,怎么办?老爷子说,当你意识到对方的好,能够体谅对方的不易,谦让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而这还要从多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婚后不久,张木成和徐东英便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每隔3年他们家就增添一个新成员,总共生育了8个儿女。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徐东英做了全职家庭主妇,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全靠张木成家开的药铺维持,日子过得很紧巴。为了省钱,张木成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有一次,他在药铺跑了好几趟活儿,又累又饿。中午时,回到家却发现,锅里什么都没有。一想到下午要饿着肚子去跑活儿,张木成的火气“噌”的就冒了出来。“我没顾上看时间,以为还早呢……”看到妻子放下孩子,手忙脚乱去准备饭菜,张木成来不及发火,心里早已是一阵心疼:自己忙着工作,家里的事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孩子又多,妻子也很不容易。想到这儿,张木成立即安慰起妻子:“没事,我今天不太饿,随便垫点就行!”临走时,他还不忘叮嘱道:“别光顾着忙,记得给自己做点好吃的。”丈夫的话让徐东英备感温暖,她知道,丈夫看到了自己的辛苦,也认可了自己对这个家的付出。在这之后,不管多忙,徐东英再没忘记过做中饭。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去世,终年107岁。
17岁在上海创办中国首家电影公司,23岁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70岁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中国有颗“邵逸夫星”、美国有个“邵逸夫日”,104岁退休,全球历史上首位活过百岁的上市公司CEO……邵逸夫的一生,写下了太多传奇。然而,这位“传奇老人”百岁人生历程里,最令人惊叹和仰慕的,恐怕还是和他的“方小姐”方逸华无惧世俗眼光和压力,在一起相守62年的传奇经历……
1952年的“花月佳期”:和那位从上海来的“方小姐”相逢恨晚
方逸华不是邵逸夫的结发之妻。邵逸夫的原配,名叫黄美珍。
从1937年结为夫妻到1987年黄美珍病逝于美国,邵逸夫和她维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而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从当年背着放映机闯荡南洋的无名小卒,成为享誉全球的电影大亨。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女子,围绕在邵逸夫身边,又有多少女人,想方设法要成为这个传奇男人的新宠。但是,绯闻归绯闻,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婚姻,一直坚如磐石。
只是,婚姻关系的牢不可破,未必能成为感情契合的保证。为邵逸夫生下两男两女4个孩子后,黄美珍就去美国定居了。她对丈夫的事业毫无兴趣,而是对教育和陪伴孩子非常用心。或许正因为此,才“成全”了邵逸夫生命里最为轰动也饱受争议的第二段感情……
第二段感情的女主角,是后来远比黄美珍要广为人知的方逸华。1952年某晚,香港,邵逸夫在自家经营的夜总会听歌。听到半途准备起身离开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
“方逸华”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邵逸夫重新坐下来时,侍者告诉他:她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成名曲是《花月佳期》。当时,《花月佳期》这首歌在香港、澳门等地很流行,红到邵逸夫也能轻声哼唱。
“轻轻一吻,我含着泪,我的人儿呀!从今我属于你,永远永远,在你的怀里。”台上那个穿一身大花旗袍、眉毛画得弯弯的女子,有着上海女子的风韵和灵气。她的歌只唱到一半,邵逸夫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听说送花人是邵逸夫,一曲《花月佳期》唱完,方逸华换了一身素雅旗袍,亲自来到了邵逸夫落座的包厢。欠身,道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方小姐莫非也是上海人?”听出她一口吴侬软语的乡音,邵逸夫问。
方逸华也是上海人。身姿窈窕、歌喉美妙,17岁时只身一人来到香港,如今是香港各大戏楼争相邀请的歌星。这一年,方逸华21岁。
从那以后,每次去香港,邵逸夫都去听方逸华唱歌。之后两人一起去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她给他讲上海的旧事,他说他前半生如少年派一般四处闯荡的经历。他礼貌地叫她“方小姐”,而她则恭敬地称他“邵老师”。
对邵逸夫来说,方逸华起初不过是人生路上一个能相谈甚欢的红颜知己。而对方逸华而言,这个有着传奇人生经历又平易近人的“邵老师”,注定要成为她生命里的唯一。
1987年,丧偶的“六叔”很伤心,根本没打算娶“六婶”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将事业版图拓展至香港,而此时的方逸华已经从戏楼歌女成为发行过个人唱片的专业歌手。有人说,邵逸夫来到香港,全都因为方逸华。她笑着辩解:“邵老师的最爱,不是女人也不是孩子,而是他的电影事业。当然,这也是他最让我尊敬的地方。”
到底是尊敬还是倾慕?是由衷欣赏他的人品,还是上演女人贪恋男人财富的戏码?没有人知道。无论如何,邵逸夫在香港创办公司后,第一个招募的人就是方逸华。而方逸华也没有犹豫,换下华服、卸去浓妆,从一个大红大紫的歌手,变成了邵氏公司的普通员工。
多年后有人问邵逸夫,方逸华让他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他说:“她第一天去公司上班,比别的职员早了一个小时。我去办公室时,她已经在替我的秘书打扫房间。”邵逸夫说的不假,因为从此以后,邵氏的所有人都看得到:方逸华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
初进公司,方逸华是采购部普通职员,一年后,她申请去外联部。如此轮流,她一点点地熟悉了公司的所有部门。这是邵逸夫的刻意安排,还是她主动要求的“特殊待遇”,外人无法得知。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方逸华在用行动证明:她来到邵逸夫身边,不是做花瓶和情妇,而是要如家人般帮衬他事业的。
邵逸夫在家中排行老六,人称“六叔”,在公司里与他走得最近,到后来出双入对的方逸华,媒体开始称她为“六婶”。时间飞快流逝,方逸华在“邵氏”的地位和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再大也没有大到让邵逸夫为她与黄美珍决裂,对外,他依然喜欢提及太太:“太太非常完美,一切都不用我操心。”
有人说,一个事业发达后,却从未动过要离开糟糠之妻的男人,更吸引女人。其实,在当时的香港,男人纳妾是合法的。然而,邵逸夫始终没有纳方逸华为妾,是他不想负了黄美珍还是觉得做妾亏待了方逸华?只有邵逸夫自己知道;而从青春靓丽的21岁跟了他,从身边总有出色男人追求到再也无人问津,方逸华只有一个邵逸夫。是要等到地老天荒,还是对他的爱已经升华到无欲无求?
