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样一种纯洁
包厢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大家要求郑老师谈在西藏志愿支教的故事。郑老师说那里的孩子,说那里的牧民,还有春天的时候,草原上像星星一样的漂亮小花儿……
还有人开玩笑问起郑老师在西藏有没有“艳遇”。郑老师听罢,说真的有一次。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郑老师身上。
他到西藏的第二个月,大雪压境,孩子都无法来上课了。过了三四天,宿舍里的东西全部吃完了。但外面过膝的大雪让他无法外出采购食物。就在那个食物告罄的傍晚,一个藏族女子提着一个大包出现在她的宿舍前,她用非常生硬的汉语喊:“老师,老师!”
郑老师推开门,发现她是离学校最近的一户藏民家的姑娘,那个姑娘放牧着许多牛,郑老师以前经常遇上,她总是会放慢脚步瞥一眼郑老师。后来,他又知道她已经没有了父母,家里有个弟弟,她和弟弟就靠她放牛维持生计。
郑老师班里有个孩子,出奇的“坏”,有一次打碎了教室的玻璃。郑老师要惩罚他,那个孩子竟然暴怒不已,想与郑老师动手。学校老师见势不妙。叫来了他的姐姐,孩子一见到姐姐,突然温顺起来,低着头,眼里全是悔意。孩子的姐姐就是她。知道姐弟俩的身世后,郑老师会特意留心那个孩子,有时候多分发给他一块橡皮或是一支铅笔,还会把家人邮寄米的糖果多分些给他。
在越来越浓的暮色中,郑老师不知姑娘为什么到学校来。但姑娘径直走进了宿舍,拿出许多食物,还帮郑老师生了火。郑老师用汉语与她交流。不停地向她表示感谢,并说那些食物他会支付费用。姑娘不停摇着头,很着急。姑娘一直呆在她的屋里,夜来了。外面风雪很大。此时,姑娘做了一件让郑老师瞠目结舌的事情,她起身坐到了郑老师冰凉的被窝里,说:“给你暖暖被子。”
众人全部静静地听着。有人调侃:“郑老师,你真有艳福啊!”郑老师看看大家,说:“当时我也蒙了,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姑娘慢慢脱下了外衣,身子进入了被窝,郑老师不知该说什么,把头别向一边,不敢看那姑娘;外面风雪很大。“呜呜……”地呼啸着,不知因为屋里有盆火,还是自己纷乱的心绪,郑老师一点也不觉得冷。正在尴尬、难堪、念想、温暖……种种复杂情绪左突右撞之际,姑娘却说话了:“老师,被窝暖了,你可以来了。”
包厢里所有人都看着郑老师,还有几位女士索性大叫:“我们要走啦,不听你的情色故事了!”
郑老师说:“你们知道后来那位姑娘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姑娘慢慢起床,穿好了衣服。然后用手摸了摸被窝,说:“暖暖的,老师,你可以睡啦。”姑娘说完,整理了一下她带的东西,慢慢走到门口,回头给郑老师一个淡淡的微笑。郑老师讲到这里,深深吸了一口气。
郑老师说,我是到西藏援教的。但是,那位姑娘却在灵魂上“援教”了我。让我知道这个人世中,可以存在这样一种纯洁,可以有这样一种温暖。
刘先生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平常他很吝啬给人赞美或掌声。
有一天,他在家里吃饭,发现有一道烤鸭只有一条腿。
刘先生纳闷了,问太太:“为什么这只鸭子只有一只脚?”
他太太说:“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家的鸭子都只有一只脚呀。”
“我不信,所有的鸭子都有两只脚,为什么只有我们家的鸭子比较特别。”
“不信,你自己到池塘边去看看。”
于是,刘先生跑到池塘去看他的鸭子。由于鸭子正好在睡午觉,大家都缩成一条腿。因此看过去,好像所有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刘先生灵机一动,朝鸭子栖息的方向很用力地击掌。击掌的声音把鸭子都惊醒了,它们纷纷把缩着的那只脚放了下来。
“你看吧,它们不是又恢复两条腿了吗?”刘先生很得意地告诉太太。
“就是啊,如果你想吃有两只脚的烤鸭,也请来点掌声吧!”太太答。
诚然,赞美如同一缕阳光,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你自己。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个人,他做了一世的旅客。他每天都在赶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他很不幸,一开始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这使他走起路来总不能十分如意。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便挑进一粒沙。路既是世上的路,而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进一粒沙,本也极其平常。可是这以后,他的行程就更困苦了,那沙子磨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痛一步,你想,假如鞋子里没有一粒沙,那该是多么愉快呢。不错,这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做下来,水滨也好,山脚也好,把鞋子脱掉,只一抖,便可抖出那粒磨脚的沙子。然而他不能。他赶路赶得很急,每天都担心日落西山时赶不到个段落。天晚了,他住下来,他疲乏得厉害,还不等脱去鞋子,他已经沉沉地入睡了。而第二日,天未亮他便急忙起程。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许与日俱减,但每当与明日同时醒来,望着那永久新鲜、永久圆满而又光明的太阳,而自己开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时,那起初的步伐总也是痛苦的。他就这样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不能再走,走到最后,走到死。他死了,人家把他脱得精光,当然也脱了他的鞋子。人们搜索他的衣袋,衣袋是空的。人们抖擞他的鞋子,一粒沙落在地上,那沙子形体微小,滚圆如珠,落地作金石声。那小小沙子黯然有光,仔细看时,上面隐隐似有纹理。据后来人说,那沙上实在是几个字迹,但年代久远,没有人知道那字迹说些什么。又过了些年月,连那粒沙子也不知去向了,对于那几个无人懂得的字迹也就更觉得关系重大,既不可得,也就弥觉可惜。
这传说并不见于载籍,只不过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可是那曾经说这传说的人却还遭了反驳。
“这传说是一个胡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
那个反驳者这样质问,可是反驳者所得到的却只是沉默。反驳者觉得不够得意,就又进一步反驳。
“傻瓜!一个人放着安闲的日子不享受,为什么要到处乱跑?这是走路,又何必紧赶?像我饭后散散步,水滨林下,随意溜达溜达,也极合卫生之道。而且,走路就要拣那好路走,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这次他所得到的不再只是沉默了,因为他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见人影,那个说传说的已经走远了。
所以,我也不希望有任何辩驳,因为我只替他个说传说的再说一遍。