熟悉方逸华的人说,初进邵氏公司,她用自己并不多的积蓄租了小公寓,10年之后,她才买了一套临海的大房子。一直到成为“邵太太”,方逸华从未搬进邵逸夫的豪宅。只是,无论是小公寓还是大房子,方逸华的住处离邵逸夫的家都不过5分钟的车程。平日,她是不会出现在邵逸夫家的。只有到了周日,方逸华才会驱车去邵府和他共进午餐,有时候还会亲自下厨为他煲汤。午餐后聊天、散步,晚饭前,方逸华再回到自己的住处。
这样的选择,让媒体刮目。看来,方逸华是足够聪明也骄傲的女子,即便身份的不高贵和不光彩被注定,她也要努力让自己变得高贵和光彩一点。
1987年,黄美珍病逝于美国,她和邵逸夫半个世纪的婚姻也随之结束。妻子离世后,有记者问邵逸夫,什么时候和方逸华结婚?他脱口而出:“没打算。”而方逸华在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也是相当冷静:“没想过。”
为了纪念亡妻,邵逸夫宣布公司停业一年。这一年,方逸华回到上海,这也是她认识邵逸夫后,第一次与他长久地分离。每日早早起床,重走童年记忆里的每条街巷,再与儿时的小伙伴相约重聚。到了晚上,她会接到邵逸夫的电话,说说她在上海的事。
2014年,木棉致橡树:107岁的“邵老师”离开了80岁的“方小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方逸华一辈子都只能做“六婶”时,1997年,在黄美珍去世10周年前夕,邵逸夫和她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著名主持人查小欣说:“他终于给了这个木棉一般,以树的姿态守在自己旁边的女子以名分。”其实,不是她“终于”等到他求婚,不是她“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而是他,“终于”啊“终于”,给了这个如木棉般坚持和隐忍的女人以她值得得到的名分。
结婚那天,62岁的方逸华穿一身白色香奈儿套装,淡妆、短发,脸上写满一个初嫁新娘的娇羞。面对记者的惊诧和不解,90岁的新郎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给她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而她说:“我嫁给邵老师,不是贪图钱财。因为他的财产,大部分都捐给慈善事业了。”
婚后的日子一如往常,他叫她“方小姐”,她称他“邵老师”。两人一起上下班,每到周日,她亲自下厨为他煲汤。她依旧在那间堆满了各种文件的办公室里工作,如果没有陪邵逸夫去医院或出差,方逸华依然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
2007年,邵逸夫百岁生日当天宣布退休,将TVB行政主席职位让给方逸华。有人问他,为何不让子女来接替?邵逸夫回答:“我的4个孩子,没有哪一个比‘方小姐’更熟悉我的事业,也没有人能比她更用心!而且,他们和我一样信任‘方小姐’!”
将事业全权交给方逸华后,邵逸夫经常被媒体拍到与TVB的年轻女星共进茶楼,方逸华得知后笑着说:“邵老师腿脚不好,进出茶楼需要年轻人搀扶,我替他感谢年轻人。”他喜欢整天看电视或电影,她只要有空总是安静地陪着他一起看;他每天早上练45分钟气功,她也总是换上练功服陪练……一句话,这个女人,一直在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夫唱妇随”。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当然是他永远的“方小姐”。她笑着目送他离去后,差走旁人,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地哭了两个小时。然后,擦干眼泪,方逸华开始着手处理丈夫的后事。大到葬礼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小到要通知的宾客,方逸华都亲力亲为。她说,如果换成别人做,他会不放心、不高兴……
邵逸夫离世后,有人说,方逸华跟了他62年,却只做了他7年的妻子,值得吗?
对方逸华来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没有值不值得的算计,只有愿不愿意的托付。试问:有几个女人,愿意为了一个男人,托付她62年的光阴?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如今,木棉永远失去了它的树吗?不是的,因为只是“仿佛永远分离,但却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是什么伟大的爱情。但对当事人来说,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